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著名作家虹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海王》于2017年国内公映后,并未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影片将原著"女性成长"的故事大幅删减,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历史";小说中原本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在影片中也极为刻板单一。从主题偏移和形象变化两方面分析电影《上海王》对小说的改编,并试图从电影本身及主流意识形态思考如此改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域下,对先锋小说进行审美分析,发现"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是先锋小说叙述文本审美的两个内核,它们在先锋小说借用历史、回避历史、游戏历史的形式中驱动着文本的审美表现。先锋小说叙述文本通过借用历史的形式表现了历史和人的双向生产;通过回避历史的形式,显现了历史正因为缺席而存在,并通过这种形式挖掘出社会历史最隐秘的情怀;游戏历史的形式则体现了历史外衣下的当代体验和戏仿历史中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讲述上海故事的地域小说《繁花》,一经发表便广受关注。而作家金宇澄在《繁花》中鲜明的上海叙述,也备受热议。《繁花》和王家卫电影中对上海记忆的叙述,使得关于上海的历史叙述又多了一层新寓意。作为地方小说,讲述上海故事的《繁花》,可以说是上海文学叙述的新表达,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对空间形式的追求是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品格。约瑟夫·弗兰克等理论家先后总结出了多种实现空间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并置"。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即是通过"众声并置"的方式来实现小说的空间化,小说的张力由此产生,给文本留下了无限阐释的空间。但是,空间化小说并没有完全消除时间的因素,而是使时间显得不重要,让其不构成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虚实问题一直是众多小说评论家争论的焦点.进入当代社会,小说的话语模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对历史小说的虚实问题的探究一直都在进行.相对于古代小说评论,这一时期的学者对<三国演义>的虚实问题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特别是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品三国以后,对<三国演义>创作中虚实问题处理的利害得失的评论已成为学术界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正姚慕双,世无双。他是上海滑稽界的泰斗,全国滑稽界的一座高峰。1985年,他与胞弟周柏春去香港演出,被誉为"大陆超级滑稽双档"。后来,上海滑稽界的"双字辈"出现了一批滑稽表演艺术家,但弟子中尚无一人能超过先生。姚慕双以"冷面滑稽"著称于世,其表演的最大特点是冷噱。他在介绍自己表演经验时曾说:"在这一系列场景的表演中,我都没有故意地去进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中,一些学者为提升庄子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将庄子的"命"与"逍遥"思想的关系诠解为"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这一诠解在笔者看来,是"以西释中""反向格义"的一个"不当比附",不仅没有更加澄明中国哲学思想的真正义涵,反而遮蔽了中国哲学对世界经验方式和思考方式的独特性;对于庄学而言,不仅未能促进对于庄学义理的新开发,反而伤害了庄子思想本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经验、国际比较、现实需要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曾经是跨民族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中"变动中的碎片化格局"的深刻教训,是跨民族之间的政治认同没有共同价值观的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构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民族、宗教工作中,要抓住突出问题,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艺术与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一样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副科"的时代即将结束.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它总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①.  相似文献   

11.
冯亚男 《美与时代》2013,(1):103-106
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著名漫画家中,长期活跃在上海漫画界的漫画家占71%左右,且这些漫画家中浙西人(尤其是嘉兴人)为最多。然而,这并不是浙江籍画家首次群聚于上海,第一次浙籍画家前往上海的高潮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海派"绘画的兴起之时。"海派"绘画给中国现代漫画的发展提供了养料,上海的报刊、杂志、广告等行业的发达使漫画的普遍传播成为可能,这是上海漫画兴盛的主要原因。浙江籍的"海派"画家在上海获得成功的历史因素对浙西漫画家的心理影响及上海丰富的西式教育资源是浙江籍漫画家前往上海发展的主要动力。浙西、浙东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艺术的长久差异所造成的不同性格和群体记忆是浙西尤其是嘉兴出现如此多的"海派"画家和漫画家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边界研究是在类型小说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不同类型文学之间的"壁垒"的考察。在幻想小说盛行的当下,为了重新去认识我们原来的世界,为了能够更多地创造出所有那些奇思妙想的神秘世界,我们不能总待在"壁垒"之内,一成不变,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掌握幻想小说中的边界问题。事实上,幻想小说和其他小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幻想小说必须发生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从另一个侧面看,每一本幻想小说都需要作者积累大量的知识和历史。幻想小说与现实小说之间最重要的边界研究应该是语言、环境、历史三大元素的设定。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作为世界闻名的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城市,其七百多年的城市建筑史沉淀了厚重且丰富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世界各国风情样式的多样的历史建筑,是上海对全世界亮出的"城市名片"之一。在经历了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需求之间巨大的碰撞与激烈的冲突之后,在秉持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理念的今天,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塑造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经典历史建筑的重构,建构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4.
拉纳先验方法的运作可分为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基本神学和神学三个层次,神学是其最终目的。先验方法的神学运用把人规定为历史中的圣言倾听者,必然导致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进而,通过"超自然的生存"概念,拉纳描述了启示经验的非抽象性;通过区分先验启示和范畴启示,拉纳强化了启示经验的历史性,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得以在拉纳的晚期思想中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拉纳先验方法的运作可分为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基本神学和神学三个层次,神学是其最终目的。先验方法的神学运用把人规定为历史中的圣言倾听者,必然导致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进而,通过"超自然的生存"概念,拉纳描述了启示经验的非抽象性;通过区分先验启示和范畴启示,拉纳强化了启示经验的历史性,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得以在拉纳的晚期思想中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台北人》系列的首篇,讲述的是交际花尹雪艳在上海以及之后辗转台北的故事。故事叙述者采用的是客观的全知视角,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刻画尹雪艳和她身边的众多人物。小说的隐含作者对于叙述者这种貌似"客观"的姿态进行了不露声色的反讽,使得整个小说的主题和寓意变得十分耐人寻味。白先勇的作品多用可靠叙述,但在《永远的尹雪艳》这篇小说里,本文的隐含作者实际上对尹雪艳持一种冷静、批判的态度,这恰与叙述者对尹雪艳的迷恋、钦慕形成鲜明的对比,共同构成了本篇小说不可靠叙述的格局。白先勇之所以使用这种不可靠叙述方式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叙述者的话语有助于读者体会到小说中的悲剧意味;第二,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使得尹雪艳身上的象征性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时下主要遇到两种思潮的挑战:一种是历史"末世论"和"终结论",另一种是后现代历史观.本文就历史进步论与这两种思潮的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考察.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并不是"末世论"所讲的"历史目的论"或"神话预言",而是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创造性活动而确立起来的;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宣布"历史终结"未免荒唐.后现代历史观虽然对历史进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否定历史进步观的基本看法则是偏激的、片面的,科学的历史观不能没有对历史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向的基本把握,仅仅玩弄历史碎片只能导向历史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8.
碎片化叙事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擅长运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脉络的新型叙事方式,其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这样的碎片化叙事中却呈现出了一种异样的完整。其碎片化叙事集中体现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时间概念中。托卡尔丘克叙事特色的形成既受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影响,也与波兰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可以看出,小说中无论是扎根在脚下的写实还是飘忽在远古的神话,都是托卡尔丘克对文学叙事新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上海田山歌"是"海派文化"中传统、原始、富有生命力的代表。据考证,在明、清年间,上海地区演唱田山歌盛行。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时代的更迭,年轻人的娱乐形式也丰富起来,上海田山歌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田山歌音诗化舞台剧《远去的乡音》,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其历史,从对田山歌现状及主创团队的诸多探索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千古推崇的教育家.他继承了西周贵族的"六艺"教育传统,对"六艺"教育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发掘和革新,赋予"六艺"新的时代精;将符合儒家之理的"六艺",视为教育的特殊方式,将礼、乐、射、御、书、数作为自己实行教育的科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而又成熟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