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萌 《美与时代》2014,(4):124-124
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通过对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的二元冲动及其在悲剧里的融合的探讨,发展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悲剧观。这种悲剧观是尼采整个思想体系重要的基础理论。尼采批判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认为真正的悲剧到了苏格拉底影响下的欧里庇得斯便消亡了。而对于悲剧重生的渴求中,尼采将他的悲剧观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2.
尼采的整个唯意志论哲学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对悲剧的解释来体现的,因此有人认为,尼采悲剧思想是构成他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尼采的悲剧思想主要集中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在此书中,尼采在批判地考察前人悲剧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把阿波罗(Apollo,日神)和狄奥尼索斯(Dionysus,酒神)这两个概念引入悲剧思想领域。前者代表造型艺术,后  相似文献   

3.
外刊学论     
休:“本雅明:历史唯物主义与神学”(Hugh,R.P.,“Walter Benjamin:His-torical Materialism with Theology”,Pilosophies of History:From Enlightenmentto Postmodernity,Chapter8,Blackwell,2000)瓦尔特·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中一位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他将自己归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与所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他认为如果没有神学就不能理解历史,“我的思想是与神学联系在一起的,就像墨水与瓶子一样,它完全被其所容纳。”在本雅明的哲学里,有19世纪超历史主义的因素、尼采的虚无主义、康德对经验的分析、犹太教神…  相似文献   

4.
要理解阿多诺首先要弄明白两大生产、接受条件。第一条可以称之为家系学的,即他与被称为批判理论的几代人一脉相承。阿多诺是瓦尔特.本雅明的学生——据我所知,是其第一个学生——很多问题上他也再度误解了本雅明。哈贝尔马斯是阿多诺的学生,在他身上我们也可发现其对先行理论基本部分的误解——例如尼采与法兰克福传统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与我们通常把现代民主运动看成是历史进步,认为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的观点截然相反,尼采对我们的时代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评判,认为包括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内的现代民主运动,实际上都是对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继承和世俗化而已。基督教的价值在尼采看来是反自然和敌视实在的,这种价值起源于奴隶对高贵的人的怨恨起义,现代民主运动向往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同样也是为了用一个"彼岸"世界来贬低我们生存的"此岸"世界。于是从基督教开始到现在的整个民主运动就被尼采评判为一场贬低生命的虚无主义运动。通过这场运动,大多数人占据了统治地位,生命本能的自我肯定和提高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并受到压制。  相似文献   

6.
本雅明对线性时间观和历史进步论的批判可一直追溯到其早期政治神学。在其政治神学核心文本《暴力批判》中,本雅明将历史描述为连续的暴力,并将这种历史暴力称为"神话暴力"。本雅明指出,"神话暴力"是对真理、合法性和法律的垄断,对历史受难者的压迫,现实的任务在于打破这种暴力的历史连续性。本雅明试图用弥赛亚王国来中止和取代现实的历史进程,其"神圣暴力"的概念正是意欲取代现代国家堕落的"神话精神"。"神圣暴力"是一种超验活动,它超越权力规则,并削弱现存法律体系,而代表着一种更高的原则——未来的正义,是代替集权统治的暴虐与议会民主衰落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齐 《世界哲学》2012,(2):23-31,161
本文以互读的方法试图揭示克尔凯郭尔与尼采面对基督教信仰所采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克尔凯郭尔坚持生存者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而尼采认为上帝的"全知全能"性正是上帝要被杀死的原因;克尔凯郭尔极力张扬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而尼采则批判基督教人本主义的虚妄性和奴隶本性。尼采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上帝正是形而上学式思想的残余,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在根本上是一种"基督教哲学";是尼采彻底颠覆了形而上学,真正使哲学的关注点落实到了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悲剧心理学》的“中译本自序”中 ,朱光潜说他之所以赞成在半个世纪之后翻译出版这部早年的著作 ,“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 ,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 ,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文艺批评家 ,主要靠这部外文著作 ;更重要的是我从此较清楚地认识到我本来的思想面貌 ,不仅在美学方面 ,尤其在整个人生观方面。一般读者都认为我是克罗齐式的唯心主义信徒 ,现在我自己才认识到我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在我心灵里植根的倒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的直觉说 ,而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和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尼采的两个主题——酒神精神和敌基督的思想来源,用文本证据揭露他自由摘取当时德国古典学中狄奥尼索斯传统和圣经语文考证学中的历史批判的基本观点,同时又对他所引用的作者加以激烈抨击。这种现在看来实属恶劣的文风,反映了尼采对古典语文学考证所持的"非历史和超历史"的一贯态度。这种态度的影响在福柯"谱系学"的历史叙事中明显可见。本文以尼采的写作为例,对这种借古典语文学证据"严谨可靠"的名义,宣扬自己主观意念的"历史写作"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0.
尼采的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讲的是尼采在与传统认识论划清界限时所阐明的哲学认识可能性。尼采在1873年的《希腊悲剧哲学》这一残篇中论及赫拉克利特时写道:“他不需要别人,为了自己的认识也不需要别人;他不把别人想要知道的一切知识和其他贤人用心向他询问的一切放在心上。他用轻蔑的口气谈及这聚集在一起提出问题的人,简言之,‘历史的’人们。他在讲到自己时是用表明神谕研究这句话来说自己的:‘我是自己探讨自己和研究自己的’,好象他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一含义不明的律令的实行者和完成者,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克勒讷袖珍版第1卷,第296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