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子》一书中有“齐东野人”一语,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把“齐东”解为齐国以东,把“野人”解为无知的野蛮人。如朱熹《四书章句·孟子集注》说:“齐东,齐国之东鄙也”。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说:“孟子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大抵是指的莱国和他以东地带”,处在“氏族部落残余状态”的“化外区域”的人民。也有学者把“野人”说成是  相似文献   

2.
刚从中国回纽约的纽约工业大学美国华裔教授郝金生,对中国国内目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感担忧。他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是礼让、吃苦耐劳。可是近年来这种好传统却越来越少。在美国,“谢谢”到处都能听到,可是在北京,从前流行的“劳驾”、“借光”这两个词极少听到了,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人类自身的“他物”,总是以一连串由臆想产生、体型奇特、住在遥远地方的人物形象出现的,这在西方世界尤其如此。从古代、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起,所谓海妖、独眼巨人、单脚人和犬面人,代代相传,到了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李洪志在他的歪理邪说中,从天地、社会到人生,制造了种种“恐惧“论调,其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捧到神龛的顶端.……  相似文献   

5.
邪教“法轮功“为什么能使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也变得那么痴迷?对此,作者在&;lt;“法轮功“为什么能“迷魂“&;gt;一文中,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首次提出“法轮功“特殊的习练方式本身对习练者具有极强的催眠作用.李洪志的一套人们在清醒状态下不难辨别的歪理邪说在催眠状态下变成了习练者心目中的真理,起到毒化思想观念和操纵习练者头脑的作用(详见2001年2月2日&;lt;人民日报&;gt;第6版).近来,人们普遍对少数痴迷者为什么那么“顽固“和“难以转化“感到迷惑.其实,这与“法轮功“特殊的习练方式引发了“顽固者“精神障碍(精神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上昆仑山区的那棱格勒峡谷,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但在探险界它却赫赫有名.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神秘而又恐怖的山谷.据当地人说,山谷中居住着一种食人魔鬼,人只要走进去就再也出不来;还有人说,山谷中隐匿着一些力大无穷的食人怪兽,常年在此聚集,专食人及各种禽兽…………  相似文献   

7.
“心理“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国材 《心理科学》1998,21(2):97-101
本文拟就我国“心理”一词原始涵义加以梳理,并涉及心理学的本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汉生 《心理学探新》1990,(1):49-52,F004
人的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和调节的。所以,犯罪心理学把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尽管各派对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各有所不同的侧重,但毕竟都离不开这二者及其关系的研究。对于“犯罪行为”,各家无疑都必须根据其国家所制定的刑法作统一的理解,个人不可任意篡改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的概念,因此,对“犯罪行为”的理解甚少有歧义。但各家对“犯罪心理”的理解和界说则颇不一致,这不但严重地妨碍我们对这一概念有一共同的科学的理解,而且也会影响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理论的和实践的任务的正确界定。所以,对当前流行的几种有典型代表性的“犯罪心理”说加以剖析,探索其究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留详深造苦学一技之长,重返故国力尽报效之心,业已成为我国绝大多数留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抉择。他们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生力军作用。可是,也有极个别留学生却并非如此,他们或投机取巧地混得了一张文凭后,就趾高气扬地“不知自已...  相似文献   

10.
王仁欣 《心理科学》1999,22(3):281-282
1问题的提出早在几年前的心理治疗实践中,就隐隐约约地看出,心理医生与患者双方相互配合,为的是转移和消除患者的某种病态注意。一次,在一个重度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初诊中,想应用“自敲膝盖法”暂时转移患者的某种病态注意,让他尝试一下心理疗法的滋味,并增强治疗...  相似文献   

11.
汪岩桥 《学海》2007,1(3):143-149
本文在肯定“经济人”假设及其理论应有意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归纳西方经济学社会科学研究相关成果,结合现代世界经济活动的新特点,对“经济人”假设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批判。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理论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从根本上说是脱离了人类的实践本质,脱离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特点。文章同时认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积极的理论批判和理论建设,构建综合性理论学说,是把握经济活动规律,正确指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叶秀山 《世界哲学》2012,(1):5-15,161
本文从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体角度出发,在"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各自"立法权限"的关系中重点探讨了"德性"与"幸福"作为"原因"与"结果"的"先天综合"的可能性,以此阐明"希望"的"先天必然"的"根据",阐明"希望"之"权利"的"必然"基础。在面对"圆满之善"之为"希望"的"目的-对象"的问题时,本文还讨论了康德关于"神之存在"和"灵魂不朽"作为"实践理性""设定-悬设"所产生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强调一个在"实践理性""自律"下的"希望"的"理性"自身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魔由心生,神由人造.有时一些怪异不可解释的传言,实是人们以常理解释所为,实不知常理之外有偶然,这偶然事人们不知其缘故则目为神奇,一旦澈然知之,那么偶然事也在常理中.更有一些迷信的流行,是由于人们局于时地的限制,难以窥见它产生的全过程,断见之识以为真知,见豹尾摇则谓豹至,岂不知人持豹尾摇以骇人.还有一批愚昧之人,思想中先有神鬼观念,不能明辨是非,盲目从众,人云亦云,为捕风捉影事推波助澜,这样狗生双翅,寻常之事变为神怪.……  相似文献   

14.
卢彪 《学海》2002,1(3):18-2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现代科技并非“科学人”纯粹“理性”自恋的产物 ,也并非是为了达到实用目的的工具 ,经验科学抹杀了人与非人事物的区别 ,现代科技导致了人性的客观化 ,出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性”的对立。因此 ,“科学人”应从“为科学而科学”、“为实力而科学”的价值观中走出来 ,确立“为人类而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人”的价值理念刺激了医疗行业的逐利行为,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已然是事实,医生的“公共性”日渐缺失.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生的价值取向的迷失.医生确实面临多价值选择冲突,但过分强调“经济人”特性,而忽视公共性的重要,已然导致了种种恶果.所以,应当重视医生“公共人”的角色定位.医生和医院要回归对医疗职业本性的认识,让医生成长为“为了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工作”的“公共人”,让医院回归“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追求社会效益目标”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7.
"做人"是一种德性——兼论个体道德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必须超越时"做人"的常识化理解,从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视阚而非日常私人交往领域来重新审视"做人","做人"是一种德性,内含着人的本质性规定.同样,对"做人"的评价、对"好人"的认定也要超出日常的私人交往领域,为"做好人"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和宽松的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民主社会公共交往扩大的背景下,按照新的"做人"观念学会做人应成为个体道德建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