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以文学人类学的眼光站在文学之外重新审视文学,将文学当作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且放在与人类另一种独有的精神现象--信仰的关系中考察,将会发现文学和信仰在神话中就开始结下不解之缘:文学使生存于此岸的人类在达至于彼岸的过程中可以亲切地感受到信仰之光的照耀,文学也因此具有了内外两重意义并成为人们可以苦心经营的一种信仰.在这个信仰危机的时代,文学还有助于感性的方式重新唤回人们对信仰的执著和对意义的追求.文学和信仰因共同的超越性品质而成为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人类早期的审美思维与宗教现象的相互结合和促进在原始信仰、巫术-仪式以及古代神话等层面清晰地展现出来。宇宙万物与人类皆源自于一种"神秘力量"并相互关联的原始信仰是人类感觉、情感和认知的"整体性"思维的来源;在古代的巫术-仪式中,这种"整体性"的艺术-审美思维和活动通过对人类感觉和情绪的强化来提升人-神交流中的认知和智力水平;在记录和阐释古代仪式的神话中,审美思维和活动的"整体性"特征以"象征"和"移情"等方式在特定的故事类型和主题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人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宗教与艺术就好象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艺术作品,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宗教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而艺术正是古代人们对自己这种愿望与追求的形象表达。后来,由于人们对神仙的无限敬畏,“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  相似文献   

4.
张琪 《美与时代》2004,(7):55-57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德国伟大的诗人席勒的诗句既是对艺术的由衷赞美,更是对拥有艺术的人类的由衷赞美. 但是,艺术是怎样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呢?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人类早期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创作"和拥有它们的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是在其实用功利属性上.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基本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人类意识对自身生存背景、生存条件、生存结局的全面反映与反思,是对自身存在与外界关系的自觉体认与主动调整,是对终极性人生目标的确认与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仰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观念和生存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笔者拙见,人类自古迄今的信仰,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原始信仰,以自然崇拜和远古神话、巫术活动为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宗教信仰,以主神崇拜和天国与尘世的二元对立为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哲学信仰,以人为本,以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性与科学构想为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如资产阶级理性信仰、共产主义信仰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希伯来圣经中太阳意象的意义和功能问题,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了古代以色列早期太阳神崇拜的建构,没有解释为何在以色列正统反偶像宗教建立后,太阳意象还能持续地被使用以及这种象征性用法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古代西亚"太阳神石碑"和相关太阳意象的分析,认识到太阳意象提供了一种世界图景,不只囊括从天上到地下的事物,还为世界的安定、有序提供保护和力量、公平和正义。而这种除去偶像本质的象征形式恰恰成为希伯来圣经中一种表达上帝力量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以色列人的宗教体会。  相似文献   

7.
盘古之谜的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话,早已成为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人们普遍意识到:神话中包含着真正的信史。在早期人类的活动痕迹中,似乎也保存着理解今天人们行为与意识的钥匙。神话也在成为哲学——不论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或原始思维的研究,还是中国哲学史或比较哲学的研究——所要揭示的对象。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细致,中国神话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也更多地被涉及、被谈论。 为此我们选登两篇从不同角度讨论神话的文章,以期引起哲学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在《神谱》和《劳作与时日》中,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最早讲述了普罗米修斯挑战神王宙斯为人类盗火的神话。他还讲到,作为还击,宙斯送给厄庇米修斯一件礼物:潘多拉。一直以来,普罗米修斯的启蒙斗士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细致阅读和分析文本,揭示普罗米修斯和厄庇米修斯这两个神话形象的辩证关系,领会赫西俄德隐藏于神话诗歌背后的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哲学沉思,同时考察普罗米修斯形象从古至今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在与现实对抗中坚守艺术教育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与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感受诗意生存和审美精神。衣食无忧的当代仍应培养人的审美生存精神,而不是将审美与艺术教育等同于谋生。诗性的审美生存精神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相反,这要求审美与艺术教育与人们的利益化和欲望化现实相对抗,而这种对抗陷入了难以对抗又不能不对抗的困境。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化思维简洁而理性:“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文化,诗是“不能吃”的,因此拒绝诗性品质。艺术常常被人们不理解而由少数人坚持,艺术的个性和自由在于艺术的精神,人类的传统就是以一种没有实际功能的精神与有效的现实相对抗,艺术要经受现实的围困又要从现实中突围,施行艺术教育成为使人摆脱现实困境的矛盾性出路。与现实对抗的审美教育需要强行给予,即进行早期和长期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结晶。尽管巫术是艺术的起源之一,然而艺术产生的基本源泉是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审美意识的结果。艺术的发生虽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在人类最原始的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渐次丰盈,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作为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聚居场所,与人类生存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公共艺术,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元素,主要作用在于充分反映城市文化空间特征与建筑艺术。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合理运用公共艺术不仅能够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与文化因子,并且能够为市民带来生活情趣,不断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与人文追求等,使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故此,文章针对公共艺术在城市塑造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符号联想     
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也是不断创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人类文化的各种形式--科学、宗教、神话、语言、艺术等,无一不是人自身以他自己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人类创造文化活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也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与外化.能够创造和运用符号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人和文化相联结的中介,可以说整个人类文化的世界都是由人所创造的符号共同构成的.艺术的语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意味的特殊的符号形式.苏珊·朗格认为主观世界呈现出来的无数形式以及无限多变的感情生活,都是无法用一般的语言符号来描述和论述的,但它们却可以在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在这里,艺术形式与情感生活、生命体验,艺术语言与文化世界能够达到最直接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的哲学中,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自由生存的典范状态。在其早期思想中,由于视生产劳动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艺术的活动,马克思认为消除了异化的生产实践便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而在其晚年思想中,由于认识到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性王国,自由王国便被置于这一必然王国的彼岸,自由的实现也便只能存在于艺术活动之中,但这一自由王国的繁荣又依赖于必然王国借助生产率的提高所提供的自由时间的增长。马克思的这一自由观对于当代人类的自我理解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物质环境满足了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求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创作形式及其表现手法的多元化与其自身语言的多样性是现代壁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正是由于壁画的多样的创造性语言,决定了壁画家不再孤立地把壁画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人类向往和谐。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只能在梦境与神话中寻找和谐。科学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增长了人类的能力。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之上的现代发明,为人类的多种愿望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使人类能够实现更高境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渗透, 人类生存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者们普遍认为, 互联网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 这意味着人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而且也生活在虚拟世界里。在互联网架构的虚拟世界中, 人们利用虚拟技术, 进行着与现实社会不同的实践活动, 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不同的生存方式。“在线”就是对人的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描述。所谓“在线” (online), 是指人在由互联网架构的可能世界中, 利用数字化中介手段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虽然从形式上看这是人与技术系统的结合, 但其实质却是人以…  相似文献   

17.
一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一种文化形态.何谓文化?文化是人类生存、认识和活动的方式,是人类与自然逐渐分离的过程与表现.人类从动物界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适应,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当人们理性地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人类生活中比较稳定的成份时,文化便开始产生了.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并不断地推动着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肖鹰引言本文以文化哲学的方法来审视开始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历史变革对人类个体生存和审美—艺术活动的改变。文化,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实践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文化结构中,价值系统是核心。文化对于社会的统一作用,对于个体生存的行为规范和意义评估,都是以一定的价值系统为核心来进行的。然而,一定社会的价值系统,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构成不同的社会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9.
蔡倩 《美与时代》2005,(11):68-70
素描是随着人类艺术的发展,从人类整体的造型活动中确立出来而成为具有特定含义和功能的一个范畴.它最初是指绘画素材和草图,具有"预演"性质的那部分艺术.当代艺术创造活动的迅疾拓展和演变,使得素描的材料和形式益趋丰富,人们对素描的认识益趋深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古代神话、信史为主要依据,结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扶桑太阳"神话中,探寻"桑"与"凤凰"(太阳鸟)"太阳"之间的关联,推演出桑的日神形象;在"帝女桑"神话中,通过分析"帝女"与"鸟"的共同特征,"鸟"与"雨"的同构关系及女性在祈雨仪式中的性别优势得出桑乃云雨女神的结论。桑的"太阳之神"和"云雨之神"的双重身份并不矛盾,共同指向桑的生命力。从神话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桑的生殖力与原始宗教祭祀互渗:桑与"请子",桑与两性交媾的巫术机理多有联系,而它自身具有的生殖意味亦与土地崇拜、社林崇拜等原始宗教祭祀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