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作品是楷书风格的典范。颜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研究的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古今书论中对崇高书风的研究一直语焉不详。因此,引入"崇高"这一西方美学范畴,尝试对崇高的书风进行新的阐释。颜真卿的书法不仅雍容方正,而且体现了崇高的书风与人格。颜书有雄浑之气、正大之象,书风的"尽美"与人格的"尽善"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2.
正在展厅、微信、报刊、电视见到的某种风格的书法作品多了,便引起了书论者的关注。关注的时间长了,便有对此种风格书法作品鉴赏的想法,以致于有发现此种书法风格之美的好奇心。有时甚至是在脑海中过电影一样反复闪现,灵感萌动,感悟出书法作品所蕴藉之美,不由自主地起评论之想。对殷江林的书法作品品评的自觉由来已久,形成之后,脑海中常萦绕"老树著花无丑枝"的诗句。这可能是殷书之美唤醒了品评意识,便有形质美、神采美、  相似文献   

3.
"清空"是一种审美形态,又是一种审美境界,还是一种美学风格。"清空"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前人对"清空"美的内涵和表现有很多精到的论述。清空之美在自然界和艺术美中有大量的表现。研究"清空"之美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为山的雕塑作品《老子》,秉持了其一贯的“写意雕塑风格”,作者凭借浪漫的构思想象、奇特的造型表现、写意的含蓄手法,构筑出一位“无形无象、有形有象”,既“恍惚”又神俊的体道者和昭道者,极具耐人寻味的意蕴之美和充满诗性的写意之美。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很多色彩描述话语。这些色彩话语不仅仅是描绘事物的客观颜色,还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及其情感。《诗经》中的色彩话语具有中和之美、含蓄之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影视创作属于"集体创作",每个创作者都会对影视作品的"雅"、"俗"持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导演作为影视创作的灵魂人物,其审美意趣,更会深刻影响到影视作品最终的"雅"、"俗"呈现。导演的审美意趣分别指涉两种不同的作品美学风格:"精致高雅、含蓄诗意"的雅致之美、"理性感性、能指所指"的中和之美、"严肃深刻、艺术创新"的永恒之美;或者"民间民俗、通俗易懂"的平实之美、"充溢情感、绚丽视觉"的张扬之美、"轻松愉悦、商业时尚"的流行之美。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一个"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的时代,其艺术风格不似唐代的张扬、艳丽,而是独有着一种淡淡的凄婉之美,是理性美的代表。宋代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自己含蓄而内敛的风格。而在缂丝应用方面,由于宫廷画院的兴起,缂丝工艺的艺术风格发生了转变,由生活的日用装饰品慢慢转变成具有纯粹欣赏性质的艺术品,同时在各个地区也涌现出一批临摹名人书画的名家。文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客观地阐述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人"立象以尽意"的造物原则和华夏民族向来热爱和平的传统,《石鼓》最初刻立的意愿很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天下太平"的祈盼和向往。在这一大的文化关怀下,石鼓文的书法风格体现出古朴奇特、高健圆通、笔意浓厚、自然流畅的美学特色。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描述石鼓文字之美时形容:"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上千年石鼓文字的斑驳漫漶,使韩愈认为《石鼓》充满了岁月历史的魅力,的确,透过石鼓文其立体的线条感,其意境中渗透着历史的沧桑,有一种悲凉慷慨、砥砺弥坚、大气磅礴的壮硕之美,这种美和中国绘画古朴、生涩、苍老、厚朴的追求相通并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贵妃醉酒》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这出戏源于清朝乾隆时期花部的地方戏《醉杨妃》,经过历代不断地编演,最终在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加工点缀、精雕细刻之下,成为京剧史上一部经典之作。梅兰芳的表演之所以能够赢得巨大的成功,说明戏曲旦行的含蓄之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形态,同时还是一种美的意味,当将形式中的意味真正地传达出来的时候,这种美才能达到极致。  相似文献   

10.
"清玄"是魏晋书坛中以葛洪、杨羲、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道徒书家为代表人物所引领的一种书法风格。此时的道教向上层化发展,帝王、士族多有道教信仰或崇道倾向,因此,魏晋时期的道徒书家在书坛中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一般书家创作风格的群体。对这类书家的研究必须要注意到道教信仰对其书法风格的影响。他们书法中所呈现出的崇尚自然、超然仙趣、注重人格修养、主张存思之气的运用和"恬淡无欲"的"清玄"书风,实则是对"至道-至美"的道教美学在书法中的具体实践。这种"清玄"风格在自然美的追求、书法品鉴的标准、书法创作的心态,以及道教写经书法的传承等方面都对后世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8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使《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也是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创造论和人对美的追求的角度探讨了《马太福音》6章25-34节的美学意义,认为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之一也必定与其它的受造物有着共通的一面,人可以从耶稣所指出的创造物之"美"中,找到对自己的意义和启示。即从"飞鸟"与"百合"所揭示的本性之生命美,来联系人在生活中所应当持有的追求目标和次序,从而展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3.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30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即《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作为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  相似文献   

15.
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王宏伟先生的油画作品《花好月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和谐温馨的名字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提名奖。其画面考究的构图、含蓄的用色、独特的风格和新颖的立意充分表现出中国油画所特有的“东方美”,是中西审美契合的精品,为此次画展增添一笔别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9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9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9年。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本刊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性、学术性,以满足学界对高端美学期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孙怡华 《美与时代》2014,(3):106-106
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和美好创作内涵一直是摄影者所追求的理念,在早期依附于绘画的画意摄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画意摄影逐渐建立起自身完整的审美体系,其民族化审美特征明显,作品中彰显了中国艺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鲜明特征。概况起来有含蓄美、和谐美、意境美等,达到了真实与想象力的统一,体现了其艺术价值,为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析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傅山的小楷风格古拙朴实,笔力强劲,虽是小楷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气势恢宏的。傅山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位传奇人物,由于他历经明清两朝,亲眼目睹了朝代更替与社会变革,所以他尤其重视气节。在当时"馆阁体"盛行的时代,傅山不为所动,他的小楷富有变化,结字欹侧相生,不被世俗同化。傅山的小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千字文》《心经》《金刚经》《逍遥游》等,每一件都是精品。这些都能看出他的思想在小楷作品当中的表达。傅山小楷的笔法崇尚魏晋,擅用篆隶笔意书写,风格朴实含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对后代书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