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独化","独化"的主体是"性"."性"意味着一种必然性,与此必然性相联系,郭象哲学十分重视"无心"."无心"即顺应个体固有的必然性,这也是郭象所讲的自然的根本含义.顺应必然性意味着自由.郭象哲学有两个基本命题:"安守己分"和"与时俱化".前者为内,后者为外,二者统一就是"内外相冥",这就是郭象所讲的自由.对个体自由的绝对肯定是郭象哲学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一现存经济学理论的困扰与难题 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或分支,"经济哲学"已受到学术界愈来愈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何谓经济哲学?在将历史上某种思想观念纳入经济哲学的视野中加以探讨时,首先面临的是"正名"的事情.本文将经济哲学理解为对于人类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思想观念所做的"哲学探讨".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应当是"经济学"所赖以成立的基础.它要追问的问题其实有两个:(1)历史上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本性究竟如何?(2)经济学理论的主旨与目标究竟如何?故之,经济哲学其实既可以是"经济的哲学",又可以指"经济学的哲学",这正如所谓"历史哲学"既可以是"历史的哲学"(历史的形而上学),又可以是"历史学的哲学"(历史的认识论或"史学理论")一样.对于像经济哲学这样一门部门哲学来说,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哲学反思与对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反思其实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此说,它既是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反思,同时亦是对于人类经济思想观念(经济学理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却长期被简单化处理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将德国古典哲学等同于黑格尔哲学,甚至直接等同于其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也被化约为对黑格尔哲学不同部分的肯定或否定.例如,马克思的自由观念长期以来就被简化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事实上是将黑格尔的"认识"概念作简单的"唯物主义"改造,抽象地表达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而要揭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必须避免这种简单化,承认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杂性以及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在多个层次和多个部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改变了自由问题的提问方式,从世界如何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的问题,转变为世界中的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对自由问题探索过程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怀玉 《哲学动态》2005,2(10):15-18
一作为现代性构成物的日常生活问题 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是一个同现当代西方哲学进行比较对话的过程.大体上说,西方哲学的现代形态是后形而上学思想,其标志之一就是所谓反本质主义的"生活世界转向".但现代哲学的生活转向并不是说以往哲学"遗忘"了生活,而现在哲学总算回归了生活,找到了自己的家.现代哲学"面向生活"是因为生活本身成了问题,人类"无家可归"了.所以,现代的生活哲学都是对现代性危机与困境的一种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要"面向生活"的,但不会是就生活说生活,而是从历史角度反思生活.研究生活问题,是要说清楚生活的危机与困境的真实原因,而不仅仅说要关心生活回归生活.马克思哲学的"生活面向"就是"作为现代性危机诊治的历史现象学".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近现代中国学者的哲学史观及其对古代"变之哲学"的特别关注,审视进化主义及其相关理论如何渗透其中并规范其核心内容、写作框架和分期模式,进而追问哲学是进化抑或是增长的,哲学的增长是否必然遵循某种发展阶段论,科学化与实证化是否可以作为哲学增长的最终目的等问题,由历史的反思而思考哲学与哲学史研究应如何消解进化主义的强烈影响,放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思想观念,转而致思于如何实现中国哲学的常与变、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反思西方哲学的历史,这一哲学不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1.哲学追求自由与实现自由途径的矛盾西方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成为自由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颜青山 《哲学动态》2002,6(10):29-32
<哲学研究>2001年第1期曾推出"哲学为什么要关注技术"的笔谈,其核心词汇是"技术转向".正如李河先生对该词汇所做的有限的质疑一样,"技术转向"缺乏某种历史的底蕴.然而,如同吴国盛先生所强调的,即使如此,它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口号来"唤起"人们对一种发展趋势的关注.李河还指出,"技术转向"同样缺乏逻辑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德国哲学与老子哲学的对观中,反思无在两种传统中的出现方式,澄显无之为无的先验性。无的追问,关乎哲学的核心问题,既标示出理论理性的界限,更给出实践理性的根基与可能。无意味着对自然整体的否定性敞开,以及基于自由对人生世界的肯定与创造。无与自由根本上是同时一体澄显的世界的终极可能性和秩序性。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已经在当代哲学领域带来深刻的思想革命."性别差异"是当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存在着许多哲学争论.笔者以是否应当放弃"女性"概念、应当如何描述"女性"的性别特征,以及"性别差异"是否为一个本体论事实三个问题为例分析了当代哲学关于"性别差异"问题的争论,并试图作出一些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医学罔顾主体深层危机和机制缺损,正危险地迎合着"造美风潮",从而使整形美容医学不断走向极端化,很值得理论医学界及时反思.医学应当履行"解社会之痛"之使命,而不能满足于"搔社会之瘁"."人工美女"的横空出世,是商业化炒作和恶俗化的医疗技术相结合的"尤物",是对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恣肆扭曲和嘲弄,更会引起哲学上的困惑和招致重大医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