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宋代收录民间志怪故事最多的小说合集,《夷坚志》在一定程度上真切地反映出了道士群体在南宋人心目中的形象,体现出了道士群体在当时扮演的社会角色.通过对《夷坚志》中有关道士的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有关其它宗教人士的故事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其典型的“专业、可靠”的职业形象.这种形象的出现,与道士群体在当时的宗教市场上所面对的多元竞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自汉文典籍《马氏南唐书》、《夷坚志》、《太平广记》中钩沉出三则唐宋时代江淮摩尼教、胡神信仰材料。其中五代时蕲州摩尼教信仰上承唐代长江下游的摩尼教传布,下启北宋蕲州摩尼教信仰和元末蕲州起义;金下邳县摩尼教信仰上承五代中原摩尼教起义,下接元末红巾军在下邳的起义活动;唐代楚州、泗州之间的胡神信仰,则连接了西北内地和东南沿海的胡神信仰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夷坚志》130余则四川故事是研究南宋四川地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史料,从中可见四川民众丰富的信仰世界与信仰行为.官员、士人、手工业者、术士等在民间信仰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共同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扩大了神祗队伍,拓展了信仰的地域,协调了地方信仰与国家信仰互动,促进了部分神祗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南宋四川民间信仰的盛行,与四川的军事、教育、宗教及民间巫风传统密切相关,四川独特的地域环境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吁江,古称吁水,流经江西16个县市.其流域自古人文荟萃,不仅有名闻天下的文人学士,更不乏学验俱丰的医药学家.南宋洪迈所著笔记小说集《夷坚志》中记载了王、李两位吁江医家的小故事.从这则诊疗故事可以窥见古代吁江医家的生存状态,认为古代吁江医家不仅有着高超的治疗技术,更秉承传统医学一贯的医德思想,对病人细心体贴、对同行互敬互帮.更为难得的是,在金钱利益面前能做到重义轻利,表现出了谦虚谨慎的为医态度与谦和有礼的处世智慧.  相似文献   

5.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与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易传》作者有意表明了对《易经》的研究与评价的立场 ,《易传》文本包含有关美学—文学思想的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拾遗补阙 ,论述《易传》之“美”有美在自然、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美乃自然而然、无所为而为等方面的内容以及阴柔之为美及其含蓄的特征 ;又 ,关于“修辞立其诚”的意义及其影响 ,关于“衰世之意”、“忧患”著书的意义及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影响等等。论述结合了与古今中外美学—文学理论的比较 ,加强证明了《易传》实为《文心雕龙》之先导 ,是我国最早作专书批评的文章—文学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周易》心理学思想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可以从研究成果、研究热点、研究领域、影响范围、应用性等方面分析已有研究的特点。已有研究的不足体现在:研究人员少;系统性差;经验化强,严谨性差;表面化;个人化;存在空白点;经、传混淆;重义理,轻象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总体指导原则,并尝试提出了具体建议: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加强实证性研究;加强多领域全方位研究,构建完整体系;加强《周易》在组织管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应用领域的研究;注意限定语境;继续推进国际化,规范学术翻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月称《清净句》龙树《中论》第22品注疏做了一个较为细致的考察。根据月称《中论》传本,重新翻译了龙树此品颂文;对《中论》此品四家传本之异同进行了比勘;详细解说了月称此品注疏的要点;并对中国三论宗祖师吉藏关于《中论》第22品分章问题,给予重新检讨和分析。希望藉此研究,推动龙树研究、《中论》研究以及中观学派思想史研究走向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在《哲学研究》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易传·系辞>所受老子思想的影响》、《<易传·系辞>所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彖传与老庄》等文章。去年冬天,又完成了《易传与楚学、齐学》一文(国内尚未发表,收于《老庄新论》书中,香港中华书局91年版)。今年暑假,由于要开“稷下道家”课程,又比较仔细地研读了《管子》、《黄帝四经》、《易传》、《尹文子》、《慎子》等作品,特别是作为齐文化代表作的《管子》。我认为它们是与《论语》、《孟子》不同的一类作品。产生于齐楚环境下的道家学说。与邹鲁的孔孟儒学,确实具有不同的区域文化的特色。本文专就《易传·系辞》之为稷下道家的作品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较为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与《黄帝内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周易》的自然哲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影响巨大,自古即有医易同源之说。《周易》对《内经》之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选择阴阳、变易、时位中、象数,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阴阳导源于《周易》,《内经》在医学方面作了发展;《内经》对变易运动、时位中概念的吸收,使中医学呈现出有别于西医学的民族特色;象数是中医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一多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的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上的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引得》是关于《周易》用字的分韵长编,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文字音韵训诂语义解释方面的资料准备。闻一多的《周易》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史料学基本体系和内容。同时,由于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的方法,追求文献史料的真实性,对《周易》符号学、《周易》解释学、《周易》语义学和《周易》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书筏》是我国书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其理论价值得到广泛认同,影响也较为广泛。文章分别就笪重光《书筏》的理论价值与影响进行探讨,阐述《书筏》的理论丰富性、理论精辟性、理论独到性以及其对书法意境的影响、笔法的影响、墨法的影响、布白的影响等内容,分析《书筏》对后世书法学习和研究带来的推动作用。以期通过研究,进一步呈现《书筏》在书法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炯华同志:《哲学研究》编辑部转来您的《对<马克思主义哲苑的奇葩>一文的两点意见》,非常感谢您对拙文提出的“补正”。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一部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哲学界对这部著作的研究还很不够,象毛泽东所说的“看了十遍”者甚少,比如我就没有。但是,也想说明一下,拙文对《社会学大纲》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0万字本书结合宋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集中研究宋儒以《论语》、《四书》命名的《论语》诠释著作,通过对《论语》诠释文本具体细致而又全面系统的研究,勾勒了宋代《论语》研究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宋代《论语》诠释的特点和规律,探寻了经学与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论语》的结集与版本变迁诸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孔子研究》创刊号,载有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一文,考察了《论语》从结集到定型的历史过程,对《论语》内容的可靠性提出了一定程度的疑向。今本《论语》的可靠性问题如果不解决,孔子研究终觉缺少牢固的基础。兹就《论语》的结集时代、汉代齐、鲁、古三《论》与今本《论语》的关系发表一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纵观对《周易参同契》的研究,至今人们对曾被司马迁等史学家褒誉为“万事根本”的黄钟(《史记·律书》)以及由此推演的黄钟学说对于《参同契》的影响,尚缺乏应有的认识。本文探讨了黄钟、黄钟学说及其对《参同契》的影响。黄钟与黄钟学说黄钟最初为竹制的乐管。《吕氏春秋》、《太玄经》、《史记》、《淮南子》和《礼记集说》等多本文献中均有黄帝创制黄钟的记载。《太玄经》曰:“律吕之始自黄帝,使伶伦至大夏之西,取竹窍厚均者为十二管,……其后或以铜代竹,其空圜皆九分也。”书中还记载了十二管的名称,相生关系和长度。黄钟则为其中第一律…  相似文献   

18.
侯冲 《宗教学研究》2013,(3):104-109
在介绍佛教斋供仪式文本《佛门请经科》及其学术史的基础上,比较了《佛门请经科》与《西游记》的内容,指出《佛门请经科》早于《西游记》,影响了《西游记》的成书,是《西游记》研究的新资料之一;《佛门请经科》及唐僧取经故事出现在佛教斋供仪式上的原因,是出于斋供仪式文本神圣性和权威性的维护与解释的需要。将《西游记》研究放在斋供仪式的背景下展开,可以开辟《西游记》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楞严经》是一部有争议的,但又是对中国佛教有广泛影响的大乘佛教经典。它的丰富的具有思辨意义的内容不仅对中国佛教的研究,就是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极具启发性。本文就《楞严经》的成书年代、《楞严经》的真伪问题及《楞严经》的内容和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等几个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常光明著,齐鲁书社2014年8月第1版,全书23.7万字,221页。图书派易学兴盛于宋代,并对宋代及之后的历代易学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伴随而生的,易图的起源问题、时代问题、真伪问题等也一直纷争不断。有鉴于此,作者二十多年前便有志于易图的研究,陆续写成了一系列论文,最终汇集为此书。本书共分为四章:"《河图》、《洛书》解","《八卦图》解"、"《太极图》解"和"《六十四卦图》解",对图书易学的上述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