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讯     
书名邮购价都市中的佛教55.00元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3.00元道教内丹修炼34.00元道教神仙与内丹学34.80元基督宗教知识辞典92.00元正法眼藏42.00元基督教宗教研究(第六辑)34.00元律法书·叙事著作解读21.00元诗歌书·智慧文字解读21.00元论《宝髻本缘》和宝髻的施舍21.00元西山四祖14.00元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18.00元和合为尚——佛教和平观18.00元聚散因缘——佛教缘起观18.00元清净国土——佛教净土观18.00元月印万川——佛教平等观18.00元出入自在——佛教自由观18.00元道教礼仪25.00元藏密观音造像28.00元慧镜斋文萃32.00元道教旅游指南…  相似文献   

2.
书讯     
书名邮购价道教内丹学溯源22.00元迷途指津·致孩子·箴言录17.00元中国佛教名山鸡足山罗汉传说21.00元无量义经30.00元父母恩重难报经28.00元通向极乐之路28.00元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24.00元法华经说什么19.00元都市中的佛教55.00元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3.00元道教内丹修炼34.00元道教神仙与内丹学34.80元基督宗教知识辞典92.00元正法眼藏42.00元基督教宗教研究(第六辑)34.00元圣经解读21.00元律法书·叙事著作解读21.00元诗歌书·智慧文字解读21.00元论《宝髻本缘》和宝髻的施舍21.00元西山四祖14.00元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18.00元和合为…  相似文献   

3.
书讯     
书名邮购价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21.00元四福音书解读21.00元峨眉山与巴蜀佛教67.00元道教内丹学溯源22.00元迷途指津·致孩子·箴言录17.00元中国佛教名山鸡足山罗汉传说21.00元无量义经30.00元父母恩重难报经28.00元通向极乐之路28.00元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24.00元法华经说什么19.00元都市中的佛教55.00元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3.00元道教内丹修炼34.00元道教神仙与内丹学34.80元基督宗教知识辞典92.00元正法眼藏42.00元基督教宗教研究(第六辑)34.00元圣经解读21.00元律法书·叙事著作解读21.00元诗歌书·智慧文字解读21.00元论《宝髻本缘》…  相似文献   

4.
邮购信息     
书名 邮购价佛陀尊像故事23.00元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25.30元现代日本的新宗教18.00元道教内丹修炼36.00元西藏度亡经20.00元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40.00元中国佛教与唯识学45.00元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42.00元中国佛教散论32.00元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26.00元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25.00元雪域的宗教(上、下册)66.00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平装)32.00元 (精装)41.00元神学的觉悟17.00元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36.00元宗教比较与对话(四)23.00元道教手印研究29.00元圆觉佛教21.00元贝叶礼赞44.00元般若与人生21.00元宗教工作的理伦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任远 《宗教学研究》2006,(4):96-100
本文以佛典中关于宝髻的故事为例,论述了佛教施舍自己身体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3,(10)
编号书名价格1清宫珍藏历世达赖喇嘛档案荟萃198.00元2中国佛教基础知识18.00元3佛教与历史文化40.00元4佛教入门19.80元5融合的佛教20.00元6宗教、哲学、艺术18.00元7佛教与中国文化20.00元8中国佛教文化艺术15.00元9中华天台宗通史29.80元10走进佛陀的世界14.80元11慧律法雨8.00元12中国汉传佛教礼仪18.00元13祥和洒脱之路15.80元14询问佛境18.00元15佛教知识读本8.00元16神圣与世俗20.00元17中国佛道艺术18.00元18南传佛教史24.00元19漫谈寺院文化—游览寺庙指南19.00元20宗教学原理28.00元21中国佛教简史23.00元22佛教圣地五台山15.00元…  相似文献   

7.
性与命二元互补是道教生命观的特质之一,性命双修是丹道自诩优于其它宗教的殊胜处。作为清代内丹学大家,刘一明融贯内丹各家,旁摄佛儒,构建了一个双重(先天、后天)二元(性、命)的生命观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道教的修仙方术从外丹学转向内丹学,乃是道教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一是由于药石等外物的烧炼“靡费”而“无效”,道教理论家转而向体内探求通仙之路径的结果,二是道教传统的服气、导引、辟谷、存思等内养方术的发展以及道教善于采获别家之长的兼容特性所致。如果说外丹学尚有一些科学实证意义的话,那么内丹学则把道教本来具有的神秘特性理论化、系统化了,其道“无间无应”,“不可秘禁,又不可妄泄”(《悟真篇·陈观吾序》)。然而,一种不可忽略的现象是:伴随这种修仙方术的神秘主义化,道教所特具的思辨哲学应运而生,显示出本国特色的宗教理论的成熟。本文试图就道教的思辨哲学与内丹学的关系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道教经典“三十二天内音自然玉字”的图像研究为切入点,揭示道教经咒图像与卦易、内丹思想的联系。深入探讨道教中通神达灵、驱邪降魔的有力武器——咒语,这样一种特殊语言的意象,是如何转化为独特的宗教视觉图像,又是如何通过观想来完成与天神的心灵感应,进而激发潜藏的意象能量,使得这种通达天体运行的秘音能够调合宇宙的灵气,役使自然界中神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性命圭旨》是明代以来较有影响的道教内丹典籍之一,被誉为内丹学集大成之作,著者和成书年代均不详。《性命法诀明指》为北京桃源观千峰派创始人赵避尘所著,一般认为成书于民国二十二年,是近代道教内丹重要著作。细读二书就会发现,此二书均以性命双修为圭旨,融儒、释、道三教内修要旨于一炉,博采众家之说。无论是从书名、结构到具体内容,无论是从功理还是功法上,二书都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显然,《性命法诀明指》一书直接或间接受到《性命圭旨》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94年6月10日至13日中国道协在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召开了九省一市(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山西、河北、福建、安徽、西安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省道协负责人参加的“道教宫观情况交流座谈会”,中国道协傅元天会长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会议对香港道教青松观侯宝垣观长为帮助大陆贫困道观维修建设、无条件资助的人民币209万元之举表示衷心感谢!为了使用好这笔资助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家一致认为拨款资助的宫观一定是“道士住观,道教组织自主管理;经政府批准为道教宗教活动场所和政府宗教部门行政领导的”。同时还就拨款资助的程  相似文献   

12.
武汉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城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信教人数众多。主要有佛教归元寺、道教长春观、伊斯兰教民权路清真寺、天主教上海路天主教堂(汉口圣若瑟堂)、基督教荣光堂等。  相似文献   

13.
当将<灵剑子>一书定位为北宋时期的作品时,其历史地位就更为特殊,在道教的文化发展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处于唐代道教之后,南宋各种新道派成立之期,介于符馩与丹道的传承之间.此一时期道教可以说是支派繁衍与驳杂混乱,除了符馩科教道法特别兴盛外,在道教的思想与理论的建构上有不少的突破与建树,尤其在道家的修炼术上,从唐代的外丹术转向于内修的锻炼术,体内炼丹的思想大为流行,在张伯端的<悟真篇>之前,类似"内丹"的修行方法与技术已层出不穷,不少道士符馩与内修是同时并进.<灵剑子>正好是道教内丹学说与理论成型之前的作品,反映了道教在性命修持上的长期努力,为南宋、金、元修炼内丹道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的各种教派在文化上是互相杂揉的,追求的是炼养成仙的目标,至于五花八门的各种功法,可以各取所需与各自发展.在唐宋内丹思潮的影向下,导致道教生态环境的转变,<灵剑子>即是这种转变下的一种形态,吸收了由行气、胎息而来的内丹功法,但就其宗教本质来说,内修只是其成仙的一种手段而已,仍着重于阴骘的功德圆满上.  相似文献   

14.
刘延刚 《宗教学研究》2004,3(2):156-158
白玉蟾三教合一思想是唐宋以来三教合一思想在道教金丹派南宗创教史上的突出表现,其主要内容是三教"异门"而"同源",以"诚"说孔,以"定"说释,以"静"说老,以"止止之妙"概括三教的中心所在.其思想表现为对宋代道学、佛教的吸收和融摄以构建自己的道教理论,其实质则是"以道教内丹为中心",以较高素质的宗教调适性求得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玉辉 《宗教学研究》2007,20(1):105-108
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佛教主张人是由一种身与心的统一体;而道教则认为人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在人生价值观上,佛教强调人生万般皆苦,惟有学佛修道,明心见性,方能摆脱世间的痛苦;道教则强调人终有一死,惟有学道修仙,才能不死成仙。在修行观上,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通过八正道和戒定慧的修持,就可以明心见性,成就佛业;道教则强调人皆有道性,如果以外丹、内丹等养生修仙的方法进行修炼,就可以长生不老,成就神仙。  相似文献   

16.
程智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与佛教、道教往来甚为密切。程智不仅精研《老子》《庄子》《周易参同契》,而且师从高道,修持内丹。更为重要的是,程智与明末清初江南全真龙门派往来密切,成为全真龙门派"明"字辈弟子。程智与江南全真道龙门派的往来,必然将丰富我们对中国明清道教史的认识。程智所开创的"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三一教无涉,"易教门"乃是易学非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17.
瑶族游梅山书是送亡灵回归梅山祖地的经书,是瑶人在丧葬仪式中使用的科仪本。笔者通过收集的国内外九种游梅山书文本的比较,尝试解读瑶族游梅山书宗教叙事与族群记忆的文化内涵。游梅山书的宗教叙事具有表现族群迁徙、祖先崇拜、圣地崇拜的多重内涵和价值。瑶族游梅山书的梅山为祖先居住之地,作为瑶人集体记忆的梅山"神圣历史",也显示深受道教、佛教思想的浸润影响,此"小传统"的民间手抄本是瑶族先民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一、著作经继愈委 兼《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卷 卿希泰《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二卷 卿希泰道教基础知淡宗教学慷瑚主编、卿希泰任编道教一0支负责人曾召南 石衍牢陈麓书上海辞书7¨版社 1981年12月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年9月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9月出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8年3月出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年7月出版《·ji国人h‘科全一∞求教卷 罗竹夙主编卿希泰任编委兼道教分支主编《r{I国道教史》第一卷 卿希泰主编无神论史话世界七大宗教道教文化新探中国宗教名胜道教气功百问佛教气功百问卿希泰朱森溥主编任厚奎陈嗣书…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的道教观●杨曾文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从西晋末年开始的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伴随着各个民族的深入融合,流传于大江南北的各种宗教和思想也广泛交流,进一步会通,从而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佛教和道教在南北...  相似文献   

20.
田青 《法音》2020,(3):63-66
知识分子要学一点佛教、读一点佛书,这不仅仅因为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与儒教是中国古典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三根支柱。不了解中国的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便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因为缺乏佛教知识会使我们的学者、作家、知识分子(有时候还是"大知识分子")犯一些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