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世纪通常被看作法国戏剧的伟大时代,虽然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等大剧作家出现在更早一个世纪.显而易见,不应该把流行意义的"伟大时代"理解为文学史上所说的"古典时代",因为产生自18世纪的那些法国戏剧的结构和内容对于以后几个世纪的戏剧创作几乎没有规范性的影响.但是,我们用"伟大时代"这个定语来界定该时期的法国戏剧具有两方面的根据:一方面,从戏剧史的观点来看,产生自18世纪中叶的某些编剧技巧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神仙系统、修行义理、符号象征三个方面探讨了道教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多方渗透和深刻影响。作者通过诸多文献的考察和梳理,认为道教神仙故事是中国传统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道教有为数不少的神仙人物是戏剧中神仙典型形象的原型,许多剧作家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引入了道教的修行思想。有关道教的气功养生、伦理涵养的观念在古代传统戏剧中得到了反映和宣传。其中不免有不合时宜的因素,但也有值得借鉴的思想内容;另外,道教的符号象征,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传统戏剧艺术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应当充分估计到道教符号象征思维方式对传统戏剧的成熟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旭 《学海》2004,(6):123-126
莎士比亚戏剧生动具体地展示了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的商业图景,尤其是海上贸易的迅速扩展,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并行,并以人文主义理想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商人形象。莎士比亚戏剧商业视野的核心是重视商业贸易,追求利润同时讲究信用和仁慈;坚持契约自由和保证契约兑现,同时“把慈悲调剂着公道”。  相似文献   

4.
<正>女性形象是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表现客体。处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对于女性形象特有的审美标准。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一半形象,女性形象以其纯粹而又复杂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光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在其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中西油画的发展中,女性形象始终贯穿其中,女性以其柔美的形象、曼妙的姿态吸引着众多画家进行描绘。女性形象是  相似文献   

5.
常玉与潘玉良身处同一时代,并且都是20世纪初的旅法画家,两人最终都在异国他乡法国巴黎孤独去世。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别差异,使这两者在女性绘画形象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和差异。潘玉良和常玉都通过女性形象将内化的孤独外化,呈现出具有风格特色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一、罗塞蒂的女性模特儿景观 罗塞蒂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核心成员,他们希望恢复艺术的真诚和纯洁,并在创作上坚持每个细节都要寻找生活中的模特儿.罗塞蒂是女性的歌者,作为意大利血统的后裔,他的惰诗和绘画大都围绕着爱与美来发挥,从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末,女性形象如花如影地呈现在罗塞蒂的画框里:  相似文献   

7.
比黛玉更高洁、更悲苦的愫方心灵——曹禺戏剧人物系列论之八贡献陈留生在“狭之笼”的“鸟”儿当中,在悲苦的女儿国里,《北京人》中的愫方可谓一位较为独特的女性形象。当我们较为仔细地观照这一人物时,便惊奇地发现:她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存在着诸多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动画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是由男性创造的,在主流动画中,面临着男女角色失衡的困境。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把动画看作一种符号体系,以此来审视女性作为符号在动画作品中的再现——在魔幻与科幻的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忽略;在后宫动漫中,女性形象被消费;在浪漫爱情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刻板化。我们揭示主流动画中男女角色的失衡,以期社会给予引导与关注,最终实现动画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9.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成功的戏剧。在这部伟大的当代精神悲剧中,威廉斯运用他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在精神上的生存困境。作者从现实与幻想、灵魂与肉体、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的冲突表现了主题,展现了被世上各种矛盾法则弄得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独特折磨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产电影(以大陆为主)里并不直接出现"美国形象",而常以从美国归来的华裔作为美国形象的象征,如《庐山恋》、《牧马人》等影片,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缺席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缺席的"美国形象"则通过想移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去的中国人来体现,如《大撒把》等。"缺席的美国"象征着一种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立的他者诱惑,一种背离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美国形象是一种被主观建构的想象。从90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开始出现直接的美国形象,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建构美国形象,美国逐渐地不再  相似文献   

11.
谢晨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26-127
皮兰德娄的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有着相契合之处.此部戏剧关注日常生活中“此在”的存在,而“此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走向将来的“向死而生”的存在,由非本真存在回归于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玩偶之家》是戏剧大师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的主角——娜拉的形象给广大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娜拉的出走以及为什么出走,一直都是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历来的研究都把她当做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旗帜,于是把剧作中娜拉形象的客观意义代替了形象本身的艺术逻辑,这就使得对娜拉形象的理解趋于概念化与理性化。其实,娜拉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在从事着为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事业。作者只是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深厚的爱心和爱做梦的天性,只是由于她的爱心得到了自私的回报和梦想的破灭,她才离家出走。只有对娜拉爱情、婚姻心理进行透析,从审美与情感的角度对娜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审视,才能理性、全面地理解娜拉的出走,才能真正走进这位带有浓厚女性主体意识色彩的女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期以降的回族文化史上,李佩伦显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回族同辈乃至更晚一辈的文人群体中似乎再难找到这样的个案:以言创作,他是颇负盛名的散文家和剧作家;以言教学,他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培育了众多各民族人才;以言研究,他专攻元代文学与戏剧理论,著述频出,是业界知名的文化学者;以言社会活动,他曾担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创办北京穆斯林文化学会,致力于  相似文献   

14.
唐代墓室壁画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唐墓中"女着男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唐代不同社会性别对"女着男装"风尚所持的不同思想观念。文章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女性除了爱美之心外,更多的是对社会属性下男性身份的向往。唐代女性的衣着装饰、社会权利均为男性赋予,事实上男性仍然掌握最高权力。唐代墓室壁画中一定规模的"女着男装"现象,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魏良 《美与时代》2014,(10):86-86
试图对清朝时期与同时期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西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从画面特征、造型手法、社会文化根源这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四点相同之处及四点异同之处并深入阐述其产生相同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于璐 《美与时代》2004,(3):78-80
元代伟大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冤》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其笔下窦娥的形象更是血肉丰满。本文从封建社会的贞节观念、窦娥的贞节观成因;中华民族孝这一传统美德、窦娥的孝顺观念成因来探讨窦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由家而族--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燕玉 《学海》2002,(6):139-141
中国女性文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的崛起 ,是与“家”联系在一起的 ,或叙述家庭的离散聚合 ,写两个人的故事 ,或叙述母亲及子女的爱怨情深 ,写两代人的故事。发展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 ,由家而族的拓展线渐渐呈现 ,从家庭叙事走向家族叙事 ,出现了一批写几代人和一个家族的故事的中长篇小说。这种女性家族叙事的特点是什么 ?它意味着什么 ?启示着什么 ?是很值得考察的。当然女性的家族叙事并非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早在 3 0年代就有丁玲的《母亲》问世 ,以其《红楼梦》式的框架演绎母辈的生活和心路的历程 ;40年代更有张爱玲的《金锁记》成…  相似文献   

18.
尤金·奥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不少与清教有关的戏剧。在这些戏剧中他批判了清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同时也把清教中固有的一些宿命因素融入自己的悲剧创作中,使之构成其戏剧艺术的一个要素。以往的评论只涉及到奥尼尔对清教的批判,尚未揭示其批判动因,更未曾关注清教与奥尼尔戏剧创作之间的联系,但这对人们认识奥尼尔的戏剧创作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奥尼尔的清教戏剧进行分析,从中寻绎美国清教对奥尼尔戏剧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艳 《美与时代》2006,(6):49-51
随着女性批评话语的建构,女性主义运用解构理论从男女性别的视角,拆解了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女性特质的变化和女性身份权力的变迁两个方面阐述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CG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插画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失去了绘画创作的初心,在创作中一味地讨好观众,使得大众审美疲劳。尤其是在一些女性形象的绘画创作上,部分插画师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标准,使大量露骨、低俗的女性形象的插画充斥在网络上。因此,女性形象在CG插画中的多元化运用已经成为现今的热门话题。只有对CG插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多元应用,才能提高CG插画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力,改变当今CG插画行业发展的良莠不齐现象,这对于我国CG插画相关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写实风格、抽象风格、卡通风格、奇幻风格、装饰风格等多种艺术风格的运用,能够提升CG插画中女性形象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不断为CG插画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