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尔塔萨思想的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他以"美"作为其神学论证的开端,并将"真"在先、"善"次之、"美"最后的传统顺序颠倒过来,以"美"、"善"、"真"的顺序展开其思想架构。[1]虽然巴氏着力恢复美这一"存在的先验属性"在神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他不是在现代美学框架下讨论问题,也无  相似文献   

2.
论神学与医学美学的冲突和协调东南大学, 南京铁道医学院,(210009)孙慕义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一、人体和生命美的神学评价医学美学的基本课题是:研究生命秩序与宇宙秩序内在结构而表现的美;真与善是医学美的条件;人的健康与心灵美的齐一等,这显然与神学的理...  相似文献   

3.
金微 《天风》2002,(7):41-41
毛翔同道: 你给我们来信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谢谢你对我们的信任。你提出问题很好,至少说明你关心神学思想建设,同时也说明你对自己的信仰正在进行理性思考,以求获得对真理的正确认识,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 37-39)。尽心、尽性、尽意爱神就是真、善、美,爱人如己也是真、善、美,爱人如己是把对神的爱表明出来。堕落的人里面有没有爱?肯定有!你只要问问父母是  相似文献   

4.
真、善、美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境界,城市设计也不例外。城市的美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其中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是城市美的物质层面,是一切美的基础,是城市的"真";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属于城市美的精神层面,是美的升华和归宿,是城市之"善"。城市的美是"真"和"善"的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少不美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民主、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时也离不开城市管理、建设、设计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事物真实性的遵循,对设计美的追求,及抑"恶"扬"善"给人们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使得真、善、美成为设计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将真、善、美、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优秀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工程师伦理思维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工程行业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伦理思维是工程师职责本质的回归,其内在地蕴含三个维度:工程活动合规律性的"真"、合价值性的"善"以及合精神与情感性的"美"。求"真"是求"善"与求"美"的基础,求"善"是求"真"的价值范导,而求"美"则是求"真"、求"善"的最高旨意。作为求"真"、求"善"与求"美"三者价值指归的统一体,伦理思维有利于工程师建立新的工程观,建造有益于公众福祉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周瑛的哲学思想和境界追求:一是真,包括哲学之真,科学之真,历史规律之真和认识之真,达到"感应之机在我"的实践自由;二是善,包括社会正义之善,个体生命之善和自我与他人相处和谐之善,达到"制物而不制于物"的道德自由;三是美,包括性情理之美,标格与风韵之美,意气神与精壮妙之美,最后达到"神与天游之真趣"的审美自由.这三种自由集于周瑛一身,成就了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8.
论道教美学的“至善-至美”观点潘显一古罗马神学美学家普洛丁(Plotinus,205-270)认为,“美也就是善;从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心灵由理性而美,其它各种事物——例如行动与事业,之所以美,都是由于心灵在那些事物上印上它自己的形式。”①几乎...  相似文献   

9.
简论人格的真、善、美1.关于人格的真。真,首先是个认识问题。人的思想、观念、知识符合客观实际谓之“真”,反之便是“假”。人格包含了思想、观念、知识的范畴,可谓“思想人格”。人的这些思想、观念、知识是否是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是否是真理,直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性化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的主流。人性化设计首先应注重材料与功能的合理,此即为“真”;同时还应当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此即为“善”;并借助新颖的“美”的形式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人是集知、情、意于一体的人,人类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活动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真、善、美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对真善美三者关系的深刻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善、美以及真、善、美的统一对于人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与真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家们几乎都肯定真善美三者是统一的 ,但如何统一 ?三者之中孰为先孰为后 ?其间的主从关系如何 ?对于这些问题 ,各个哲学家、各个时代有各不相同的观点 ,而且这些观点之不同是与时代性、与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和历程的看法紧密相联的。1 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尚处于人类的童年时期 ,人们更多地重视日常实际生活的兴趣 ,对美的衡量标准往往深受现实的事物以及与意志、欲望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观念即真与善的制约。哲学家们虽然以模仿说的形式 (审美意识的低级形式 )把美同真与善作了区别 ,但事物的现实性和道德观念 (真与善 )却对美起着主导作用 ,…  相似文献   

13.
人类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因此,人类的性行为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表现为人类性行为的"伦理真"、"伦理善"和"伦理美".  相似文献   

14.
“真”的原则.“善”的原则、“美”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当然之则.人类整个实践活动都是遵循这三大原则的.凡是美好的理想,必是真、善、美的统一,儒家理想也是如此.无论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还是以“圣贤”为中心的人格理想,它们都包含着这三个基本要素.所谓“真”,即它来源于现实,反映了客观规律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体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当然法则;所谓“善”,它反映了人的要求、目的,符合人的利益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所谓“美”,它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构想的一个蓝图,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协调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达到一种融洽与和谐,而为主体带来情感的愉悦.与真、善、美三种要素相对应的就是人们的认识、行为和情感,或是理智、意识和感受.对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也就是儒家在精神生活上对求真、向善、爱美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观念植根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哲学的土壤之中,依据其代表作《神学大全》并结合其神哲学的整体思想,分别从"完满""和谐""光明"三个美的要素以及美与善的异同,探讨阿奎那美学与艺术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暂不从哲学角度来判定这个立论的正误,只想借用这位老哲的一层意思:“善”对于“人”的行为“本初”、心理“本初”、立业“本初”是何等重要! 眼下,在“真”、“善”、“美”三面旗帜中,“真”曾经走俏过,“美”正在走俏,只有“善”似有垂落之势,不知你是否已经察觉?  相似文献   

17.
源于希伯来宗教的神学使用通俗的通用希腊文,以传记和书信的形式宣扬教义,在地中海沿岸成就了基督徒经典——新约圣经。一方面,新约大量使用介词,违反了希腊古典文学的美,却提高了神学含义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新约书信比传统希腊信札更讲究文学创作技巧;文学与神学语言既交锋又交融。以罗马书为例,介词?ν的特别用法是?ν后接“人位”。《和合本》圣经将■译为“在基督里”,违反了中文传统的美,却开创新语法与文化,这是圣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也是汉译圣经里文学与神学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方宇颂 《天风》2002,(12):36-37
去伪存真,弃恶扬善,化丑为美,是人类永不止息的追求目标。人间因为有了真、善、美,在历史的长河中才产生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才有篇篇智慧的诗章,件件不朽的作品。世界因此丰富多彩而美丽,人与人因真诚而和谐,人生活因善良而美好。人生的价值、意义在追求真、善、美中得以体现。人是造物主的杰作,是按着神的形象、样式被造的(创1∶26)。形象样式指神的公义、真实、圣洁、仁义、良善、智慧等神生命中具体素质而言,也可以说是真、善、美。人既是按着神的形象受造,那人里面就有从神而来的生命构造。良心就是其中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悠久的汉文化传统的徐淮大地,睢宁地区的汉文化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地方的行为方式,间接影响到睢宁地方的艺术创作之中。所以睢宁儿童画的精神内核是追求自然以求"真",关爱生命以求"善",这正是构成美的基本成分,拥有了"真""善",便有了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并提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表现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文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观照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