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0年代女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至另类依附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一生痴迷于《红楼梦》,并将其视为"一切的源泉"。张爱玲前期的小说散发着浓烈的"红楼"风格,后期则摸索着质的传承,她坚守着传统的审美趣味,在创作中将古典小说情调与现代小说模式相生相融,并掼进十年光阴写成红学考据之作《红楼梦魇》。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人生境遇、精神特质以及审美追求上的共性,有助于拓宽红学研究的领域,理清文学传承间的内在脉络,为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与文本意义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3.
40年代文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到另类依附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闫秋霞 《美与时代》2007,(5):105-107
毛姆和张爱玲的小说都受到了通俗文学的影响并具有明确的审美追求.本文分析了"故事"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占据的分量和地位,并指出二人所具有的故事情结.透过"故事"读者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的领悟,并由此进入作者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邬震婷 《美与时代》2007,(10):127-130
本文重点从叙事视角、互文性和元小说三方面分析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的叙事艺术,并在主题意蕴上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作了比较,旨在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重重压迫下,由"无辜受害"到"盲目施害"的转变过程,并试图召唤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阳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87-188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说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以小说形态出现的自传,小说里的情节几乎都有张爱玲本人经历作为创作基础,包括人物也多以张爱玲生前所结识的人作为原型。如宋淇就在给张爱玲的信中说:“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只要对你的作品比较熟悉或生平略有所闻的人都会看出来。”  相似文献   

7.
收梢     
正收梢,是华丽登场后决绝的谢幕,不带走一片云彩;是盛世之后荒凉的收场,不留下蛛丝马迹。第一次见"收梢",是在张爱玲的《霸王别姬》里虞姬对项王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比较欢喜那样的收梢。看的人眼里发潮。张爱玲以孤高傲世的姿态,绽放了一地的水墨青花,跻身于上海文坛巅峰,风靡整个上海滩。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毛姆都经历了乏爱的青少年时代,相似的生命体验使他们产生了相通的人生态度,而认同凡俗人生、为读者而写作的创作思想,更是拉近了二人的距离,使博采众长的张爱玲在创作中深受毛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顾颖 《美与时代》2008,9(1):53-55
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美学的核心,尤其是"第三种悲剧"说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文艺作家的悲剧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曹禺、张爱玲等等,他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悲剧是对生命的一种更大的提升,它是以"加速度"的方式让生命燃烧、让灵魂得以超脱.  相似文献   

10.
有疑处不疑     
正苏青负责《天地》杂志的时候,向好朋友张爱玲约稿。起初,张爱玲都会提前一天完成,而且质量上乘。可是有一次到了交稿的最后时间,仍然没有收到张爱玲的稿件。苏青有些着急地催促:敬爱的张女士,就等您的大作了。张爱玲有点生气地回:不是还没有到最后时间吗?等一会儿就发过去,着什么急。说完挂了,苏青的同事为她不值:你  相似文献   

11.
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字里行间透着一份时不我待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记得第一次接触张爱玲的作品,大约是在高中,最初的吸引来自于她清新华丽的文笔,来自于她的闺阁小说中四处弥漫的古旧而伤感的气息。所以最初心目中的张爱玲,是那种独上高楼,冷眼看人生的旷世才女。  相似文献   

13.
文艺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已由最初的意识领域深入到无意识领域,着重对作家深层的无意识的创作心理尤其是创作动机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我们对于人类这一古老而特殊的心理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上世纪40年代,旧中国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坛曾倏然亮起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奇异和夺目曾令几代人回味不已,她就是文坛奇女子张爱玲。乱世里腾空而起的张爱玲虽曾红极一时,却并没像流星一样转瞬而逝,其创作影响了不少后来的创作者,其作品也迷倒了几代读者,乃至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还可以经常在年轻人的手边、案头等见到张爱玲的作品,仿佛…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具有着一种独特的"悲剧美",她通过独特的视角来抒写殖民地与沦陷区普通人的离合悲欢,充满着一种人本主义精神。而这种写作意识,与王国维的悲剧理论具有着一定的契合之处,皆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带着对普通人的关注,游走在新旧交替的乱世,记录着时代变动中一个个平凡人,特别是那些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她笔下,人生是残酷的,人性的真相更是可怕的.在她的人物身上,充满了无所依傍的焦虑感--生存的焦虑、性别的焦虑、人性的焦虑,照出了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痼疾",同时也照耀着永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白玫瑰与红玫瑰》以佟振保为主描写了他留洋归来以后的工作经历和爱情故事,张爱玲以此写出了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汇下的上海都市里旧式市民感情生活的状态。从中可见,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新一代中国人反而更加痛苦茫然,最终还是选择走向传统现实中去。西方的都市未必给中国人带来"新文明",以了他们生命存在的彷徨和无助的劫数。  相似文献   

17.
禁锢和解禁是诠释人性欲望和挣扎的永恒命题.张爱玲通过战争、爱情和童年三个方面"通道"意象的勾勒,诠释了人性追寻人性存在的价值和体认,又在一步步失望的过程中凸显人性所产生的冲突与压抑下的巨变.这种巨变来自于对和平、爱情、和美丽童年的理想世界和残酷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和反差后的失落,从心理学角度对解析"通道"意象的更是揭开人性之本源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瑞昌剪纸历史悠久,是传承民间艺术的有形载体。瑞昌剪纸作为民俗文化中的瑰宝,处处浸透着"以人为本"的民俗意蕴和地域文化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跟创作者是民间剪纸艺人有关,他们的艺术灵感来源于民间生活,反映地域性的性格特征和个人的思想感情,处处体现着以人为主体的艺术情怀。由此衍生到公共设施造型方面,其直接使用者和接受者是当地居民,就要求这个公共设施的造型体现人文意蕴内涵,展现本土文化精神,而本土文化就来源扎根于民间艺术,是民间风俗审美的集大成者,两者之间探讨的都是"人"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把"以人为本"放在造型设计的首位,才能在源头上解决公共设施造型文化缺失的问题,也才能使公共设施的设计既体现地域色彩又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的"塞上江南"银川,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色彩,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以"弘扬回商文化,促进经贸合作"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中国穆斯林企业家(银川)峰会于9月7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20.
并非     
无苦难成志士,吃亏并非"痴人"。敬人显示有德,饶人并非无能。挫折并非坏事,逆境催人奋进。人生并非处处春,谨慎、勤奋有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