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文献中散藏有《辞娘赞文》写卷9份、《五台山赞(文)》写卷16份。敦煌写卷《辞娘赞文》有单写本和连写本两种形式,其连写本则与《五台山赞文》抄录在一起,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辞娘赞文》敦煌连写本的文献梳理、内容述要和隐喻诠释,可以管窥以文殊菩萨信仰为核心的五台山佛教信仰在9世纪至12世纪之剪影。  相似文献   

2.
女人为什么要嫁人呢?只因为需要一个人疼自己。他的手温暖而有力,是支撑你一生一世的精神的支柱。还记得卫视台《真情大复活》里的主持人对委托人说的一句话:她嫁给你干什么?嫁给你,是要你疼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界对驱蝗神的研究聚焦于八蜡神和刘猛将军,而同为驱蝗神的金姑娘娘往往为人忽略,研究尚付阙如。本文通过细读地方志和《坚瓠余集》等材料,挖掘并呈现了驱蝗神金姑娘娘信仰的源流与传播范围,探讨了地方官员在金姑娘娘信仰传播中的作用,阐发了金姑娘娘作为单一职能神在历史长河中隐而不彰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与年轻人在—起猜谜,他们往往对这样一类谜语很感兴趣,就是谜面中出现相互矛盾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猜出来之后却又在情理之中。比如“:一物生得真奇怪,它是世间一味菜。娘死以后才生它,它死以后娘还在。”这个谜语的后两句看起来实在有些悖理,怎么会出现“娘死以后”还生下它,它死了以后“娘还在”的怪事呢?原来谜语用的是障眼法。“它死以后娘还在”,这“娘”显然已经不可能死而复生了,只不过是她的躯体还存在罢了。你猜出了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它就是“木耳”之类的食用菌。因为它生在枯死已久的段木上,便是“娘死以后才…  相似文献   

5.
奇女子在蒲松林先生的《聊斋志异》中占据主要位置,而狐女的篇章更是占据半壁江山。狐女在蒲先生的《聊斋》中既能幻化,又更多地具备了人的种种性情,构建出表现各种社会生活的故事,风流多情,精灵的智慧和人性的情感融合为一。辛十四娘便是典型的代表之一,纵然是美化、神化,归根到底却只是以男人的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蒲先生对女人的要求也是从男人的利益角度来考虑的:辛十四娘的出现终究只是为了服侍冯生,在离去后还留下一扑满钱接济冯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的文体属性可谓众说纷纭,近年来,认定它为小说的观点日盛,持小说论者依据的主要是小说文体的部分特征,如具有故事性、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具有虚构成分等。这种依据并不科学,它忽视了小说作为纯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我们要判断《晏子春秋》是不是小说,关键要判断它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不是审美的。《晏子春秋》在价值取向、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非审美特征,这与标志着中国小说审美初始的《世说新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能轻易把《晏子春秋》定性为小说,它是一种具有历史具体性的特殊文体。  相似文献   

7.
镇墓文,是一种随葬文字材料,它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烙印。其主要目的是,开度亡魂,厌镇鬼神。本文通过对成都出土的北宋刘六一娘墓中的《灵宝赤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三炁天文》的解读,来展现《灵宝赤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三炁天文》在墓葬中的使用方法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8.
去年,湖南省《益阳广播电视报》曾以“儿恋母太荒唐,母允儿赴黄泉”为题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所中学,有一位中年女教师,丈夫早逝,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儿子上了初中。儿子在中学一、二年级成绩在班上都是佼佼者,但到了三年级,人变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成绩每况愈下。做娘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要解开儿子心里的疙瘩,经过仔细的询问才知儿子精神不振的原因是“恋爱”了,而且对象竟是自己——孩他妈。为人师者的娘并没有寻找“儿恋母”的原因,反而做出糊涂事,竟满足了儿子荒唐的要求。事后做娘的羞愧难当,一根绳索撒手归西。  相似文献   

9.
与年轻人在一起猜谜,他们往往对这样一类谜语很感兴趣,就是谜面中出现相互矛盾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猜出来之后却又在情理之中。比如:“一物生得真奇怪,它是世间一味菜。娘死以后才生它,它死以后娘还在。”这个谜语的后两句看起来实在有些悖理,怎么会出现“娘死以后”还生下它,它死了以后“娘还在”的怪事呢?  相似文献   

10.
娘的念     
正娘的念,是我。娘活90岁,唯念我。娘膝下两男四女,我老小,坊间称"老疙瘩"。我的大哥、大姐、三姐,年纪轻轻,就走了。不久,娘的夫,我的爹也走了。那时,我娘44岁,我才3岁。生离死别,未曾压垮一个女人,年纪轻轻。娘说:"我要眼盯眼瞅地看着你长大……"刚守寡,娘俊慧矜秀,贤淑惠敏。一袭好身材,一手好女红。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提亲者众,娘皆不为所动。娘说:  相似文献   

11.
一部《圣经》,谈到“家”的地方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国”了——它只谈“天国”。“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圣经》谈到兄弟的地方很多,但指的是“人人皆兄弟”。 基督教在西方淡化了家庭观念。《马太福音》说:“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亲为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使多少观众潸然泪下;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焦波的一个影展《俺爹俺娘》,不知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致使很多人第二天便买飞机票回家看望父母。  相似文献   

13.
织机声声     
正童年时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春天到夏初,娘忙完生产队的农活,抽空在家织土布的情形,那"吱扭、哐、哐哐"的声音和线梭子在娘手中来回穿梭,娘的身子前后俯仰的情形。那时,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物资匮乏,加之我们兄弟多,所有的吃穿用度都要依靠父母,父亲当时又管着生产队的事,为全村老少的吃喝而忙碌,所以娘就更加辛苦。我们几个兄弟的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而且大都  相似文献   

14.
戏剧《升官记》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剧情是皇叔并肩王和安国侯为争夺民女倩娘闹起了纠纷。大理寺、刑部、吏部、都察院俱因两家权势显赫不敢审理此案。相貌丑陋但才智过人的徐九经由七品县令被王爷保举升任大理寺正卿负责审理此案。  相似文献   

15.
《孝经》新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仔细读来,可以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它揭示了孝的重要性,启发我们要重视孝德教育在德育中的基础作用。“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它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孝子。关于孝行方面,《孝经》要求:在家庭里,要做到“五孝”;在社会上,要做到“三不”;对于个人,则要爱惜身体、“立身行道”。谏诤为孝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尤其应该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的两座水尾圣娘祖庙,只是因为称呼的巧合而相同,但其信仰实质差别很大。文昌水尾圣娘主要是海神,定安水尾圣娘可以认为主要是家族神或祖宗神;前者在海南岛传播较广,在海南岛民间信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后者。水尾圣娘虽源于南天夫人,却又不等同于南天夫人。水尾圣娘信仰逐渐压过或代替南天夫人信仰,大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水尾圣娘信仰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有着广泛分布。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的是海神水尾圣娘。正是文昌籍华侨华人将水尾圣娘信仰传播至南洋甚至更远。在海南原乡,水尾圣娘往往在庙宇中占据主神地位,而在东南亚的华人寺庙中,水尾圣娘往往是作为天后的副神而奉祀的。文昌水尾圣娘庙祖庙与海外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地位非常独特而重要。水尾圣娘信仰是海南岛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俗文化品牌,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庙会是指在特定日期举行的聚会,通常与宗教活动有关。赣南位于闽、粤、赣三省交汇处,属客家方言区,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影响,庙会自古以来在赣南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赣州市章贡区七里镇的"仙娘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六日,当地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敬神祈福。对赣南客家仙娘庙会的起源进行详细介绍,并对赣南客家仙娘庙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为深化仙娘庙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天主教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主教要》是明清间来华传教士的一篇重要文献,是来华耶稣会士用中文所写的第一个经本。但长期以来关于它的作者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由于它深藏于梵蒂冈图书馆和耶稣会档案馆之中,学术界从未介绍过它的具体内容。因而大多数涉及它的文章都是泛泛而论。本文依据梵蒂冈图书馆和耶稣会档案馆的原始藏本,对《天主教要》的出版时间、地点、作者做了逐一的考证,并具体论证了现有的两个版本的差别。结论是:《天主教要》为来华耶稣会士用中文写的第一本经书,初期经罗明坚翻译,后由利玛窦翻译、修定,并于1605年重新出版。梵蒂冈档案馆所藏的《天主教要》更接近利玛窦1605年的版本,这个本子是目前保留下来的利玛窦最早的本子之一。因此,此书应收入利玛窦全集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犹太教中有3部典籍,第一是《塔纳赫》(Tanakh,希伯来语音译,即:《圣经·旧约》),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其前五卷书称为《妥拉》(又称《律法书》、《摩西五经》,是《塔纳赫》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是《塔木德》;第三部是  相似文献   

20.
《周易》成书于战国末期,至今约有2300年左右了。秦始皇燔书,《易》以卜筮而得存。历代著名学者都研究过它,有关《易》的著作有两千多种,现代很多大学和研究院都设有《易》学课,在外国也有不少人研究它,有人称它为“宇宙代数学”,可见其意义之深远。《周易》这部卜筮之书充满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容:它蕴含着变、革与矛盾统一的思想,注重转化和发展过程的连续性与曲折性。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主客观条件统一、有节有度知“极”,这些都是可取的。《周易》巧妙运用符号组卦并规则其间的互相作用,以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