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鲁培菊 《美与时代》2005,(11):51-52
声乐教学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到首位,以便为他们将来独立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声乐老师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在声乐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技巧和演唱歌曲,更应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声乐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心灵的呼唤,是其自我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想通过歌唱学习来唤起孩子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使其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涵,首先就必须使孩子们真正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树立其音乐形象,使其与音乐元素相结合,赋予音乐元素以生命的活力;其次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为此,可以多采用欣赏法、范唱法,让美的旋律反复出现,不断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还要注意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以及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节奏与歌曲的意境相结合,将音乐的旋律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将音乐力度与歌曲的表现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搞好。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是以教学心理规律为指导,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创造美,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注重仪表美、表现文字美,讲究语言美、展示板书美、挖掘音乐美,还要用好多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林 《美与时代》2004,(5):63-64
就声乐作品的演唱而言,歌唱者在演唱状态中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境界的内心视象,这是表现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表现声乐艺术美,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的基本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民族声乐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等,这些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艺术魅力。不同民族声乐的演唱对于声乐教学者、学习者、演唱者等都具有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桥梁作用。《山西牧歌》作为一首改编创作歌曲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中《山西牧歌》的学习演唱能使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山歌"及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这对于民族声乐教学中山歌和山西地方特色的把握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民歌是千百年来各地区劳动人民言传心授留下的音乐艺术瑰宝,反映着各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日常叙事。在演唱地方民歌时,其歌曲背景、音乐风格、语言语调及演唱情感几个方面是唱好地方民歌的关键。若忽略这些方面,千篇一律过度讲究"科学发声方法",歌曲就很容易由于太过"洋气"从而缺滋少味。要想真正唱好一首地方民歌,了解歌曲背景,掌握该地区语言的特点、作品风格以及演唱情感是必不可少。地方民歌《咕噜山歌》是贵州黔南地区布依族民风民俗的真实反映,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背景,把握曲调的风格和歌曲情感,正确理解歌词含义,并结合当地的方言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歌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校声乐学生在演唱意大利语歌曲时普遍存在着歌词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不了解歌词的含义、不清楚单词的构成(把不是同一个单词的音阶凭感觉自由组合)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对语言本身的了解不够透彻,二是在发音的方法和歌唱技巧上存在问题。在意大利语歌曲演唱中,歌词和声音是同等重要的,学习声乐的学生要认真朗读歌词,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相似文献   

8.
李红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51-151
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合唱训练能发展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感,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通过合唱,加强对学生集体观、群体意识的教育等等,尤其可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感受“轻、柔、美、高”的合唱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我在实际工作当中从以下四个阶段来进行合唱教学,和大家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9.
歌唱艺术是舞台艺术,它最终要展现在舞台上,要面对观众演唱.演唱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演唱者正常发挥演唱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演唱者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水平,演唱出最优美的歌曲.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最擅长抒情的艺术,音乐美学中更认为"情"贯穿始终,而在声乐中因有了文字的加入,就更具备了文学、曲调、演唱一些本体美的特性.但"情"仍是根本,它体现在歌曲创作、演唱等各个环节,具体表现为"形情"、"理情"、"唱情".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师在其体态语言形象塑造方面,既要有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的一面,又耍有通过身体姿势或姿态展现心灵美和艺术美的一面。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态语言所带来的好坏结果、美丑结果,把美的体态语言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中学生可谓爱美也深,爱美也切。在语文教学中除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要注意渗透审美教育。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分析和美的板书。一、美的情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富有感情和美的一门科目。语文课本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语言美。如何让这些美为学生所认识、所感悟、所接受呢?以情动人是最好的方式。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美的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美国以罗杰斯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叶蔚 《美与时代》2004,(12):69-70
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对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歌曲的演唱渗透着演唱者的审美感受。演唱者在演唱时把自己的审美和爱憎情感,传达给观众,观众从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因此,演唱者必须具有进步的审美观,对美与丑有正确审美判断的能力,否则就不可能创造出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14.
姬群 《美与时代》2006,(6):33-34
不论演唱什么类型的歌曲,都应深入把握歌曲主题基调,把理性的分析结合到歌曲的旋律,节奏中,化作有感情的表现,就能相当完美、准确地表达一首歌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唯一具有语言的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产生美妙动听的歌声是每个学习声乐者梦寐以求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在谈到演唱歌剧需要什么条件时说;"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也是声音".由此可见,美的声音是声乐演唱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歌唱者展示技艺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耘 《美与时代》2006,(11):87-88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性格、意识等对歌唱的的影响。教师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这门艺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创作和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体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是促进音乐教学达到至高至美境界的一种手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并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感知体验、形象体验、情感体验、意趣体验和遐思体验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及其教师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瑜  刘开练 《心理科学》2004,27(4):967-969
学习策略是当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学生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在内容和程度上都有不同的表现;相应地,教师对学生策略应用的调控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继而,学习策略的应用与教师对学习策略的调控彼此之问经常产生相互的作用与冲突,教师需要在策略指导与教学中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小学美术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儿童对生活中美的感知、美的理解和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以及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美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综合能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汪平 《美与时代》2006,42(11):93-96
教学美包括教师“教”的美和学生“学”的美。教学美的创造在于教师诱导并激发美的学习动机,提炼并确定美的表现形态,创设并优化美的教学环境,选择并运用美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