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海  李佳佳  马超 《学海》2012,(3):75-78
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医疗需求差异:2009年城市的平均医疗消费约是农村的2倍,城乡间的医疗需求不平等问题突出。为了考察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原因,本文应用CHNS2009年的截面数据建立城乡居民医疗需求方程,并借鉴Oaxaca-Blinder方法分解出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成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差异中,有48.1%可归结于制度因素,城乡居民的医保待遇差异是造成城乡医疗需求差异的主要原因。据此,在城乡收入差距客观存在的前提下,下一阶段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逐步提高新农合的补偿待遇,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以消除制度因素所带来的城乡医疗福利差异。  相似文献   

2.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原因的伦理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上讲,影响居民收入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来自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只从伦理学角度来探讨收入差距拉大的非经济学原因,以求对这个问题有个深刻而理性的价值审视和道德判断。首先,制度伦理有失公正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沈卫平 《学海》2003,(6):27-31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 ,近年来 ,江苏居民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从收入因素来分析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制约了江苏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 ,增加居民的收入 ,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江苏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证分析显示,在江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影响劳动所得比重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产业结构升级、承接国际产业资本向外转移、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劳动者收入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吴先满 《学海》2005,(4):136-139
“十五”以来,在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和外需强劲增长以及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持续作用下,全国经济在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困扰、克服非典疫情影响后,重新走上持续较快增长的轨道。在国内外经济景气上升以及江苏自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江苏经济呈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年全省经济增长1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伴随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获得较快增长。2003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62元和4239元,分别增长13·2%和6·1%,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江苏自身因素不发生突…  相似文献   

6.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展开对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交际范围窄等,是影响教师是否喜欢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并不是很理想,且城乡中小学教师存在差距。建议从社会、学校管理、教师三个层面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以缩小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差距、实现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荣 《学海》2003,4(6):22-26
根据 2 0 0 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 10个乡镇 913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 ,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 ,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经济越是发达 ,收入差距也越大。地域因素和不同收入来源都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表明 ,是否党员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收入并不具有显著影响 ,而受教育程度则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的差异,基于EKB模型设计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并入户调查,应用交叉表分析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差异,运用路径分析法研究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行为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且其收入、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影响医疗消费行为。建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深化对农村的卫生政策支持及其医疗市场监管;医疗机构推进智慧医疗。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研究强调差异性。本文的研究视角以纵向的历史演进为参照,以定量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改革开放初期到进入21世纪后,江苏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历史轨迹,包括日常的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婚姻家庭领域的前后差异及其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宋臻 《学海》2003,(2):115-121
“倒U理论”与“市场转型理论”均未能完全解释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现象,原因在于它们均试图用经济发展或市场化水平的单一因素来解释收入差距变化的复杂现象。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是一个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复杂现象,因而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珠海、无锡三地的调查数据,解释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依据“工业化理论”进一步说明收入差距的合理化问题,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增大,从而使得教育因素对于城市就业者收入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结果促进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