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郭昭第教授在《艺术哲学提要》一书中,以中国文化元素和精神阐释了一种新的艺术哲学理念;他不再将艺术哲学看成概念范畴和知识谱系,而是作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富于智慧的、旨在寻求人的自由解放、给予人以惬意生活的圣人之学.他的艺术哲学以心体无滞、周遍含容、明白四达的智慧美学精神和非二非不二的不二论思维方式,以使人们获得生命的真正自由解放,获得惬意且诗意的人生为目的,旨在强调从日常生活乃至一切事物中发现美与智慧,是一部具有典型的中国话语体系乃至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艺术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艺术伦理研究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历史上有一些涉及艺术伦理思想的阐述,近期也有少数将艺术伦理作为特定对象而进行的论述,但大都是侧重于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之层面来论述的.对于艺术伦理的实质与核心、艺术伦理规范体系的构建,包括其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方法的探讨还未得到学界专家的普遍关注,更没有形成明确有效的艺术伦理规范准则.本文在对已有的艺术伦理研究进行现状考察与哲学反思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开展艺术伦理研究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希望引发学界对艺术伦理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艺术经验作为通向事物本身意义和事实性真理的一种特殊经验方式,是伽达默尔创建哲学解释学的思想切入点,并由此引向精神科学真理问题,真理成为了一种意义理解的经验事件,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哲学真理观,也使长期被哲学所贬低和歧视的艺术真正走进了哲学,艺术不再游离于哲学之外,而成为了哲学的核心性论题。而反过来哲学走向艺术经验又使得哲学以改变了自身的方式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哲学返回到了人的存在的具体的生命经验之中。伽达默尔此双维度思考使得艺术经验作为一种内含着事实性的直接呈现方式,展现出了对科学意识的最严重的挑战,也使哲学的存在论和真理论问题最终变成了一种解释学问题。艺术经验的亲近性、直接性和不受时间限制的当下性,保证了人与存在、真理之间不再具有遥不可及的距离,真理就在人们的艺术经验、历史经验中向人们发生和显露,世界本身就是在相互交往中被经验并且作为一种无限开放的任务不断地交付给我们。艺术不再是哲学骄傲自负的敌手,哲学—艺术一体化,既改变了艺术,也改变了哲学,并构成人类未来哲学重要思想方向和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随着人类思维的复杂演变成就了非凡的卓越。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在学术界备受争议,艺术与科学之思辨从文艺复兴初始显露端倪,一直到今天,许多理论成果对艺术与科学的探讨,指引着艺术与科学向前发展。那么艺术与科学到底是泾渭分明还是在人类一手创造的“规律”中前进? 相似文献
6.
朱志荣先生的《中国艺术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乃是他致力于以西方学说思想为参照坐标,从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理论建设的创获。他试图构建系统的中国艺术思想,全球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不论在研究对象上还是研究方法上,该书都突破了传统对中国艺术研究的诗性点化和零散性,对中国古典艺术哲学,包括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方式、体悟方式、生命意识,中国古典艺术的独特品格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立论公允、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7.
关于气功真理性问题的哲学思考──气功真伪之辩皖南医学院(芜湖241001)蒋平,潘克恒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展异彩。当希腊人只注重虎背熊腰的躯体,筋骨强壮的体态的锻炼时,中国人已进入“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的阶段,即不... 相似文献
8.
《周易》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传》对《周易》古经的系统化解读,则从根本上将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提升为哲学与人生智慧之书。《易传》哲学的核心则是其所阐释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受《易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以关注个体生命形下存在与形上存在的合一,乃至整个宇宙生命的有机运行为核心。《周易》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阴阳交互作用中这一生命体一直处于“生生不息”的状态中。这一宇宙生成论将分别表征天地的乾坤两卦作为创生世界万物的基元,而人则是天地人三才中的重要一员。《易传》的这一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人若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地位,则需要以“诚”为媒介,通过“进德修业”、“继善成性”来实现人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同时又要“与时偕行”,实现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前者被后世的儒家所继承与发扬,而后者则为后世道教、中医学等所借鉴。《周易》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的思想迥异,而与在西方被边缘化的历程哲学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基于西方主客二分观念的科学思想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由此而导致的人的身心的分裂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历程哲学在弥补西方科学思想的不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A prominent phenomenon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been the unexpected rise of alternative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This article analyses in depth such alternative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as Paul Feyerabend, Richard Rorty, and Michel Foucault,
summari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lternative philosophies of science and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so as to unveil the trend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With its different principles and foundation, alternative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made breakthroughs in terms of its field of vision, scope, and methodolog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cience has become more humanistic and pluralistic.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in the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should be expanded into the fields of the epistemology of sci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e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anthropology, the scientific cultural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ethics.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与西方分析哲学(或分析传统的西方哲学)一直被认为是彼此遥远、无关乃至对立的。两种传统中都有很多人将对方传统的哲学实践视为仅仅具有边缘价值。 本专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的比较分析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并由此研究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这两种具有特色的主要哲学传统如何能够相互学习、以互补方式携手共建共同的哲学事业(特别是在看问题的角度、指南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这些方面)。为此,我们择选了最近出版的、以上述目的为其主旨的专题文集《两条通往智慧之路?——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传统》(Bo Mou ed.,Two Roads to Wisdom?Chinese and Ana-lytic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Chicago,USA: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2001)中直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的若干文章陆续加以发表。出于篇幅上的考虑,除了戴维森的短文(该文集序言)之外,对这些文章都做了节译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朱志荣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美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立足中国传统美学,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坐标的研究方法,为构建中国美学体系打下了科学的基础.在梳理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时,他能突出重点,将“生命意识”作为核心范畴贯穿整个体系,合理安排体系框架,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同时他还以深厚的文化功底为依托,用跨学科的理论背景为支撑,为构建颇具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从比较文化的视野展开并以比较哲学的面目出现的,尽管在当时并没有比较哲学的学术意识.虽然当时的比较哲学还仅是以哲学比较的初级形式展开的,然而,这一新的哲学出发点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表现出强烈的跨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易》重"时",强调"生生"、"与时偕行",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时间观念,而过程哲学亦重视"创造"、"生成"和时间问题,《周易》与过程哲学存在诸多相合之处。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就多有留意此问题者。本文不打算面面俱到地评述八十年来华人学者援引过程哲学阐述《周易》思想的全部努力,而仅把视角集中在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之间关系上,尝试撮述并评骘方东美、程石泉、牟宗三、唐力权、成中英、于连、张成武等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著,以期厘清并进一步揭示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在哲学理路上的相通与龃龉之处,思考作为现代哲学的过程哲学对于《周易》时间观念这一古典思想的接引与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反对传统艺术哲学通过形而上学来把握艺术,认为艺术哲学应迈入"思"的视域,通过"思"来重新为艺术奠基.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核心概念--真理、世界、大地、美、诗的剖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艺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权变管理理论与《易经》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组织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权变管理理论对组织的决策、计划、领导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结合《易经》哲学的一些观点从变化观、系统观、过程观等方面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研究的诸多分支学科中,社会哲学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哲学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看来还有待深入展开;其中对于这一学科的研究定位和体系建构等问题,讨论中还存在较多的分歧。现在所应该做的,便是在整合 相似文献
18.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此书里,王夫之提出了政治活动中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政治哲学问题。他阐发了政治活动中"智统四德"的政治理性,强调了"智"对于"四德"的引导作用,对传统社会里过多地讲"智依四德"的倾向作了合理的纠正;在社会公正问题上,他强调了"大公于百姓"的"无心"的观念;在政治目标方面,他强调"依人建极",只有体现"乾坤之全"的道或者政治设计,才足以成为合理政治的"中和之极";他反对"专一之主"的独断,提出了《周易》式"民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善的研究》是西田几多郎发表于1911年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西田以"纯粹经验"概念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从认识论到存在论、再到道德和宗教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在框架结构方面与西方哲学体系高度相似,但在内容上却保持着东方思想的底色,尤其体现在西田对其同时代西方哲学传统内部对主客二元分立思维方式的批判的共鸣,以及对现代性批判的认同之上,显现出了很强的本位文化意识。作为110余年前"西学东渐"进程中东西哲学碰撞和对话的产物,《善的研究》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一本值得称道的哲学著作。不过在今天东西方共同建设跨文化的世界哲学的目标之下,这本著作也暴露出了在不同哲学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环节上的不足。在西田"世界主义"观的启发之下,真正有意义的世界哲学当是在消除东西方哲学的对立并互相学习的前提下,在每一种哲学充分展现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的面向未来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