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美学史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王国维以来,以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进行阐释与建构,形成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也注定了对中国美学实相的偏离。而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对中国美学史的这种研究与书写方式则缺乏深度反思。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2013年年末举办了"中国美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学术专题研讨会,1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探讨交流了当下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书写中的主要问题、如何实现中国美学史本身的回归与还原以及中国美学史研究对审美文化研究的借鉴等三个层面的问题,展示了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推动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深化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边界与多样性”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每一次学术理论的更新与推进,首先是方法论上的更新与推进。近年来,中国美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方法论上的新进展。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变方法,更加全面、深入、成熟地思考中国美学史所蕴含的诸多问题,精确地提炼出中华美学精神,凸显出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地位。他们一方面总结和检讨以往中...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 1月 1 1~ 1 5日 ,由中华美学学会、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美学与民族艺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近百名学者与会。会议就 2 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审美教育、民族艺术与美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中华美学学会成立 2 0周年 ,同时又是 2 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性的美学研讨会 ,与会代表不仅就一些学术问题畅抒己见 ,也对下一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方向做出展望。一、美学学科建设与审美文化问题关于美学学科建设问题 ,陈望衡认为 ,2 1世纪当是中国美学大放光彩的时代 ,美学追求的和谐是人…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2014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数理逻辑、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现代逻辑史等内容,旨在让现代逻辑研究者们汇报各自在现代逻辑领域取得的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不久前,全国各地很多学者聚集上海复旦大学,纪念蒋先生并重温蒋孔阳先生的学术思想。学界一致公认,蒋孔阳先生对中国当代美学界做出了可与朱光潜、宗白华相媲美的杰出贡献。他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实践论审美理论的哲学思考;二、创造论文艺美学的精微探索;三、西方美学译介与西方美学史研究;四、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五、美学研究的现实关怀和文艺批评实践;六、美学研究新领域的拓展;七、美学学术史研究、美学文献学的资料整理和学术刊物的创办;八、美学人才的培养和复旦美学学派的溉沃;九、美学的践履:散文创作、美学的人生化与人生的美学化;十、一代大师,泽被整个中国美学学界。蒋孔阳先生的美学研究兼收并蓄、自出机杼、文风清新,达到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值得我国美学后人认真钻研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生命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伟大精神──评《周易美学》邹元江新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易美学》,是刘纲纪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新著,它是继著者撰写的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之后,更深入阐发中国美学思想精髓的又一力作。在论...  相似文献   

8.
吕东 《哲学动态》2022,(10):115-124
<正>张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2008—),国务院第六、七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20)。主要研究美学、文艺学、思想史,独著《文艺学·艺术学·美学:体系构架与关键语汇》等22部,合著《世界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等5部,主编《中国美学经典》等6部。其中《美学的中国话语》等4部入选国家级外译工程(英语与俄语),《中国美学史》《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译有韩文版,《美学导论》《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有中文繁体版。  相似文献   

9.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下旬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就“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媒介和审美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西方美学以及从西方美学概括出来的所谓“美学原理”,它们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而不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们对于研究中国美学只有参考意义而没有指导意义。中国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奥妙只能从中国文化中去寻找;而中国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人文文化,人是什么,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是其核心问题,因此我走了结合人学去研究美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书写中,汉代美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依据美学史的研究范式,其原因有二:汉代艺术与非艺术界线的模糊、知识系统内容区分的含混,以及思想家理论抽象思维的不足,与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界定之间存在错位;汉代美学发展的非同一性,与美学史书写的启蒙史观之间存在错位。基于此,《中国美学经典·汉代卷》通过艺术哲学向文化哲学的位移,和从中国美学自身特征出发对启蒙史观的调整,得以形成新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范式并介入两汉历史,从而为还原汉代美学的本来面目提供了可能。该书运用新美学史范式重新建构了汉代美学史料体系,展现了汉代美学的多元性、丰富性与敞开性,凸显了汉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月18日,由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研究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大众文化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媒介变化与审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显著特色是首次实现了美学学术会议网上  相似文献   

13.
在所谓的"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现时代,当代中国美学究竟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如果美学只关注思想的建树,那它应走的就是"主义"先入为主再来解决问题的形而上理路;如果美学仅关注学术的建构,那它似乎更应走的是"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实证化路线。然而,当代中国美学始终是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建树与学术建构是并进的,并形成了相互推动的态势,从1949年至今的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成果斐然,不仅有大量很有价值的专题论文出现,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好几本大部头的美学史著作出版,如,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叶朗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敏泽著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等等.不过,这些美学史著作都是通史性质的,除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简要地论及近代美学外,其他美学史著都还没有写到近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美学史研究的需要就显得更为迫切.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卢善庆先生50万字的《中国近代美学史》巨著,也许正是适应这种需求,成为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专著.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中文系蒋孔阳为本系学生讲授西方美学史课程,并即将出版专著《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有关西方近代美学流派评述方面的译著,并计划今后以更多的时间进行中国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施东昌出版了《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和《“美”的探索》两书,最近又写成了《汉代美学思想述评》 (初稿)。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已在筹备出版一部中国美学论文集。外文系伍蠡甫一直潜心于研究西方文论,主编出版了《西方文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10月25至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和中华书局共同主办的"纪念方东美先生诞辰115周年暨方东美哲学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等出席开幕式,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19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清远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十几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和"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刻精彩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反思历史,指向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振斌 《学海》2001,4(1):35-41
在20世纪,古代中国关于艺术及寄托在艺术中的文人情怀的谈论获得了"美学"的名称,这个学科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取向和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美学理论的影响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更新集中表现为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美学理论的构建与论争,两者互补又竞争.新的世纪里,中国美学有待创新.这种创新将更多地与西方美学及文化展开对话;也将在创新中重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13-14日,"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与生态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研究中心、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及  相似文献   

20.
阮明套 《管子学刊》2010,(3):126-128
经过多方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商周文明研究中心”日前获得学校批准,正式成立。与此相配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于2010年5月15日至16日举办了“商周文明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大陆的60余位专家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参与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