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华敢于冷静地叙写人性变态,敢于直面和袒露普遍的内心恐惧,以高超与独特的气质成为先锋派作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中的叙事世界通常选择男性形象--"父亲"来表现,并成功地刻画了两类父亲形象:病态的父亲和逝去的父亲.前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被扭曲,后者主要表现为精神层面上的逝去.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电影中,知识分子终于可以和"工农兵"一样,成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中的主角,在主流话语中建构知识男性的形象与气质。海归身份的设置升华了知识分子回归祖国的选择,他们以知识报国的方式诠释了男性与国家的命题。科学知识分子被纳入国家建设第一线的"工人阶级"队伍,被塑造成科学偶像和道德楷模,成为契合于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要求的理想男性。  相似文献   

3.
当下银幕之上的青春电影,其中关于男女性别的刻画,呈现出一种解构性别权利二元对立的趋势,性别权利成为一种暧昧的存在。女性具备男性气质,男性具备女性气质,打破了传统性别之中壁垒分明的界限。在这种现象的背后,酷儿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对于这种现象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奕 《美与时代》2013,(8):28-30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介以深厚而强势的力量影响着大众的物质与精神选择,它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报刊、广播、书籍、电视、电影还是互联网所形成的一系列同质化形象深刻植入受众消费心理,从而建构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理想"男性形象。在消费时代,大众媒介使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气质逐渐成为符合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消费对象,使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另类"。由于政治对文学的裹挟,文学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严重异化。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特点被刻意隐没,女性形象成为时代政治、思想道德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作为人的基本情感内容的爱情被涂抹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话语权逐渐丧失,进而成为男性形象的陪衬和点缀,成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被观者"。  相似文献   

6.
从言情小说的读写转向耽美小说的读写,实际反映了"同人女"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不认同,以及她们面对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不一致时的焦虑。为了从原有的性别认同中突围,她们选择在耽美文本中用"受"这一男性形象取代原有的女性形象,并将女性从文本内容中心驱逐出去,以回避这一社会符号。并转而对"受"这一形象新鲜的性别气质、社会身份和社会情境内涵产生了认同,文本本身的媒介特性也在这一认同突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约30年前,科学哲学家的一股“新潮”为取代科学的那种实证主义形象播下了种子,它被看作是证明的理论框架和掌握资料数据的法则,“新潮”的趋向使科学更具历史色彩,这种形象的科学被认为是在继承而来的精神气质和预先假设的安排之中所进行的研究过程,他为科学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意义。在这些科学哲学家中,也许就是T.S.库恩的著作促使大陆哲学家提出了自然科学的解释学这一看上去很庞大的混合体,这是一种嫁接,一种在“硬”科学和“软”人文学这两个不同的文化之间神圣的分界上所做的跨越。尤其今年轻的解释学鼓舞的是库恩的那种…  相似文献   

8.
范潇兮 《美与时代》2007,(1):111-113
诗人北岛在伤痕文学大潮中以"朦胧诗歌"的方式留下了时代的影子.他的诗歌呈现了一种悲剧美,表达了孤独者所具有的那种沉重和苦痛的气质.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与精神的关系以及语言在庄子思想中的地位来看,语言可被视为一种精神练习,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修炼术。因为语言不但是人存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精神的延伸。在《庄子》中,最能表现庄子哲学精神的非"游"莫属。"游"不仅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庄学气质与精神,更表现为一种游移不定、变化无形、天马行空式的写作风格,而梦境、醉酒以及神话,则是展现庄子之"游"的最佳载体。正是这些特殊场景的出现,加强了庄子颠覆传统与活化语言的文学力道,同时也展现了庄子从苦难与无奈的世界中挣扎的努力,即他试图以一种"游"的态度来消解现实世界的苦难,实现精神的提升,并促使由人向天、由物及道的转变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两宋山水画点景人物中,有这么一类独立而又与众不同的人物——文士,文章通过对两宋山水画中点景的"文士"形象的考察,从中归纳出宋代画家塑造文士形象所遵循的恒定因素,如画中文士的装备、服饰、表情神态的塑造。这些恒定因素是构成文士身份的基础内容,也是不同时期的画家和赏画者所认可的共同内容。画家是将自己的形象幻化其中,充当一种情感补偿的功能,也塑造了山水的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11.
皇侃的《论语义疏》作为六朝《论语》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塑造了一个与汉儒和宋儒理解均不同的独特孔子形象。一方面,随着皇疏将孔子定位为有别于前代圣王的"圣师"角色,《论语》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了对夫子"平生应机作教"之迹的记载,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呈现为一个深入凡俗世界的行教者形象。另一方面,皇疏中的孔子还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即超凡绝俗、学不可至的圣人本体,借助"隐圣同凡"的说法,皇侃将孔子的两种形象统合于一。而透过这一独特的孔子形象,得以窥见汉学向宋学转向的一丝端倪。  相似文献   

12.
角色是动画片的银幕形象的主体,在动画片中塑造一个或几个个性鲜明独特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毕业作品《半瓶水》中的角色性格塑造可以知道,环境、动作、对白都是影响动画片中角色性格塑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通病,比如部分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概念化,叙事时间设置非当下性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银幕上成功创造出“美国梦”和韩国影视“韩流”汹涌席卷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为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可鉴之处: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应润雨细无声,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似文献   

14.
<正>周冬雨自踏入演艺界以来,外界除了给其贴上"谋女郎"的标签外,对其清纯女郎形象更是大加追捧。在性感大行其道的今天,周冬雨银幕形象的出现似乎让人们找到了新的稀缺女性形象资源并对其价值进行大肆挖掘。但是,周冬雨没能改变女性在屏幕上的被"观看"的事实,没有改变"女低男高"的屏幕地位。在消费社会的今天,清纯女郎和其他女郎一道,成为了符号化的标签。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形象性"的艺术。它不能直接地、具体地反映出客观现实事物的各种形象,但它能通过人的形象思维间接地反映出人们的感情、气质及自然界事物的动态和精神。书法的形象性不同于绘画、建筑等其他艺术,具有本身鲜明的特点。它与中国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与汉字书写的工具"毛笔"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艺术通过和谐的形象来抒情达意,表达作者的审美感情。  相似文献   

16.
夏冰 《美与时代》2007,(10):124-127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外乎女人和男人,而在长期的男性话语中心的统治下,女性"象牙女郎"形象已尘埃落定,甚至内化成评价女性的权威标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萌芽、发展的,旨在消解菲勒斯中心地位.它在前期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的建立之基础上,逐渐从用身躯撞击男权神话大门的鲁莽中走出,以一种"超性别"的姿态与男性携手去彻底解构男权神话,摆脱"边缘"和"无言"的尴尬境地,试图开发出一条"双性和谐"的道路,成为反叛性、抗争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丹麦画家哈莫修依的绘画是一种具有深度的、精神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具有内敛而低调的绘画艺术气质。光线、线条是他在创作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其艺术气质具有一种近似于"哀而不伤"的平静格调。他极少公开发表有关绘画方面的言论,去世前销毁了大部分信件和文字资料,有关哈莫修依绘画艺术的研究只能通过他留存下来的以室内题材为主的绘画作品来开展。  相似文献   

18.
面孔宽长比(fWHR)是指面孔宽度与长度(或高度)之间的比值。它是一种反映男性青春期睾酮分泌水平高低的面部结构,并被视为男性气质的评价指标。多项研究表明,fWHR与攻击、支配、冒险、欺骗、追求个体成就等男性气质行为相关。本文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述评,并指出未来研究可在性别差异、影响机制、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他,网名"有声的紫襟",入驻喜马拉雅FM不到5年,就更新了64个有声读物专辑,累计播放量21亿、圈粉儿380万,月收入达到100万。这个江湖人称有声书领域"扛把子"的第一大V,就是90后"说书匠"陶勇祥。陶勇祥1991年生于江西省庐山市,读高中时,他无意间听到《张震讲鬼故事》的音频就被迷住了,听了一夜仍意犹未尽。从此,他听上了瘾,别人的MP3里是流行歌曲,而他的全是鬼故事。  相似文献   

20.
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动画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是由男性创造的,在主流动画中,面临着男女角色失衡的困境。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把动画看作一种符号体系,以此来审视女性作为符号在动画作品中的再现——在魔幻与科幻的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忽略;在后宫动漫中,女性形象被消费;在浪漫爱情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刻板化。我们揭示主流动画中男女角色的失衡,以期社会给予引导与关注,最终实现动画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