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为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89,22(4):35-43
本研究对不同环境照明强度、色温及色标亮度条件下荧光屏(CRT)16种显示色的绝对辨色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照明强度增加,辨色效果下降,2800K色温照明下的辨色效果优于1800K、5800K色温照明,高亮度色标有利于提高辨色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到不同照明条件下的CRT显示颜色编码系统,且提高CRT显示色亮度可扩大颜色编码范围。  相似文献   

2.
CRT显示颜色编码与色标大小、亮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为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90,23(3):38-44
本研究通过考察CRT显示器上目标色大小和亮度变化与人的绝对辨色效果间的关系,了解色标大小和色标亮度对CRT显示颜色编码的影响,探讨提高CRT颜色编码显示视觉工效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CRT色标大小和色标亮度对人的绝对辨色效果均有明显影响,增大色标大小和提高色标亮度均可使CRT颜色编码的编码数目和编码颜色的选择范围扩大,同时得到在不同色标大小时的CRT显示颜色编码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颜色认知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模卫  陈硕 《心理科学》2003,26(4):583-586
近年来计算机仿真的实验研究方法逐渐成为颜色认知研究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缺陷。本研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颜色研究仿真系统,并改进了CIE规定的有关CRT显示器颜色标定的方法。笔者通过颜色匹配实验考察了人对CRT显示器上仿真照明体颜色外观的辨别精度,结果表明上述颜色仿真系统在颜色认知实验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并发现被试在计算机模拟颜色刺激的条件下,可进行精确的颜色匹配;不同照明条件下的色差有所不同。这些结果也为建立颜色认知模型提供了人的基准匹配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屏面背景亮度与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所需亮度对比度阈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CRT 颜色字符的视觉辩认绩效与屏面背景亮度和字符亮度对比度有关。随背景亮度的提高,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均随之下降,且在一定的作业绩效水平上,背景亮度与字符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代偿关系”以及“代偿比例转换”的关系;(2)在同等背景亮度下,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红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明显低于蓝色字符。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颜色信号灯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信号灯的色度和亮度,必须根据人眼对不同色光辨认的特点和使用的环境条件来确定。有些在全天候使用的灯光信号,背景光的强度相差几个对数级。夜晚眩目刺眼的灯光信号,在白天,特别在阳光照射时往往因亮度不足,难以觉察。要使灯光信号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根据背景光的强度调节信号灯的亮度。因此确定颜色信号灯亮度与背景光强度间的关系对信号灯的设计和作用都有实际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强背景光对识别绿、红、橙三种颜色灯光信号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辨认颜色灯光信号的亮度对比阈与背景亮度的关系。实验采用了色温3100k和5000k两种照明光,信号灯的颜色分红、橙、绿三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背景亮度的提高,亮度对比阈以递减速度下降;当背景亮度达到100cd/m~2以上时,亮度对比阈渐趋稳定。(2)在两种不同色温照明光下,色灯信号的辨认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沈模卫  陈硕  周星  王祺群 《心理学报》2004,36(4):400-409
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了照明、表面和背景对颜色恒常的影响,结果表明:照明性质、表面属性以及背景属性均对颜色恒常程度产生显著影响,三者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照明性质对颜色恒常程度具有不同影响,中性色照明光下颜色恒常程度较高;人的颜色恒常也依赖于物体的表面属性,对不同的表面进行匹配时,表现出了颜色恒常程度的较大波动;相同背景属性较不同背景属性具有较高的颜色恒常程度。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颜色恒常模型,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很好拟合,具有了一定的符合人认知特点的颜色恒常能力。  相似文献   

8.
郭昆  李朝义 《心理学报》1995,28(2):167-173
研究了在亮度对比与等亮度颜色对比的条件下,受试者分辨随机点阵立体图对的立体视敏度(最小视差).结果表明:(1)在亮度对比条件下,立体视敏度随对比度的增加而增加,10%的对比度即可引起立体视知觉,对比度大于30%时达到饱和;(2)在亮度对比与等亮度颜色对比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受试者的立体视敏度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3)当双眼分别接受不同颜色的等亮度立体图刺激时,与亮度对比条件相比,受试者的立体视敏度无明显差异;(4)当受试者双眼分别接受由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形成的立体图刺激时,只有当颜色对比图中图形与背景间的对比度超过等亮度值38%以上时,才能形成立体视知觉.以上结果提示,大、小细胞系统(包括斑点系统与斑点间系统)均参与立体视知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前人在项目回忆条件的合作记忆研究中记录到明显的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背景提取条件的相关研究尤显不足;同时,情绪效价和编码水平对两类现象调节的研究尚未涉及。为此,本文在两个实验中采用经典合作记忆研究范式,以不同情绪效价的词汇为实验材料并以词汇在学习阶段的呈现颜色为背景展开研究。实验1和实验2分别在学习阶段采用了深编码和浅编码任务,回忆阶段则均含项目回忆(回忆已学词汇)和背景提取(回忆词汇在学习阶段的呈现颜色)两种任务。采用深编码条件的实验1的结果显示,项目回忆比背景提取条件的合作抑制更强、错误修剪更弱,回忆任务与词汇情绪效价交互影响合作抑制强度;采用浅编码条件的实验2则发现错误修剪在两种任务间的差异不显著。两实验的联合分析显示,回忆任务与编码水平交互影响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强度。上述结果表明:回忆任务对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的调节支持双重加工模型;回忆任务与情绪效价对合作抑制强度的交互影响支持权衡说,且与双重加工模型相吻合;回忆任务与编码水平交互影响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强度。  相似文献   

10.
陈硕 《应用心理学》2003,9(4):59-63
颜色恒常认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照明、表面和背景等因素 ,也包括颜色对比、边界检测、颜色适应、模式识别 ,以及根据不同的环境线索采用不同的加工策略等认知影响因素 ,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颜色恒常认知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照明亮度不均匀性对仪表判断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中,亮度均匀度与亮度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亮度不均匀性增大,判断效绩下降.然而,亮度则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提示方式的多元图形视觉显示工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列众  张俊红 《心理科学》2001,24(2):135-137
以图形作为实验材料,感觉辨别力和元素权重为实验指标,高可靠性图形的提示方式(没有提示、颜色、亮度、闪烁)为自变量.本文研究了不同提示方式对被试决策绩效的影响,确定图形显示时较优的提示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提示能够显著提高被试的决策绩效,在颜色、亮度、闪烁三种提示方式中,较优的提示方式是闪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判读正确率为指标,在三种照明条件下,比较了宋体、黑体、长仿宋体和正仿宋体四种汉字字体的工效,结果表明:(1)宋体和黑体的判读效果优于正仿宋体和长仿宋体,长仿宋体的判读效果又较正仿宋体差;(2)照明条件对汉字判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过高的环境照明和字符亮度对汉字判读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许百华  傅亚强 《心理科学》2003,26(3):397-399
采用一台有源矩阵彩色液晶显示器作为主要实验装置,对低色温、低强度背景光照射下液晶显示颜色编码范围及其与色标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液晶显示器上色标大小对绝对辨认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色标的增大,辨认错误率随之下降,但下降率则随色标的增大而递减。(2)在色温为3100K的低强度背景光照射下,液晶显示的颜色编码范围因色标大小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当色标面积减小到1×1mm2至2×2mm2时,编码色数目仅限于3-4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Rayleigh颜色匹配对人眼色觉老化特性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沛  孙秀如  艾立昆  刘玉华 《心理科学》2001,24(6):731-731,730
对人眼颜色视觉的定量测量可以采用Rayleigh颜色匹配实验方法。这一实验方法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色觉镜的理论基础。其基本方法为,单色绿光(545nm)和单色红光(670nm)在一个圆形视场的一半形成混合光.同时单色黄光(589nm)投射到另一个半视场,被试通过词整混合光中红光和绿光的比例以及黄光的亮度进行颜色匹配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许宗惠  林仲贤 《心理科学》1997,20(4):303-306
本研究采用类例判断法,在不同光源下对22张图片肤色样本逐一地进行主观评价。使用的照明光源为D65、CWF和A三种标准光源,色温分别为6500K、4150K和2856K。垂直照明,45°观察.肤色样本的视角为2°。实验结果表明:观察者在A光源下比D65光源更容易地评价肤色样本的质量,即在D65光源下的满意样本,在A光源下其喜爱程度趋于提高,而对不满意样本的喜爱程度趋于降低或基本相同;在三种照明条件下,被评为最佳肤色的样本与真实肤色有些偏离,色调略为偏黄,亮度较高,饱和度则非常接近;在肤色的波长范围内,亮度较高而饱和度偏低的肤色样本往往是优选样本。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 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 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 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 (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 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 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 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 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 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 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 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显示终端CRT亮度对比度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用作业效绩与眼肌调节时间变化率作指标,研究了计算机终端CRT显示的亮度对比度对视觉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屏面背景亮度20cd/m~2左右时,8:1—12:1范围的对比度具有最佳的视觉功能。对比度偏离这个范围时,视觉功能水平随偏离程度而降低。4:1—18:1是CRT亮度对比的宽容度范围。  相似文献   

19.
张一中 《心理学报》1984,17(2):93-103
本实验采用四种不同显色特性的光源分别作为两种类型视标的照明。在同一照度上对各照明条件下的视觉敏度予以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光源显色指数对于颜色背景上黑色视标的辨认能力有所提高;而对于中灰色背景上颜色视标的辨认能力则有所下降。这种效果主要是由于在不同光源照明下,视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变化所致。结果还表明:使用中灰背景颜色视标在辨认效果上优于颜色背景黑视标。对前一类型视标采用高压钠灯照明有助于提高视觉辨别力。这对推广应用这种显色指数较低,但光效率较高的新光源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视觉系统中的P通路与M通路分别独立处理颜色信息与运动信息的传统观点出发,简要介绍了DKL颜色空间和等亮度校正技术在颜色运动知觉研究中的应用、颜色运动知觉的特性以及基于感受器、加工通道和皮层整合等不同加工水平的有关颜色运动知觉的诸多假设。最后,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