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处于内忧外困之中,但上海作为租界区,却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现代都市。特别伴随现代印刷技术的引入,出版物作为全新传播载体获得空前发展。在整体出版格局中,《良友》画报占据着独特位置,在塑造都市现代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电影同样具有大众媒介属性,在当时的都市氛围中又往往同样具有现代和摩登含义。因此从媒介交互视野下,分析《良友》对电影的报道特征,便具有探究民国上海都市现代性的意义。电影借《良友》达到宣传目的,而《良友》也借电影增强了自身摩登形象。因此,呈现和互动便成为理解《良友》画报与电影关系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周易》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被称为"大道之源",古人往往把《周易》作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范式,用以解读现实事物。东汉班固首开以《周易》哲学思想解读围棋的先河,其后以"易"解"弈"者代有其人,形成了具有易学内涵的围棋义理。本文试图通过对《周易》哲学思想影响下围棋之道的剖析,揭示《周易》的现代价值及易学思想观照下的"围棋之道"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曾任哈佛大学历史学、政治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理事会学术政策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史和思想史,专长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陈独秀和对现代西方的认可》、《儒家思想的几种倾向》、《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等,其中《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是西方汉学界第一本有影响的专论先秦思想史的大部头专著。史华慈的文化观主要包括: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因为人类共有着同一个经验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具有可交流性,而且正是在交流当中文…  相似文献   

4.
媒介在今天已越来越成为学术界不可回避的话题。特别是数码媒介出现后,给现代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样,数码媒介也给艺术带来了久违的惊喜。数码艺术在艺术传播、创作方式和艺术发展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并发展了艺术作为人类自由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列宾及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并产生了深远影响。1897年日本人古城贞吉第一次将列宾介绍到我国。1921年沈泽民首次译介列宾生平和重要作品。《小说月报》、《苏联文艺》、《时代杂志》和《进步日报》是刊登列宾作品的媒介。胡根天、沈泽民、徐悲鸿、胡蛮、狄源沧等人是主要译介者。列宾对中国美术界影响深远,在20世纪中俄美术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瞿新忠 《美与时代》2020,(2):100-101
文章通过分析全媒体背景下媒介融合的背景条件,探讨媒介融合在创作类型、语言、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对城市形象视听内容创作的影响,结合传统与现代、官方与民间、地域与周边、个案与整体等,探讨城市形象视听内容生产的融合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讨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等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象思维方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西方美学》生成的学术背景在世纪交替之际,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不管在哪一个学术领域,人们都纷纷回过头来,回顾一个世纪来本学科所走过的足迹,以期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科发展走向的脉搏。其中,跨国、跨文化的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本土的影响而尤其令人瞩目。对于现代西方美学的研究,国内也早有先声。对单个美学流派、单个美学家的研究不说,一些综合性的论著,如《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述评》、《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主流》以及九十年代中期的《现代西方美学史》等,都是一些很有成就、颇具影响的著作。在此背…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它已经渗透到世界众多学科的文化和知识的活动领域。广告作为当代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媒介传播者,在当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形象过剩、信息冗余的时代,广告面临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品味的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广告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已经疲惫麻木的感知力,于是现代艺术的造型理念与艺术形式无不影响着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给广告创意表现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东西,对广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他的许多作品即便是在现代也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杰明曾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提到深入社会的最佳媒介非相机莫属,摄影家可以穿梭街道,对想要捕捉的景象进行随心取舍,随着镜头一停一拍,让匆忙过往的世界放慢前进的脚步,并在拍摄之后编译及编序,也为不断更迭的现代世界建立秩序及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以科技发展为载体的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文化传播和媒介之间的融合愈发显现,以电视剧《黑镜》为个案予以分析,探寻美剧翻拍英剧的叙事策略,以及英剧在向美剧转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国际传播中全球性和地方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2006,(2):I0001-I0001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编的《现代哲学》,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术期刊。2006年,《现代哲学》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郑重推出新专栏——“毛泽东与当代中国”。2006年恰逢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专设“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栏目,对于纪念这位曾经在当代中国烙下不朽印记,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发  相似文献   

14.
美国电影《雨人》历年来备受观众喜爱,但对它的相关解读基本只聚焦在演员的演技、主角间的亲情关系、导演拍摄的画面等浅层效果的分析上,缺少从创意写作视野下的故事修辞、叙事等专业的媒介分析。电影《雨人》能成为经典影片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奇谲的情感隐喻、节制的视觉符号以及隐含作者的主题表达,而这些重要的影像媒介文化案例构成了《雨人》的情感方程式。  相似文献   

15.
文摘     
《圣经》与中国文化李向平在《天风》2004年第10期撰写文章,认为在中西文明的交流当中,《圣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近现代中国文学领域,《圣经》的翻译和流传对“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社会发展变化至今,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体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圣经》的汉译及其汉语基督教的形成历程,实际上就是凝结了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是我他之间的沟通、协调,彼此吸收、双方融合的过程。基督教灵性启示的传递,同时亦可以从中国文化精神中获得…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影视、互联网等为媒介的大众传播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尤显不足。研究在各高校广泛开设的影视艺术课程如何导入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影视艺术课程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也可从这三个层面分别展开:理解媒介;媒介批判;使用媒介。仅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课程这门高校普选课是无法完全实现其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普天颂赞》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赞美诗集,是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表现出一种融汇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于后来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于当前基督教中国化而言,《普天颂赞》无论是从音乐还是文学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一在现代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历程中,《普天颂赞》赞美诗集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人吴耀宗在  相似文献   

18.
侯帆 《美与时代》2023,(6):117-119
《霍扬碑》作为河东地区石刻书法中较具代表性的石碑,其特征包括取法西晋书法、金石趣味融为一体和点画的隶书燕尾明显等。总结《霍扬碑》石刻书法对北朝时期河东地区书法的影响,主要包括促使隶书向楷书演变和赋予河东地区书法丰富的内涵。该石刻书法对后世书法也具有一定影响,包括推动南北书风的交融和为现代学习者提供启示。通过研究《霍扬碑》,可以更好地了解北朝时期河东地区石刻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圣迹图》是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兼及《论语》、《孟子》、《孔子家语》等所载孔子生平事迹为主题创作的连环画,被西方艺术史领域纳为"圣人画传"(pictorial biography/hagiography)或"叙事画"(narrative illustration)。它是研究孔子图像和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珍贵文献。其艺术风格受早期中国圣贤画像、讽谏画以及宗教画传等影响,大约形成于唐宋以后,成熟于元明时期(学术界说法不一),传世作品多见于明清以降。《孔子圣迹图》学术史与其艺术史一同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时间。中国、海外日韩儒家文化圈、欧美均形成区域性学术史。本文对《孔子圣迹图》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存疑、争议、局限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回顾和展望,包括:(1)创作主题与研究范畴。(2)最早的《孔子圣迹图》。(3)风格起源与演变。(4)媒介与版本。(5)文本来源。(6)资助者、创作意图与受众。(7)收藏与编目。(8)海外制作与传播。(9)研究方法与视角。(10)研究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画作《格尔尼卡》不仅深刻揭露批判了法西斯的暴行,而且对消除现代性危机具有深刻启示。从现代性批判维度重新审视《格尔尼卡》,人的碎片化和精神失落等表现都已深刻折射出现代性危机。充满象征意义的《格尔尼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敏锐、超前的现代意识观念,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分裂之痛以及复归完整的内在渴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