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不同学科进行对话,是深化发展伦理研究的重要路径.哈维兰的文化人类学对发展伦理学的深层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态度"这个层面,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其所倡导的文化批判、文化反省意识、文化自觉精神,有助于发展伦理学文化态度的自觉化;其二,作为其方法论支撑的"文化相对论"所存在的深层问题,有助于人们辩证确认发展伦理学的基本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实际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梳理和分析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丧葬期间和节假日中的不同礼仪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哈尼族祖先崇拜在道德评价、行为约束、情感凝聚等三方面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较早的图腾文化之一,民间布艺中涉及到虎图腾文化的种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布老虎、虎头帽、虎头鞋、老虎枕、虎围嘴等等.布艺品的艺术语言和神秘的民俗符号,充满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对研究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科的分解与综合是现代知识创新的平台,也是诞生新观念的温床。自20世纪40年代以降,西方宗教学研究先贤与人类学研究泰斗,各自寻求学术增长的新空间,形成取向不一、风格各异的宗教人类学学派。①而近30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由"厚古"向"厚今"的转变。②中国现代学术建设造端于民国初年,迄今为止,宗教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皆有不同的特色。民国以来,大量西方宗教人类学的汉译成果纷纷涌现,以民间信仰和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本土论著也渐次问世;时至20世纪上半叶,宗教还是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部分,未能形成专门的宗教人类学研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实际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从记忆的载体:哈尼族口传记忆、借用汉文记忆、运用哈尼文与汉文及国际音标等综合记忆等三种方式,梳理和分析了哈尼族个人记忆、族类记忆和世界记忆等三类不同的记忆中祖先崇拜的目的与原因、结构形式、载体、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探讨了哈尼族祖先崇拜记忆方式在和谐社会中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6.
罗易扉教授通过对欧美艺术人类学的独立梳理,旨在清晰呈现欧美后现代艺术人类学前沿理论与文化事件,展现该学科在当代欧美发展的全景与学术特征,分析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欧美艺术人类学家思想取向谱系,区分出艺术人类学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不同特质,阐明后现代艺术人类学具体的思潮与理论本质,明晰表达今日艺术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之思想样态。  相似文献   

7.
邱鸿钟教授撰写的《医学与人类文化》一书,时隔十余年后于2004年11月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再次出版。这部长达48万余字的学术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而深入探讨医学与人类文化的“开疆拓土”的理论之作,也是一本跨学科研究,涵盖哲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内容,涉及医药思想史、医学学术史、医学方法论、医学社会学、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等研究领域,是取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的理论佳作。全书立意高雅、构思新颖、论证严谨、韵味极为深远,堪称研究医学人文科学的上乘之作。这本书在1993年初次出版时,就以其“具有独…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学科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当中。短短二十几年的建设已使国内民俗学初具规模,这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民俗学这门学科的定位有一个总体性把握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是民俗学整合为一的关键性砝码,也是民俗学“安身立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民俗学和思维科学是两门年轻的、与人类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民俗思维研究是两者相互嫁接创造出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0.
<正> 2004至2008年,笔者曾多次对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宗教舞蹈羌姆、以及民间和藏戏舞蹈等作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拉卜楞寺羌姆舞蹈的起源、种类、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化是艺术人类学的当代形态.从学科发展看,民族化的理论取向是艺术人类学摆脱"世界性"的学科进步;从全球化的进程看,民族化是艺术人类学在全球化文化冲突中表现出的时代期待.时代期待的意义要大于学科进步,这样的认识还有益于对反思理论关注点的确定、对经典方法的认知和对学科对象模糊的肯定等当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起 :伦理人类学种种伦理人类学[1] (Ethicalanthropology)作为哲学人类学的分支 ,曾有着浓厚的宗教人类学传统 ,并与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相交叉 ;当代 ,它与诸多的应用人类学 ,特别是医学人类学和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发生密切关联。其对于医学 ,尤其是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医学的发展以及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政策的作用不可忽视。尽管我们尚来不及对这一新兴学科进行认真的学理性考释 ,但它客观上已经对各国的医疗政策发生深刻影响。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对其理论核心和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性对话 ,以…  相似文献   

13.
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正处在音乐人类学由比较音乐学向音乐人类学的转型阶段,这些转型后的思潮促进梅里亚姆对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使国内外学者充分认识到其重大价值。他的音乐行为理论的中国实践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音乐人类学研究的人类学偏向;(二)"行为"作为音乐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维度;(三)"观念—行为—音声"的文化相对主义解析模式。梅里亚姆音乐行为理论的贡献在我国音乐学界影响深远,其在中国实践的价值远远不止文章中所论及的这些。然而,梅里亚姆音乐行为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对其困局的解局也体现出了其行为理论中国实践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海洋文化日益丰富、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学科多元发展的今天,海洋美学应运而生。海洋美学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以海洋美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海洋美的本体、美感心理、形态、审美教育为研究内容,以构建诗意的海洋自然生态、和谐的海洋社会生态和特色的海洋文化生态,并使这三大生态之间和谐发展、诗意共存为研究目的,融合哲学、美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来是宗教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关注的重要内容。梅山教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影响广泛的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之一,涉及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仫佬族、侗族、布依族、毛南族、水族、畲族等民族,且与各族生活方式的紧密结合体现在各民族多种祭祀仪式、傩坛、神话传说以及民俗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及其宗教学研究将宗教生活建构于神圣与凡俗、个人与社会等二分法之中,并在其中试图追溯宗教的起源.这种主题和研究方法所导向的最终研究结果虽然不太完善,但是在解答宗教起源问题上的尝试,从另一个方面规范着人类学的发展方向,拓宽了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不但对其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逾越了单一的学科领域,与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诸多的牵连.  相似文献   

17.
付强 《美与时代》2008,(1):47-49
艺术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学科间的交叉无疑会拓展研究的视域,丰富分析的角度.文化人类学中进化论的观点,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功能主义的观点和结构主义的观点对艺术的起源,流变和影响等问题的阐释,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台湾人类学界刘枝万与李亦园两位前辈学者。其中刘枝万延续了日治时代流传下来的全岛性宗教寺庙庵堂普查方法,继而转入道教建醮仪式的调查,独沽一味,针对道教派别与从业人员的分类,以及道教仪式的细腻描述。其方法学是依照日本民俗学的作法将调查对象巨细靡遗地描述以便完整保留。相对地,李亦园在战后从福建到台湾学习人类学,从台湾原住民宗教研究转入汉人宗教研究因而重视代表整体汉人文化的民间信仰,其研究特色是采取宗教人类学理论来涵盖性地检视汉人宇宙观与民间信仰包括祖先崇拜,风水信仰等的关系。其方法学是采取欧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具有重点性与选择性的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台湾人类学界刘枝万与李亦园两位前辈学者.其中刘枝万延续了日治时代流传下来的全岛性宗教寺庙庵堂普查方法,继而转入道教建醮仪式的调查,独沽一味,针对道教派别与从业人员的分类,以及道教仪式的细腻描述.其方法学是依照日本民俗学的作法将调查对象巨细靡遗地描述以便完整保留.相对地,李亦园在战后从福建到台湾学习人类学,从台湾原住民宗教研究转入汉人宗教研究因而重视代表整体汉人文化的民间信仰,其研究特色是采取宗教人类学理论来涵盖性地检视汉人宇宙观与民间信仰包括祖先崇拜,风水信仰等的关系.其方法学是采取欧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具有重点性与选择性的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哲学人类学问答──访副研究员蔡俊生本刊记者蔡俊生,男,1939年生.籍贯河北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史前社会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研究。已出版的专著有:《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文明的跃升——社会信息的形成和发展》。译著有:《婚姻和家庭的起源》、《原始社会史》。问:目前国内的文化人类学出版物中,一类是翻译国外的作品,与我们的思路相距较远;另一类是我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的作品,又多偏重于具体描述,觉得理论深度不够。而您翻译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和您的专教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这两本书,则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的人类学资料,在学术界很受欢迎,颇有影响。请您谈谈,您为什么要选择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研究中有何体会?答:我的工作属于哲学人类学研究。这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婚姻和家庭的起源》的作者,是前苏联历史学博士IO.H·谢苗诺夫.他也是哲学教授,后转而研究史前社会的。我选择这样的研究方向,起初是想避免纯哲学研究的空泛性,找一个借以立足的具体领域,把理论思维和具体学科的科学资料结合起来。我选择了文化人类学。不过,一旦进入具体学科领域,就不可能只研究最一般的哲学原理,就会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