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医患关系的主客体--医方和患方之间在网络话语权方面则出现了严重失衡.通过透视2009年两起代表性医疗事件"南平医闹事件"和"南京徐宝宝事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表达状况,来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空问对医患关系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了两个标志性医疗传媒事件"八毛门事件"和"徐文被砍事件"为研究样本,以传播学的视角,透视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状,并从医疗报道的话语特征、医患双方的身份特征、网络话语的传播特征等方面剖析了成因,对构建以尊重差异,沟通各种意见表达为目标的医患对话空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两个标志性医疗传媒事件“八毛门事件”和“徐文被砍事件”为研究样本,以传播学的视角,透视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状,并从医疗报道的话语特征、医患双方的身份特征、网络话语的传播特征等方面剖析了成因,对构建以尊重差异,沟通各种意见表达为目标的医患对话空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8,(3)
正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17年,在中国乌镇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更是提出了"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当代的互联网恰如佛教中"珠珠辉映"的因陀罗网,无远弗届、事无巨细地把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看似虚拟的网络空间已然自成一体,直接关联着现实世界,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风气氛围、发展态势也直接关联着宗教界的和谐稳定、宗教工作的进步创新。涉及宗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明和网络伦理建设是与网络化、信息化共生的时代课题,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保障和维护网络空间信息生产、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的优良秩序和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文明和网络伦理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厘清其价值指向与价值诉求的问题。由于网络空间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现实的人在虚拟空间中的活动,所以人格尊严保护就逻辑地成为网络文明和网络伦理建设的价值内核和价值诉求。事实上,在实践中,尤其在法律实践中,保护人格尊严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立法理念与法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逐步向网络空间虚拟化延伸的趋势。因此,加强网络空间人格尊严的法律保护,建设文明的具有伦理秩序的网络社会,尊重和保护网络空间中每一个公民的"虚拟人格尊严",对于构建和谐的网络空间氛围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师者"作为神圣化道德人格主体承担着伦理教化、社会整合等多重功能。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随着现代性对超越世界的祛魅以及世俗化社会的兴起,教育的市场化,公共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网络媒体对知识话语权的消解,使崇高美学意识形态话语中的教师形象遭遇被解构的危机。因此,需要超越专业主义、职业化生存和市场化逻辑建构教师责任伦理,使其能够基于"如何更好"来重新确立现代教师身份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姜珂 《伦理学研究》2020,(4):135-14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空间的延伸,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网络舆情因疫情的发展而滋生、爆发、蔓延,如何理性应对网络舆情早已成为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伦理的视角揭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特点,深入分析网络舆情暗藏的伦理冲突,客观地探讨应对网络舆情的伦理秩序,对积极应对当下所面临的疫情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3,(6):25-31
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使得"公民社会"的预期大增,近年来的一系列网络民意表达事件似乎也说明其的确促进了政府信用问题的改善与建设。但究其根源而言,网络民意对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有效约束,主要是构成了高层政府及至中央政府考察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快捷信息通道,从而成为高层乃至中央问责于地方或部门的重要信息源。由此,网络民意表达虽然有着公共参与的积极因素,但在根本上构成的是对既有体制的有效补充,这也暗含着中国特色的"行政吸纳政治"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网络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宁.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在短期内呈现井喷式爆发的原因: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矛盾通过网络集中爆发;网络技术创新远远超前于网络舆论引导方法创新,增加了网络群体事件管理难度;用传统的舆论引导观念和方法管理网络舆论,激化了网络群体事件.从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看,发生网络群体事件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网络舆论强度、网络舆论恒度和网络舆论发展动力.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网络群体事件,更不会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危机事件.解决网络群体事件主要方法是:政府和传媒依法监控网络舆情,及早发现、处理网络群体事件;把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话题变成死火山话题,防止诱发新的网络话题或反复出现类似网络话题;保障网民表达权利.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尤其是艺术专业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着"服务的临时性"、服务范围较小以及支持度较小等问题,影响着作用的有效性发挥。对此应当转变高校服务地方的态度,构建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构建社会与高校艺术专业的有效联系,构建高校艺术专业对外交流的窗口,通过多方联动,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艺术专业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互联网迈入新时代的自觉意识,对新时代网络空间属性、网络行为属性和网络道德属性深刻把握的反映。一"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简称"狗论I"),《纽约客》(1993年)的一幅漫画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似乎外在于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从厘清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的关系出发,基于相关概念演变、理论研究现状、伦理价值"目的善"的角度论证凸显公共健康的核心地位。谈及公益性是公共健康伦理研究内在的价值追求,但公共健康实践中存在着公益性缺失特别是时下热点事件发生所暴露出的问题更是说明公共健康伦理强调公益性的伦理正当;同时强调公共健康的公益性对于体现人的尊严、缓和伦理冲突、维护社会正义又具有伦理应当性。为此,试从重视伦理冲突和解、责任共同体建立、关注国民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探索公共健康伦理公益性回归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无神论》2021,(1):53-58,6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宗教网站、社交软件和宗教APP成为日本宗教团体在网络空间传教的工具,给宗教团体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工具在宗教团体各方面的运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有的宗教团体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人气增长。但网络上的宗教传播也增加了宗教犯罪的风险,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日本互联网传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应对宗教的网络传播、实施相关的网络监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研究探讨了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福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降低其幸福感。社会支持提高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自其诞生之初就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公共艺术是一种以人为本,利用城市内的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造型以及空间的重新设计来表达的,面向所有市民公众的文化艺术。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公共艺术的概念虽是在现代的产物但自古至今公共艺术在社会上一直发挥着作用。随着社会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开始适用,改善着城市的审美面貌,调节着高墙之下的封闭人际关系,搭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桥梁,在社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人类交际不断转向网络空间。基于Simon的身份自我方位模式,考察网络交际空间中的医生身份,认为身份构建是个人基于自我方位的自我阐释。研究发现,医生在群体层面构建了"高投入、高科技、高危险"和"普通人"的身份;在个体层面构建了"医者仁心"和职业厌倦的身份。然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却是"高收入、职业道德差、缺乏技术"。尽管医生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都不符合对方的期待,但双方可以尝试从对方的视角解读彼此构建的身份,从而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速向前迈进的互联网时代让网络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收视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到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在网络迅速普及的这几年里,网络的虚拟性和可隐匿性大大地激活了网民潜在话语权的表达。在Web2.0时代,视频成为网络主流的内容形式之一。视频网站提供的多元化、互动性服务对用户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在今天视频网络市场面临的困境中,网络自制剧该如何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道变迁:个体与公共组织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学海》2015,(1):50-58
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角度解释基层社会情绪政治化的现象。文章阐述了社会成员的组成关系变化,特别是他们和公共组织的连接通道中断时产生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工作单位成为遍地存在的"代理政府",它们实际上承担着代表、应责、协调和连接的职能。但随着这一角色的收缩和广泛的社会流动发生,社会应责和协调机制式微,个体和公共的连接关系不再,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面临没有组织向自己负责的局面。在基层社会,发挥上述作用的社会机制衰退的程度,可以解释社会情绪的政治性转化。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文明建设的共同属性,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管理主体的公共性、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和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等方面.公共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社会的公共精神,政府公共管理在公共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道德示范、制度保障、促进公民的有序参与和激发公民的公共意识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云驰 《学海》2008,(1):190-194
网络对中国民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所营造的公共空间和促成公共观念的生成上,也体现在促使人们一定程度上实现和实践了其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上.因此,网络对中国社会的民主发展具有建构意义.相反,网络却继电视等大众媒体之后继续解构了西方社会原有的民主形式.借助于网络,人们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之,网络为一个更为宽容、多元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技术条件,创造了文化环境,从而凸显了网络技术的文化与道德意义,昭示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更为自由、民主、宽容与和谐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