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欣赏     
正生活里需要学会欣赏。记得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用"辛苦"一词造句。她写下:我们上学最辛苦。我问,为啥说上学最辛苦?女儿说,我早晨起床上学,爸爸还在睡觉;我晚上回家写作业,爸爸躺在床上随意看书。我觉得我比爸爸辛苦。我哈哈大笑说,说得好。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写暑假见闻类作文,写到奶奶家的鸡栖息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老师一句批语:"只有你奶奶家的鸡才会上树。"女儿既委屈又沮丧。我耐心地对她说,爸爸认为你这篇作文真实  相似文献   

2.
一个休息日,二钊的班主任冯老师突然家访。二钊似乎没听到敲门声,爸爸吵着让他去开门也不动,因为他在专心致志画他的变形金刚。门开,爸爸惊奇,因为不相识。老师自我介绍后,妈妈迎上来,因为她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妈妈见二钊还没醒悟,大声吵道:“二钊,你老师来串门了,还不快收拾起你那套,给你老师沏茶,拿水果?”二钊这才猛抬头,慌乱之中,想收拾  相似文献   

3.
<正>小强是个14岁男孩。小学的时候,前几年一直是学校的好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成绩在全校拿过第三名,老师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在家里小强也是听话的孩子,看到家里贴满墙的奖状,父母更是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好儿子而高兴。到六年级时,小强的成绩有些下滑了。由于成绩还好,家里没有太注意。升入中学,老师看到小强成绩不错,安排当了学习委员,还兼任英语课代表。开学初小强表现不错,老师比较喜欢。可不到一个月,小强变得越来越成问题了:违反纪律,作业  相似文献   

4.
女儿今年升初中,在升学考试中遇到这样的作文题目:“噢,原来是这样。”许多同学写了遇到一道题目不会做,然后请教老师,经老师讲解才懂,“噢,原来是这样。”而女儿却在作文里讲述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故事,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意外。下面是她作文故事的梗概: “一日上学路上,遇见一大群人在路上围观,一青年满身鲜血,捂着肚子蹲在地上一副痛苦的样子,旁人只是围观。我赶紧走上前去,这是怎么了?你们还不赶快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去?这时过来一位老人拉住我的手  相似文献   

5.
偷换与诡辩     
(一)偷换儿子对父亲说:“爸爸,老师要我用‘爱戴’一词造句,我写的是‘我爱戴花帽’。老师说我写的不合要求,要我重写。”父亲说:“笨蛋!老师是教育你要艰苦朴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收到一个河南女孩李玮的来信,说她老师教大家在读书时留心其中的“优美词语”,而且要写下来、背下来,表示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6岁的覃诗其是个安安静静乖巧的女孩子。她住在柳北区,每天由父亲开车接送她到柳南区上下学。迟到时候,她父亲会到办公室,向老师解释迟到的原因——火车横在道口,车流都只好跟随着凝固不动。尽管迟到的原因都一致,但每次他都很内疚的样子,再三替女儿道歉。接下来,细细询问女儿在校学习劳动纪律情况。看得出,他很关心女儿。南方的冬天是织着细雨的阴冷。覃诗其却再也没迟到过。只是所有作业本及卷面,姓名这一栏总是少了一个关键的字——覃。“覃诗其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告诉老师吗?”老师的话让诗其眼里全都装满了泪水。回答:“爸爸不要我和妈妈了,妈妈说我以后不姓覃了。”原来,诗其的父母刚刚离了婚。  相似文献   

8.
给心理虐待“曝光”10岁的小君每天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上学,可每次放学回家,父母总觉得她的神情中带着一丝黯然和郁伤。“跟同学吵架了?”妈妈问。小君摇摇头。“老师批评你了?”又是一阵摇头。“那是为什么?”妈妈大惑不解。小君的爸爸是H城一家大商场的“老总”,算得上是  相似文献   

9.
女儿渐渐长大了,然而她小时候的几件事却总是叫人很难忘记。3、4岁的时候,她最喜欢让我给她“数骨头”。一有空,她就会跑过来:“爸爸,给我数骨头”我把她揽进怀时。手伸进她的衣服,摸数她的肋骨。她怕痒,我的手刚一伸进去,她便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如果硬要数她有  相似文献   

10.
英英是一个女孩子,现已十四五岁了,可她那粗粗的喉咙,短短的发型,特有的服饰以及她那粗线条的性格、脾气,连她的一招一式活脱脱地却像个男孩,难怪老师和同学们都给她起了个雅号——“假小子”。可不,她一年四季穿着牛仔裤,T 恤衫、茄克衫,她和男孩们一同赛跑、跳绳、打球、追玩吵闹……是什么会使她变得如此的呢?原来,英英的爸爸一直在边疆建设兵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笑     
害怕牧师的小女儿在楼上睡觉,大哭。牧师上楼去问她:“你为什么哭?”“因为我害怕。”“不用怕,有上帝跟你在一起。“爸爸,那你来跟上帝在一起,我下楼去跟妈妈一起睡,好不好?”习惯有个老师上起课来非常无聊,所以一到他的课,同学们都会趴在书桌上睡觉。一天,期末考试刚刚结束,这位老师告诉学生说:“你们现在终于可以轻松地做你们想做的事情了,你们不是一上课就想睡觉吗,现在就小睡一下吧。”全班一阵欢呼,几分钟后,班上的热闹声渐渐降低,老师发现全班的学生竟呆坐着,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于是她好奇地问:“你们今天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字条     
王蕾不知怎地,这一刻任凭张老师嘴巴一张一合,她就是听不进去一个字。“王蕾!”“王——蕾——!”张老师声音很大,周围同学都回过了头,同桌捅了她一下,王蕾才如梦方醒,傻里傻气地站起来:“怎么了老师?”“轰”地一下全班都笑了,张老师也笑了。“干什么哪,这么聚精会神?我是问你这道题怎么算?”噢,原来是老师提问问题。王蕾造了个大红脸。这是王蕾从小到现在第一次上课溜号,她感到难为情。下课,王蕾还坐在那发  相似文献   

13.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就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  相似文献   

14.
例一:洪红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她,科任夸奖她,班主任把她捧为掌上明珠。大概是应着“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俗语吧,洪红所在班级的同学,尤其是后进学生,对洪红也颇有几句微词。如王晓说:“老师就想着她一个,什么好处都是她得,正像她的姓名,‘红’(洪的同音)上加红。”方萍说:“老师就夸她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会  相似文献   

15.
以利沙 《天风》2016,(6):43-44
“你爸爸是传道人”,这句话是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们强调的。她的目的不是要增加我们的自信,而是提醒我们不要犯错,要为“爸爸是传道人”这个身份争面子。尾随着这句话的是:“如果你们不乖,爸爸怎么在台上讲道给别人听啊?”  相似文献   

16.
1小芳的儿子阳阳今年5岁。虽说至今没见过爸爸,但从家里的照片上他知道自己是有爸爸的。“爸爸在什么地方?”孩子的追问常常让小芳心如刀割。有一次,当小芳再次告诉儿子“你爸爸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班”时,阳阳用小手拽紧妈妈的衣裳,两眼直直地盯着她说:“我爸爸是不是死掉了?”听了这话,小芳的心都在颤抖。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师、美学作家张丽钧女士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她接到一位家长充满忧虑的电话,反映她班上一个叫郑亮的学生,最近这几天像着了魔似的,一个人关在小屋里,反反复复地说着“这是不公平的”。她很纳闷:郑亮究竟受了什么委屈呢?第二天语文课上,按张老师几天前的布置,几位同学开始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曹禺的名著《雷雨》,当郑亮自信、从容地站起,带着充沛的感情,朗诵出他分到的周冲这个角色唯一的一句台词“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她心头的疑惑骤然消解———原来,郑亮这几天来“着了魔似的”反复揣摩、玩味、掂量、把握的,正是…  相似文献   

18.
合欢树     
正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相似文献   

19.
一位清秀的女孩走入心理咨询室,看着她憔悴的面容,知道她心中必有难言的苦楚。“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一句关切的话语,她顿时泪如雨下:“章老师,请你帮帮我。”说着她递过来一封信。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意识到女儿有“私心”,是在她6岁生目的时候,那天我给她买了一个大大的很精致的蛋糕,切蛋糕的时候,我和她的父亲破天荒地每人吃了一小块。想不到这下可惹了大祸,女儿先是吃惊地看着我和她爸爸,继而开始生气落泪,又哭又闹,不依不饶……弄得我和她爸爸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隐约猜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分吃了她的奶油蛋糕,难道孩子有了“私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