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中道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表述这一思想的概念有“中”、“中正”、“中行”、“中和”、“中庸”和“中道”等。论证这一思想的言论几乎遍于各经,但应当首推《周易》。“《易》尚中和”(惠栋:《易例上》),“《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周易》的中道思想是显然而且系统的。本文拟于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周易》中的这一思想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易讲座》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又是哲学著作。卜筮产生于无知,同时又是对无知的反抗。巫在卜筮中输入有知因素。筮已不可考,可考见的只有卦。《连山》《归藏》二易久亡,仅存《周易》。《归藏》又名《坤乾》,孔子用以观殷道,而《史记》云“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以《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反映殷周二代历史的不同思想基础。孔子著《易大传》,对《周易》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阐发,使卜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质变;并明确指出《周易》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哲学著作。组成《周易》的四个要素是蓍、卦、爻、辞。《易大传》对这四个要素逐一作了详实的阐释。蓍的变化莫测,卦是蓍的记录,蓍与卦是形与影的关系。爻是对卦的进一步发挥。辞有卦辞(象)和爻辞(变)。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中,乾坤二卦居于特殊地位,是一个最大的矛盾统一体,六十四卦的变化发展都蕴藏在乾坤二卦之中。《易大传》的说明,可以看出六十四卦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扶风县黄堆公社云塘大队齐家村出土的西周甲骨刻辞中,有些内容与《周易》有关。(H3[2]·1)是一版龟腹甲,上端刻有“思即于休命”、“思即于永冬(终)”。“休命”与“永终”相当于《易》学中的“两仪”,二者相合,就是见于《礼记·曲礼》中的“假尔泰龟有常”。该版上的另外两条刻辞,内容同于《周易·讼》九四和九二。(T1[4]·1)是一块牛胛骨,上有一行刻辞,命辞占卜“有言”与“毋有言”,“有言”屡见于《周易》卦爻辞,都取象于坎卦。该版上的另外两条刻辞,内容近于《周易·讼》初六和六三。  相似文献   

4.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周易》乾坤两卦的6处卦爻辞作了新的解释,认为《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之“惕”应训为止息;“用九”、“用六”之“用”本字为“通”,应训为全、皆;《坤》卦卦辞应“东北丧朋”在先,“西南得朋”在后,其次序与“先迷后得主”有内在联系,是建立在八卦卦气说基础上的;六二爻辞应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习”本字为“摺”,即折,是说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就能不失败,就能无所不利;上六爻辞“血”本字应为“率”,即首领,“玄黄”应训为病。这些新的训释对理解《周易》乾坤两卦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的“革”字作什么解,整个卦爻辞作什么解,卦爻辞的含义与《彖传》《象传》是否一致,有不同看法,是值得探讨的.倘这“革”字指皮革,即卦爻辞讲皮革,与《彖传》《象传》讲改革的不一致,那末卦爻辞的意义就不大了.倘这“革”字指变革、改革讲,即卦爻辞也讲改革,那末这个卦爻辞就比较重要,值得探讨,看它对改革提出什么经验教训,可供探索,再看《象传》又是否在理论上对  相似文献   

6.
程颐提出"因象以明理"和"得其理则象数在其中"的象义关系,在此基础上融汇《易传》各种解经体例,提出了他的"卦才"说。卦才说崇阳抑阴,尚中正,重时势,注重时、位、才的整体性关系,体现了对王弼易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就诠释实践而言,卦才说能够抓住一卦的主导意义,为解读卦爻辞的所以然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指明了道路。换言之,卦才说为程颐解经提供了沟通卦爻象与卦爻辞的桥梁,使其能够在注解经文时大加发挥自己的理学思想。但不得不承认,《伊川易传》注文往往诠释过度,存在远离经义的问题,这与程颐对卦才说的过度发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渐卦卦象的分析,并考《说文》段注“陂陀曰渐”,得出渐卦取名为渐,当取坡渐之意,进而引伸为渐进之意。又从卦爻象出发,对渐卦的卦爻辞作出分析,认为渐卦的卦爻辞是根据其卦爻象而系出,而且其整卦的卦爻辞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而展开,且其思想与《诗经》中的《鸿雁》等篇不无关系。这或可为进一步解读《周易》古经及其产生时代问题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乾》卦爻辞的思想与周文王克商的整体战略有许多契合之处,如:“潜龙勿用”,与文王根据实力采取战略守势;“见龙在田”,与文王对西土方国的团结怀柔;“夕惕若厉”,与文王小心翼翼地臣事段商王朝;“或跃在渊”,与文王对大邑商发动战略进攻;“飞龙在天”,与文王谋划灭商的战略决战;“亢龙有悔”,与文王认识到攻取之道不可久用;“群龙无首”,与文王设计从武功向文治的战略转移等,皆有相通相合的地方.《乾》卦爻辞与文王克商方略之间的诸多契合表明,殷周之际王朝更迭的沧桑巨变,深刻地影响了《乾》卦爻辞的撰作.其中,文王克商的方略及其过程,应是《乾》卦最为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秦简“易占”与《周易》相应之卦存在的不同卦名来看 ,前者与卦之象义的关系简单直观 ,后者与卦之象义的关系则复杂抽象 ,故秦简“易占”之卦名当即先于《周易》之卦名而存在的殷易《归藏》之卦名。秦简“易占”之占辞中存有与殷易时代不合之数条 ,但其余占辞显然绝非后世所能编造 ,当即殷易《归藏》所收夏商旧有的占筮记录之辞。秦简“易占”虽非殷易《归藏》之原貌和全貌 ,但大体为殷易《归藏》之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邹然《周易》卦辞和爻辞是对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所蕴涵意义的确切界定,即对这些卦体爻符所代表的物象内容、人事现象及其占筮效用所作的文字表述,所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见乎辞”(《周易·系辞》)...  相似文献   

11.
吴澄的《易》学成就,主要体现于其卦统说、卦主说和卦变说。吴澄"卦统说"反映了尚中、尚阳、尚礼的思想,可以比较理想地解释《周易》古经卦序和上、下分篇之由的象数依据,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澄"卦主"说,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乾、坤、否、泰四卦之外,先看是否有坎、离。有坎、离,则以坎、离定卦主; 无坎、离,再看震、巽、艮、兑。卦中有艮、兑,先看是否属十二消息卦。如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中爻为主; 如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上爻为主。震、巽、艮、兑自相重之卦,以上卦定卦主; 震、巽、艮、兑互相合之卦,除颐、大过、中孚、小过外,皆以下卦定卦主。吴澄"卦变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类比逻辑思维。与此前虞翻、朱熹等人的"卦变说"相比,吴澄"卦变说"的卦变来源更加整齐划一,能够更好地满足诠释卦爻辞的需要。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总体而言,足成一家之说。通过对吴澄《易》著的研读,可以认为,皮锡瑞等先生对元代《易》学的宏观评价有可商之余地。  相似文献   

12.
《恒》卦是《周易》中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一卦。文章详细考辨了出土简帛本与今传本《周易》中《恒》卦的异文,认为诸本之间的一些不同更可能是文本差异使然,当各存其是。在此基础上,秉持文辞、象数与义理相结合的路数,提出《恒》卦的主题是人事活动中基于变通的恒久之道问题,其下卦三爻着意于如何立恒守常,而上卦三爻则意在揭示如何因时适变,尚中道而重权变,堪称中国古代经权观的滥觞。与卦爻辞着眼于恒久之"事理"不同,《彖传》从"天地之道"的高度,阐发了恒久之"道理",以"恒"表"道"是先秦宇宙论或道论的重要内容,"随时变易"乃是易学视域中恒道的本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日象四卦解     
日象四卦解乌恩溥《周易》六十四卦中,就星象来说,属于日象的有四卦;它们是:明夷为日,屯卦为日晕,噬嗑为日左蚀,贲卦为日右蚀。现在就这四卦卦爻辞的内涵诠释如下。明夷(离下坤上)明夷,利艰贞。“明夷”,卦名。就星象来说,是日,即太阳。《左传》昭公五年记载...  相似文献   

14.
<正> 如实了解《周易》卦爻辞思想及其与孔子的关系,是正确认识中国思想源头和孔子思想渊源的前题。《周易》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卦画不是语言概念,人们从来没有用卦画来进行思维,它也不是记录思想的工具,而只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卦画的基本符号一、—不具有哲学中阴阳范畴的意义。只是到了战国时期,《周易大传》的作者们才用阴阳范畴解释一、—这一对基本符号,《周易》的卦画结构才第一次得到全面解释。卦爻辞则是周公、召公为了使成王、诸侯及其后嗣子孙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指导史巫将历年存放于“金縢之匮”中的命龟之辞及其他历史文献,加以整理,编写而成的文王、  相似文献   

15.
《焦氏易林》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占卜书,它是从《易经》六十四卦的占卜演绎而来的。按已见于《左传》的占卜方法,当求卦者求得了某卦某爻,对照《易经》爻辞找到对于这一爻或“吉”或“凶”的解释还不够,如果这一爻是阳爻,就变它为阴爻,反之,阴爻变阳爻,一爻之变,整个卦体也就变了,此卦变成彼卦,再从彼卦彼爻查对其爻辞,以该条爻辞与前一条爻辞相互参照,为求占的最后结果。在筮法上,以初得之卦为“遇卦”,以变爻而得之卦为“之卦”,因此《左传》中就多见如“遇《归妹》之《睽》”、“遇《明夷》之《谦》”等等的占筮记录。汉以前,占卜结果都以《易经》原来的卦爻辞为据,到汉朝后,有的《易》学家根据《易经》原有爻辞,经过细密的思考,大胆的发挥,重新编撰一批新的占卜辞,《焦氏易林》就是一部这样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卦变在易学史上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卦变存在,有人否定卦变存在。承认和否定卦变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彖传》的态度,即《彖传》是否具有解释卦爻辞的权威性。如果认为解释卦爻辞不能离开《彖传》的提示,那么,不承认卦变就站不住脚。《彖传》有很多爻变的提示,纵观历代《易》注,不承认卦变者几乎都注得模棱两可,甚至作者自己都不知所云。不承认卦变的存在,就不符合《周易》卦爻辞成书的实际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卦变引发的象的变化,才能把卦爻辞每个字的来源讲明确。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其《师》卦中含有丰富的兵法思想。正确理解《师》卦与《孙子兵法》的关系,对于理解《周易》的内容以及《孙子兵法》思想的来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首先就《师》卦中蕴涵的丰富的兵学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它提出的有关战争的“师(众)”、“贞”、“律”、“左次”四大原则,深深影响了后世兵法,尤其是成为《孙子兵法》核心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了《师》卦得以影响《孙子兵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孔子《序卦》充分发掘和补充了《周易》丰富的辩证思想。就“理”言,发掘出乾坤咸恒既济未济等的卦序排列内涵;就“象”言,勾勒出六十四卦按“错对”、“综反”的原则排列,强调阴阳静态和动态二气交感的矛盾统一规律和现象。同时,《序卦》作为一篇文字写定范本,能避免上古时期因简牍散乱而错排六十四卦,影响后人对《周易》义理思想的理解和阐发。由此,充分肯定《序卦》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否定前人认为《序卦》“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易经》作为占筮之书,是一个蕴涵有深刻哲理的、独特的认识系统。之所以独特,不仅是因为其以“象”为思维符号,更在于其卦象、卦爻辞和爻数的紧密结合方式。倘若《易经》只有六十四种卦象而没有附着于每卦下面的那些卦辞和爻辞,那么这些卦象充其量只是一些线条刻画或几何符号,它们有什么意义?不可得而知。这正如现在考古者在一些洞穴中所发现的某些壁刻图案一样,不知它们的意义、所指何在。但有了卦爻辞后,《易经》这些线条符号就成了卦象,就取得了“象”符号的认识论意义和价值。同时,倘若不把现在我们称为卦、爻辞的这些文字附着在这些卦…  相似文献   

20.
《文言传》为何以“文言”名篇,历代学者论述各异。陈鼓应“文”本于“天地之文”的观点颇有启发性,但过于简略。“天地之文”是“文言”之“文”取义所本。《易》中有天地之文,亦有人文。天地之文即天地生物、成物之象,人文是圣王法天牧民,使天地生机昌茂、万有和谐有序之象。《文言传》以“文德”贯通天地之文与人文、天地之道与人道。“文德”即易道生生之德,其所反映的深层精神品质即“仁”。乾坤二卦作为生生之本,最为集中地体现了生生之易道、天人贯通之“文德”,故阐释乾坤二卦德义之辞题曰“文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