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置好的悬念,能引人入胜,在说服人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这种利用设置悬念吊胃口,再揭开谜底的方法,就是“悬念攻略”说服术。在口语交际中,运用“悬念”说服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一、以悬念吸引别人兴趣有“悬念大师”之称的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在苏格兰山区迷了路,不知走了多久,才在漆黑的夜空见到一盏灯火。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立刻兴奋地奔上前去。当他向这家的屋主,一位中年男子提出借宿要求后,屋主一脸的不高兴,说:“我家又不是旅店。”说着就准备关门。“别忙,我只要问你三个问题,就可以证明这屋子就…  相似文献   

2.
《天才枪手》作为2017年热门的泰国电影,将青春,悬疑,动作等类型元素巧妙融合,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其中电影悬念的成功设置是产生这种效果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利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从叙事的动力、结构、时间倒错、空间场景转化这四个方面分析影片的悬念设置,希望能从叙事学的角度总结出这部电影成功设置悬念的经验以对实际创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普善 《法音》2012,(5):15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盛大召开,谨对此表示衷心祝贺,并同与会大众一起祈愿,希望此次论坛将成为照亮黑暗世间的意义深远的活动。弘扬现代韩国佛教禅风的满空大师留下了"世界一花"的教诲。他说:"你我不二。深入了解万物的  相似文献   

4.
电影被称为是造梦的艺术,它能表现亦真亦幻的世界,是一种集视、听于一体的艺术,让观众陶醉其中。它既能表现现实生活,又能体现未知世界,在大众娱乐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影成为娱乐消费的重要对象。但面对越来越多拙劣的单纯追求感官享受而缺乏现实观照的影片,我们愈加需要体现"当下性"的电影作品。而贾樟柯的《小武》中"小武"这个在社会急剧变化中被友情、爱情、亲情抛弃的边缘性人物,能带我们重温电影对社会变化的敏感表达和对普通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叶尊者为第一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磨大师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达磨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经广州而至金陵,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入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的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  相似文献   

6.
高子文 《学海》2012,(3):172-175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星云大师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大师"转苦得乐"的奥妙。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德为榜样及道就是因缘的佛法参悟。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上映的韩国电影《银娇》[1],是根据韩国知名作家朴范信于201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2]改编而成.影片发行后,其以挑战大众伦理底线的题材内容,引入入胜的故事情节与出色的制作功底,一举成为2012年韩国最具话题性的电影. 一、小说与电影 对比小说《银娇》可知,改编后的电影在故事的情节上与原著基本保持一致,然而在叙述方式及人物形象的处理方面两者却存在许多差别. 在叙述方式上,小说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开篇就是诗人李寂寥的临终笔记透露的两则秘密——著名诗人李寂寥爱上了一个与他年龄相差52岁的少女,并谋杀了自己的弟子兼情敌徐志宇——这无疑为后续故事的开展营造了悬念.而改编后的电影则是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方式娓娓道来,在影片的开头展现了诗人李寂寥孤独的一天:昏暗的屋子、用开水冲食的剩饭、几碟简单的泡菜,以及在睡前,诗人裸身站在镜子前,面对自己老迈的身体,露出的厌恶而无奈的表情.  相似文献   

9.
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电影《十诫》,向人们展示了宗教在当今普通人生活中的存在境遇.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基耶斯洛夫斯基向我们提出了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模棱两可的回答导致了他电影中的神秘主义色彩.而这些艺术元素最终转化为一种道德力量,使得宗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前者是文字的艺术,后者则是视觉、听觉的艺术。但是电影离不开文学这一源泉,好的小说多被改编为电影。电影面向的是社会大众这一群体,在艺术处理上需要符合大众审美;小说相对而言,针对的群体要小,以文字直击内心,直面现实,并不需要以大众审美为标准。对此,以《芳华》为例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久石让是日本当代著名作曲家、配乐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和电影有关。他决不重复的创作态度使得他的音乐不拘一格,充满各式各样的元素,成就了许多经典之作。久石让的音乐不乏人文关怀,抒情和雄伟并存,令人对生命充满爱与希望。久石让的音乐包容宽广,有史诗般的悲壮、有对人类工业科技文明对自然影响的反思、有对人物英雄主义性格的烘托,更有描绘甜蜜幸福生活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被誉为世界电影大师。以他的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我出生了,但……》为例,通过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思维逻辑的错置、剪辑突出等方面,对比小津早期喜剧表现手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影片童真、温暖人性及苦涩人生况味的艺术意蕴,对后期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成为席卷世界的一股风潮.在内容上,它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新闻"软"化;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当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亚历克斯?卡茨绘画特点展开阐述。他的绘画风格受到了西方传统的绘画、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绘画潮流的影响,亚历克斯?卡茨绘画艺术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受到许多艺术潮流的影响,但是他对具象绘画依然保持着深深的情感。亚历克斯?卡茨的绘画不仅是受到艺术潮流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电影、戏曲、诗歌的影响。他的绘画里往往可以感受到时尚的气息,这是亚历克斯?卡茨对时代变化与大众审美的观察;在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到有许多较大的肖像画,这是借助了电影与摄影技术中对镜头特写处理的运用。亚历克斯?卡茨绘画风格与特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琦 《美与时代》2005,(2):89-90
电影艺术中艺术性和商业性两种特质是并行存在的.艺术电影、作者电影如何逃脱曲高和寡的境地,好莱坞电影怎样摆脱模式的单一化,得到品位逐渐提升的大众的认可,电影工作者从来没有停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1910年,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之后,电影很快风靡全世界。1914年,美国人布拉斯基先后两次到港投资摄制影片,在香港引起了轰动。当时,一个叫梁少坡的年轻人,敏锐地意识到了电影蕴涵着的巨大商机。他觉得电影必将取代戏剧成为新的大众娱乐方式。梁少坡积极参与布拉斯基的电影制作,很快就掌握了电影的拍摄技巧与常规流程。接下  相似文献   

17.
"无厘头"电影现在仍然受到港台、大陆青少年的热捧,它十分突出地彰显了诸如解构、荒诞、狂欢等后现代美学的特征,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叙述手法为大众欣赏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前,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寓所安然仙逝,引发各界的哀悼和追思。钱钟书先生曾评价饶宗颐先生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先生则说他"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而金庸先生则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饶宗颐被学界尊称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更因为有了饶宗颐、钱钟书、季羡林这三位大师,文化界学术界有"北钱南饶"和"南  相似文献   

19.
王奕 《美与时代》2013,(8):28-30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介以深厚而强势的力量影响着大众的物质与精神选择,它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报刊、广播、书籍、电视、电影还是互联网所形成的一系列同质化形象深刻植入受众消费心理,从而建构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理想"男性形象。在消费时代,大众媒介使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气质逐渐成为符合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消费对象,使  相似文献   

20.
戴继诚 《法音》2008,(3):35-38
明万历佛教三大师(憨山德清、云栖祩宏、紫柏真可)中,憨山大师在五台山弘法护教八年之久,多次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为五台山佛教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难得契机。但他在万历十年(1582)离开五台山后,再也无缘重回故居,清凉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回忆。云栖祩宏大师在万历四年(1576)曾短暂造访五台山,并与憨山有一面之交。但他行色匆匆,未见与五台山其他僧众交往的记载,亦未发现相关诗偈存世。与二大师不同,紫柏真可大师虽然未能像憨山大师那样长期"定居"五台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