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长河中,山水画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而山水画的祖师荆浩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他的代表作品《匡庐图》,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画面主要以北方高大宏伟的山脉为主线,鲜动而具有创新性地描画出北方山景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北派山水来总结荆浩的绘画艺术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荆浩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看待山水画的发展要求,从《笔法记》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荆浩的视角和对山水画的追求目的。《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荆浩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看待山水画的发展要求,从《笔法记》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荆浩的视角和对山水画的追求目的。《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岚 《美与时代》2023,(2):48-50
郭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创作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现以郭熙的山水画《早春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春图》中各图像元素所表现出的“远”的意境,通过解读《早春图》的内涵和山水观,揭示郭熙山水画中图像和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提起天津画马的宫春虎,几乎无人不知。他从熟悉马、热爱马、研究马,到撰写出版《马的速写技法》、《马的画法》、《中国历代鞍马画作赏析》和花费4年多时间,一笔一笔地白描出9999匹骏马,绘出长2500厘米宽46厘米的巨幅《万马图》,宫春虎  相似文献   

6.
刘宁 《美与时代》2023,(7):66-68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王蒙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与别人不同的绘画风格。同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有独到的理解,这使得其画面空间处理与笔墨技法都对后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葛稚川移居图》描绘的是晋代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场景,王蒙正是借葛洪表达自己避世隐居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北宋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郭熙是北宋画家中最为多产,也有较强理论自觉的一位,他的理论思想集中体现在《林泉高致》一书中,其中所论述的美学思想、技法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内容不仅为研究中国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也为园林设计带来了启示。从美、法、意、道四个层面分别谈论《林泉高致》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美即谈论审美及书中涉及的美学命题,法即郭熙提到的创作技法及创作态度问题,意即全文论及的关于山水画意境的内涵,道即技法背后的理以及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李可染主张山水画写生、创作得意境才可得其魂魄。这一美学主张正和一千多年前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美学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荆浩的《笔法记》中所倡导的"六要"更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意境营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国画中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画科。山水画的发展,特别是关于其画论的建树,在其兴起的魏晋时期便已萌发,后代则多以山水画的技法创作之论为主。元代饶自然的《绘宗十二忌》便是此类画论中的典范。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参照,阐释饶自然对山水画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雪景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素材之一。《关山密雪图》是许道宁描绘北方雪景山水的画作。通过对《关山密雪图》的技法、布局的分析,揭示雪在画作中展现出来的生命之叹。  相似文献   

12.
高敬安,1946年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术委员会顾问、河南省书画学会副主席、荆浩书画院院长。当代全国百杰画家之一。其作品曾入编《国画家》、《收藏家》、《美术》、《中南海书画收藏集》、《中央党校书画收藏集》、《中央电视台书画收藏集》、《中国画百家》、《当代山水名家画稿》、《当代花鸟画名家》、《首届中国美协会员精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继李成、范宽之后北宋中期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意义的山水画大家,郭熙的雪景山水与寒林系列山水经常会引领我们进入一种清寂、幽凉的画境之中。特别是其雪景名作《幽谷图》,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画面所彰显出的不仅仅是纯熟的山水画技法、完备的山水画构图、创新的笔墨风格和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深的艺术特征,还有那种令人震撼的,以心灵映射万象,身即山川而取之的自然与畅快,以及由此而营造出的清远、高旷、荒寒的山水画意境。  相似文献   

14.
李唐是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首,李唐的山水绘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李唐的山水绘画对南宋画院及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对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进行个案的研究,从构图特色、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艺术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从"崇古"到"苍劲有力"山水风格转变的开端和创新性研究,用笔墨语言来表述对山川自然的亲身领悟,进而表达自己对本真的精神追求。通过对其笔墨表现和艺术内涵的研究,结合李唐的绘画技法更深地了解《万壑松风图》鲜明的情感特色和时代价值,深入了解李唐绘画的精神表现,探讨李唐的绘画风格对其后世的影响,以便运用到自身的绘画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世纪50年代新国画运动的兴起,画家张晋走出画室,深入生活,立足苏州本土人文风貌,创作了《枇杷黄时》《银杏林》《太平枫叶满山红》等作品,其创作实现了从延续古典到表现自然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是张晋对于青绿山水画改造的回应与实践。基于此,以张晋早期苏州地区写生作品为例,分析其绘画技法和绘画风格,以期促进当代绘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滨 《美与时代》2014,(11):85-86
黄宾虹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早期的“师古人”,世称为“白宾虹”;而后黄宾虹转为“师造化”,又转习吴镇“黑密厚重”的积墨画法,逐渐形成了深邃浑厚的风格,世称为“黑宾虹”时期。  相似文献   

17.
自魏晋至今,山水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其间,山水画家多是以传统为基础的,不同流派对待传统存在“摹古”与“创新”两种分歧。清代画家深受南北宗论的影响,摹古是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当时画家们在山水画中极力追求笔墨。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石涛是与他们不同的一位画家,他不仅能把传统化为己用,而且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跳出南北宗论的约束。石涛注重个性的解放,运用自己的法度,展现自我的风格。石涛绘画语言的独创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故介绍了石涛山水画的三个历程,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晓军 《美与时代》2013,(9):114-114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分为工笔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工笔山水画性格色彩突出,棱角分明,给人毅然肃穆之感写意山水重在形态描绘,突出了书法的自我表现效果,是一种闲适散逸的绘画风格。文章从泼墨技法的历史渊源出发,分析了这一特殊技巧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髡残为"四僧"之一,他以特立独行的画风引人注目。观其作品有一种懋郁之气,显得生机盎然。他在学习以王蒙为代表的古人名作基础上,坚持己见,不随时流。他的《绿树听鹂图》更是古拙苍浑,笔墨老辣,意境幽谧,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将其与王蒙《青卞隐居图》对比可以看出髡残在章法、笔法上对王蒙的师法。王蒙的山水画作品以繁密为主要特征,但在整体面貌上还是显得疏秀空灵。而髡残在学习王蒙优点的同时,把王蒙的繁密、干笔皴擦同吴仲圭、沈石田的短笔沉稳用笔相杂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既有灵动飞逸的线条,又有沉浑苍茫的金石气。他经历了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的一步步蜕变,他耿直刚烈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被任何人所囿,必定形成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风格学的方法对《江山秋色图》中的树法进行了分析,发现此作在风格上迥异于其同期作品,却与时风有所关联。其具备"冲突"的艺术风貌的形成,既与作者强烈的主观取舍有关,也与现今学界所忽略的李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希望通过以树法为切入点,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这幅青绿山水画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