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蒙古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蒙古族独具特色。其中比较出名的就属蒙古族民族舞蹈了。蒙古族舞蹈与其开阔明朗的生活环境背景离不开,或演绎多样马步,或展示矫健身姿,亦或是热情的摔跤舞等等,这一切个性风格的形成都是有一定特殊原因的。本文从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特色差异化、历史影响等着手,着重剖析蒙古族舞蹈的现实意义,从而为民间舞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有关“回民秧歌”的起源,据秧歌艺人马仁杰介绍说,南顿“回民秧歌”的产生和流传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传统的“回民秧歌”有11人参加表演。一男子领舞,左手拿一串铃,右手持伞灯;一男子扮演盲人,拄一拐棍(丑角);一人扮演背包袱的(丑角);其余4男4女(女的由男子扮演),男角挎腰鼓,女角持二锣。打鼓演员及打锣演员载…  相似文献   

4.
道教舞蹈与民间舞蹈及其它民俗文化的相应关系问题,是研究道教舞蹈构成特点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住的有关理论研究在涉及这个问题时,大都倾向于认为道教舞蹈主要是利用民间舞蹈,受民间舞蹈浸染。这固然是无可非议的客观事实,但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假如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也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5.
王征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5-135
呼吸与舞蹈动作紧密相结合,可以改变舞蹈动作的质感和情感,使动作显得丰满更具张力。掌握好呼吸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去体会,在身体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去探索,找到呼吸的支点;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从无意识升华为意识,使我们的舞蹈更具感染力,让舞者与观者之间达到心灵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田钰 《美与时代》2014,(10):101-101
众所周知,从舞蹈艺术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和舞蹈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需要音乐来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而音乐则需要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关于两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和看法。舞蹈艺术是创作者把不同的艺术手段(舞蹈形体动作和音乐音响)结合起来的产物,无需强分轩轾。在文中笔者着重进行了对舞蹈和音乐异同的探讨,试图阐述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冰  宋飞 《管子学刊》2014,(3):76-78
“踩寸子”流传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的永顺村和张家庄一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踩寸子”也叫“唱秧歌”因表演者脚踩“寸跷”表演而得名。踩寸子中有民间舞蹈、地方小曲演唱、民间杂耍和情景剧等,并有打击乐和民间弦乐器的伴奏。作为一项民间艺术表演,被当地百姓传承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由于音乐表现内容的不同,对各类要求连奏的方法、要领、动作幅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2007至2009年,笔者曾多次对该地区的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戏等做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宗教、民俗、人类学及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吾屯下寺宗教舞蹈“羌姆”的起源,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作为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舞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维吾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以歌舞著称的民族,维吾尔人民在结合自身的劳作与社会生活,并利用自身的智慧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舞蹈。本文以维吾尔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着手,着重分析了维吾尔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审美的角度进行切入,对维吾尔舞蹈的的风格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展示维吾尔民族的本源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1.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靳珂 《美与时代》2014,(8):88-88
编导是舞蹈创造的核心部分,通常情况下舞蹈编导主要从事舞蹈动作创作、修改等工作。一个优秀的编导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涵养和基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舞蹈演员做到尽善尽美。此外,编导在编排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生活和创新元素,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动作的可观性。  相似文献   

13.
万荣花鼓是闹社火或者节庆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具有低鼓、高鼓、多鼓三种形式,舞姿优美淳朴,鼓点响亮动听.其“套子”(套路)有一点油、风搅雪、干炒豆、狗撕咬、凤凰三点头、走圆场、龙摆尾等;技术动作有掏腰、掏腿、绕膝及高难度动作“狮子滚绣球”、“秦琼背剑”、“凤凰双展翅”等.表演既有美感又富于表现力,健美有劲,如虎之威风,如猿之敏捷.万荣花鼓在漫长的发展历史演变中,集舞蹈、戏剧、体育、民俗于一体,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彩球舞》是一部誉满国内外的福建民间舞蹈作品。其中音乐演唱表现出了闽音音腔的特点,而舞蹈动作与音腔既对应又交错融合,这是使舞蹈作品具有独特的闽南韵味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邱舒 《中国宗教》2023,(9):76-77
<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佛教舞蹈中,有一些只是在佛教寺院中表演,属于佛教节庆活动的重要环节;还有一些是由民间舞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佛教文化元素演变而来;另有部分源自佛教,依旧保持宗教舞蹈的功能,但现在属于民间舞蹈的组成部分。这些佛教舞蹈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大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其动作发展规律是:从整体到分化动作;从上部到下部动作;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动作。宝宝大动作的发育遵循这样的规律,但由于每个宝宝的发育规则是不同的,家长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宝宝的运动从抬头、翻身、坐、爬、站到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意义。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而错误地认为宝宝大运动发展越早越好。父母要根据宝宝发育的规律,因地制宜地给宝宝创造运动的机会和空间。同时有很多家长认为多让宝宝听音乐、多教宝宝说话,多给宝宝讲故事……这才是早教,这样宝宝才会更聪明,其实,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运动能力对于智力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情商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动作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因此我们要从小重视宝宝大运动的发展。下面我将会结合幼儿敏感期和幼儿大运动的发展规律,谈一下怎样增强婴幼儿大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格毕生发展理论及中国社会文化背景,调查了我国从青少年到老年3192名被试,探究了中国人大五人格5维度及10个面毕生发展水平。总体上,年龄与神经质、焦虑、抑郁、活跃、开放性、审美、创意显著负相关,与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自信、利他、顺从、条理和自律显著正相关。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年龄大的个体神经质更低,而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年龄大的个体神经质反而更高;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年龄大的个体外倾性水平相对较高,但50岁之后年龄大的个体外倾性相对较低;整体上,年龄大的个体开放性水平相对较低,而年龄大的个体宜人性水平反而更高;年龄大的个体尽责性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较之40到49岁群体而言,50岁以上群体的尽责性则相对较低。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群体的大五人格具有一定差异性,特别是男性的尽责性高于女性,以及女性的神经质高于男性等性别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年龄与大五人格10个面的关系,描绘了不同年龄群体10个面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秧歌舞蹈在人们的精神审美生活中已发展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秧歌舞蹈来自于群众,经过艺术家的再创作,使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百合  曲梅 《天风》2006,(12):42-43
上次我们介绍了音乐开始的预示,这次我们要介绍音乐进行中预示的“收束”部分。圣乐指挥不仅在开始前要给诗班员“预示”,在音乐进行中还要不断地按音乐变化给诗班员以“预示”。圣乐指挥的手势随着指挥图式在做“点”与“线”所组成的“面”,在“面”里,指挥的图式或大,或小, 或改变方向,或改变速度等,就出现了音与音间的快慢、轻响、高低变化衔接,音乐歌词高点的推进,过渡,收尾的平稳安定等音乐情绪,这种或大,或小,或改变方向,或改变速度的手势,就是指挥的一种“预示”。一旦手势超越这个“面”,指挥的图式又出现了变化:或大,或小,或改变方向,或改变速度等。但手势离开了原来的“面”,又没有进入新的“面”,这个手势动作就没办法解释其用途,成为指挥的多余动作,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如果手势离开了原来的“面”,进入了另一个“面”,音乐从原来的层次到了另一个层次。从这个“面”到了另一个“面”,中间变化了,如句与句间拉力的层次对比;主副歌情绪的提升发展,不同乐章,不同段落的层次对比,节拍变化,情绪改变等等,这种离开和进入的手势,也是指挥的一种“预示”。圣乐指挥的“预示”就是在“点、线、面”的动作中,用改变双手的的动作幅度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20.
在认知活动中,动作经验重新激活影响认知加工。本文综述了动作知识的组织和提取机制、动作经验影响认知活动的理论、动作知识对物体和词汇识别、空间知觉、记忆、注意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从不同类型的动作知识对认知的影响、不同语言中动作词汇的认知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