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美学"在中国美学界长期被忽视,这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中国美学界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二分天下格局的制约。事实上,少数民族美学可以从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和事实形态的美学事象两方面,赋予中国美学——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美学——应有的鲜明的内在丰富性、本土特质和多元智慧。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先生终其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其60余年的学术生涯堪称中国现代美学史的一个缩影.他以融合中西美学之视野所构筑的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形而上与形而下相交融的美学定位及其谨严的学术研究方法,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以至于20世纪中国美学界所掀起的每一次波澜几乎都与其美学理论有关.有学者指出:"朱光潜作为一代学术巨匠,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他的精神、人品、学识,无时不在教喻和激励当代中国美学学人."[1]正因为如此,学人们怀着对朱先生的最大敬意,严肃地看待他,不断地重新检验他的论点,从而出现了如叶朗、杨恩寰、阎国忠、劳承万、凌继尧、肖鹰、钱念孙、商金林、蒯大申、朱世荣等一大批研究朱光潜美学(按:以下简称"朱学")的著名学者.而宛小平先生就是"朱学"研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学者.宛先生在批判地吸取"朱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学界一致公认的"朱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3.
曾繁仁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学研究,视角遍及美学领域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美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史、审美教育、文艺美学和生态美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繁仁先生在国内美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从学科建设的意义上讲,曾繁仁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开创者;对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则是其力求使中国美学走出困境、求得突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新体系的有益尝试。曾繁仁先生的学术研究体现了深厚的人文蕴涵和独特的诗性魅力,他致力于在审美批判中实现审美救赎,以人审美地生活、诗意地栖居作为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达到了极高的治学境界。在多年的美学探索中,曾繁仁先生形成了严谨不苟与纵横捭阖、哲学思索与现实关怀、学理探究与实践追求、历史反思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的治学风格。曾繁仁先生成一家之言,在中国美学界树起了一面新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美学原理>对中国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其突出贡献,一是立足于中国美学与文化,充分吸取西方当代美学特别是现象美美学、存在论美学的资源与成果,充分继承了中国现代美学特别是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所代表的北大美学传统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熔铸成新的美学观点与智慧,以创造性地阐释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将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美学前沿性课题的关注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前沿性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阎国忠,1935年生,河北省昌黎县人,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留校,任朱光潜先生助教,长期从事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前,着重在西方美学史领域,90年代后较多地涉猎了中国当代美学及美学基本原理方面。主要著作有:《古希腊罗马美学》(1983)、《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1987)、《基督教与美学》(1989)《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1984)、《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  相似文献   

6.
正由《美与时代》杂志社和郑州大学出版社协力推出的《美学人生:中国当代美学家、美学学者的学术之路》这一鸿篇巨制,开始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美学界的一大盛事,值得我们重视和庆贺。本书收录的内容主要来自《美与时代》杂志十年来所设的"美学学人"专栏,其中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美学领域内从事研究、教学和普及工作的历代美学家和学者的学术经历和体会。从老一代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开创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7.
1984年1月14日,上海市美学研究会举行1984年年会,会长蒋孔阳、副会长章力挥和理事蒋冰海分别作了学术专题报告。蒋在题为《美与无意识》的报告中指出,弗洛依德主义是西方现代派的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西方现代派的美学和艺术背离了理性主  相似文献   

8.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反思历史,指向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振斌 《学海》2001,4(1):35-41
在20世纪,古代中国关于艺术及寄托在艺术中的文人情怀的谈论获得了"美学"的名称,这个学科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取向和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美学理论的影响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更新集中表现为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美学理论的构建与论争,两者互补又竞争.新的世纪里,中国美学有待创新.这种创新将更多地与西方美学及文化展开对话;也将在创新中重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史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王国维以来,以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进行阐释与建构,形成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也注定了对中国美学实相的偏离。而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对中国美学史的这种研究与书写方式则缺乏深度反思。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2013年年末举办了"中国美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学术专题研讨会,1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探讨交流了当下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书写中的主要问题、如何实现中国美学史本身的回归与还原以及中国美学史研究对审美文化研究的借鉴等三个层面的问题,展示了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推动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深化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美学界,能同时关注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深入钻研美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美学基本问题的学者,为数不多;而以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为基础,始终倾心于应用美学诸对象,并视应用美学研究为终身志业者,更是寥寥无几.而王旭晓先生应该是个例外,成为同时在两个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应用美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众所周知,美学基本理论作为美学学科的"原理",一向被视为美学研究的富矿,吸引了众多学人长期戮力于此;而应用美学虽然重要,但却是一块杂草丛生的地盘,国内学者出于各种顾虑,多不涉足.不惟如此,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研究本身难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美学界对应用美学研究的长期漠视与搁浅.  相似文献   

11.
牛宏宝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西方美学、中西比较美学、美学原理和艺术理论、跨文化语境阐释学、话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以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的审美活动为基点对美学原理进行了原创性表述;(二)从主体曲变和不同话语模式的角度对现代西方美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三)以跨文化语境与中国现代知识的形成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比较美学;(四)开展了美学的"语言转向"与21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设主要问题的研究;(五)持续对康德美学以及整个西方启蒙美学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艺术批评。牛宏宝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参照西方美学思想体系的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创造性地解释了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构建了自己的学术范式,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美学理论资源。从器物的概念出发,器物美学主要是指对器物实用形制或者形式中显示出的人类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可以表征为功用之美、文明之美的审美特质。激活与挖掘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可为我们建立起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更切实可行的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13.
许洪淦 《美与时代》2014,(4):116-116
一、西方美学史研究状况综述 我国对西方美学史的介绍和研究,是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对西方美学史的介绍和研究,自20世纪初到30年代形成了一股较大的热潮,但此后多有沉寂;至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的问世,标志着对西方美学史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到了80年代以后,以蒋孔阳、朱立元先生主编的《西方美学通史》为代表,我国西方美学史研究则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继出现了10余部有关西方美学思想史著作。综观20世纪我国西方美学史的研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先生(1897-1986)一生几乎与20世纪相始终,他60余年的学术生涯几乎是百年现代中国美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他所构筑的博大精深、融贯中西的美学体系和谨严的学术方法对现代中国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主客统一的美学思想和人生艺术化的人文理念,已成为任何一个建构未来中国美学体系的探索者所必须重温的经典.从百年中国美学学术史看,朱光潜所代表的美学经验模式仍值得我们探寻和总结.从一定意义上说,朱光潜美学的价值不仅已超越20世纪中国思想史而直接启迪着21世纪的中国美学进路,而且他的思想还被西方美学界所关注[1],走向世界美学的境域之中.  相似文献   

15.
读懂吕荧     
《美学正说》出版后,首先接到王畅先生来信,王畅先生是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在美学方面很有造诣,对吕荧美学思想尤其具有独到和精辟见解,他的来信当然使我高兴,我也会倍加看重、珍惜!信中讲:“从吕荧‘接着讲’是一个应引起美学界关注的课题,但这需要大声呼吁,需要做很多工作。”这话不错。在中国当代美学界,吕荧的美学思想作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早已被人否定了,连吕荧这个名字也几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此种情况下,重提吕荧,恢复吕荧美学思想在中国当代美学领域中的唯物主义地位和声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科学的和…  相似文献   

16.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东方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禅宗思维的民族特色,它的全息视角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使禅宗美学成为世界美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禅宗美学使东方美学在"美本质"问题上避免了陷入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学的泥沼.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得到真正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禅宗文化热的盛行,禅宗美学研究的热度也慢慢升起来,至今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禅宗文化中的全息视角的研究和发掘还远远不够,把"全息观"引入禅宗美学研究的更是寥寥.其实中国古代学者在哲学、美学、诗学领域关于"大美"、"圆融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全息学"的萌芽,当然,若与严格意义的"全息美学"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本文拟把现代"全息学"引入禅宗美学研究,为"全息美学"的构建做些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正面临着一种体系的转型与重建,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美学界同仁的共识。美学的这一变革说到底,是文化开放的必然结果。从新时期我国美学研究的现实看,人们已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美的本质问题的纠缠,而试图从新的角度深化美学。随着改革开放与文化的进步,美学研究的视野被大大拓宽了,人们深切感到:美学是一门人文色彩很强的学科,它的背景是人类的整体文化精神,用纯粹实证的、认识论或心理学的方法来界定美学,  相似文献   

18.
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形态,美学(史)则随着审美活动的转换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这种汤因比式的挑战一应战文化模式形成了一种时代--审美活动--美学理论的互动关系.应该说,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西方/全球化、官方/精英/大众等的相互并峙、交织、冲突、对话和整合的拼贴状态之中.对时代主题和审美活动的不同侧重点,就形成了当今美学界的实践美学、超越美学、生命美学、和谐美学、修辞论美学、生态美学和文化研究美学等美学理论构架.所以,要言说当代美学理论,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从哪个参照系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美学界出现了更新研究范式的热潮。当代生命美学就是这场实验的参与者。它推出生命、感性、自由、审美超越等关键词,阐释了自己的基本主张。而随着身体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生命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关系也必然会被予以重新哲思。总的来说,生命美学总是涵括了身体美学,身体也总是牵连出生命美学。由于身体的生物性和在世性,一个更完整的美学之环诞生了。当生命美学经历了"身体美学—生活美学—生态美学—超越美学—身体美学"所形成的话语环,它已经将后者的脉络涵括于其中。通过重构这个话语环的内在关联,从身体出发的生命美学显现了其原初形貌,证明了其涵括已有理论建构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湖北省美学学会、湖北省文联、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建材学院等联合举办的中西美学与艺术比较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4日至27日在武汉召开,有美学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中西美学艺术比较讨论会是在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美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向美学提出了如何通过对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密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这个重要课题。解放后,我国美学界对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如朱光潜、汝信、蒋孔阳等的西方美学史著作)。近年来,关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也得到了开拓(如李泽厚、刘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