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在国际上也发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总结和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不仅将对中国的四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会对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孔子的故乡曲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拥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宝库。孔林、孔庙、孔府、鲁国故城遗址和少吴陵、周公庙、颜庙、梁公林、孔子出生地尼山建筑群以及夫子洞(坤灵洞)等,均系稀世文化古迹;数十万计的孔府档案以及历代碑碣和汉画像石刻、出土文物,也是世间瑰宝。因此,曲阜是研究孔子,考察东方文明的天然博物馆。有鉴于此,本会本着扎根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我在研究日本古代都城是模仿中国都城原型的过程中,发现从藤原京、平城京遗址中出土的许多木简和陶器上的墨书习书也与孔子学说的东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结合日本考古发现谈谈孔子学说东传及影响。一孔子的思想核心和政治主张,主要集中反映在由其弟子们所辑录的《论语》一书之中。《论语》的东传,实际上就是孔子学说的东传。现在看来,孔子学说在日本的传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和渠道,这在文献上是有案可稽的。据现  相似文献   

3.
<正> 《论语》传入日本与释奠之礼孔子的学说成为儒教以后,传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在安南、朝鲜、日本等亚洲地区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影响,在十七世纪以后,又通过耶稣教教士广泛地介绍到欧洲。在这里,关于孔子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做一点简单的叙述。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百济之王仁(和迩吉师)来日本,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这是汉籍传入日本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1949年以来研究孔子的历史,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线,形成了三个时期。即研究的开展时期(包括试探和专题论争两个阶段),灾难时期(包括横扫和围攻两个阶段),兴盛时期(包括呼吁、拓展和倡导三个阶段)。研究遭受过摧残,但未曾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孔子思想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太深。正因为这样,三个时期所论争的共同性问题,都集中于评价孔子学说的性质及社会作用,其中包括孔子学说的阶级属性及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评价,关于孔子哲学思想的性质,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评价,关于孔子思想的历史作用等。这些问题的讨论虽然有进展,但不同观点的分歧和对立仍然存在,只是研究和争论的中心,现在已经转移到孔子思想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其中又以探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为当前的热门话,在理论上出现了如何发掘和利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的商讨,对“批判地继承”的命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解说。笔者认为,对于孔子思想等历史文化遗产,可以着重提倡:在创建中吸收、改造。已经有些专业学科在进行创建中吸收、改造的尝试。今后中国大陆对于孔子的研究,可能会出现一个在各种文化形式的创建热潮中进一步开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正> 《古史辨》派是我国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历史学派,他们以考辨古书上的古史为神话传说而闻名,孔子虽不是他们研究的重点,但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所作的一些研究和评论,其识见有它独到之处,体现了这个学派的特点,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孔子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侧面。在孔子研究史上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古史辨》派对孔子的研究及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历来尊孔与反孔的评论,二是还孔子事实的真相;三是对孔子学说的评价。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对孔子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历代评价有褒有贬,或奉为圣人,或抑为枇糠,但不论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曾经对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和观念形态产生过重大影响,却是客观事实,亟需当代学者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却是仁智互见。如果要在研究中得出尽量与孔子本人的观点相一致的看法,就必须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整体的、历史的角度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评价。下面本文将对孔子思想的核心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道德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民本主义和天下为公的思想。研究孔子要善于取其精华。历史上有两个孔子,一个是被歪曲的孔子,一个是孔子本人。孔子的孙子和西汉的董仲舒都歪曲过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宋代理学家吸取佛教教义对孔子进行歪曲,后来也不断有人对孔子作这样那样的歪曲。研究孔子要对孔子的著作做慎重的考辨,要把歪曲的纠正过来。例如《论语》上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实际上是民本主义思想的表现,是说人民同意、赞成的要“由之”即听从,人民不同意不赞成的要“使知之”即  相似文献   

9.
<正>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结束之后,转眼间,又经过了十一年的岁月。1973年的夏天所开始的激烈“批孔”运动,在今天看起来,的确就像是一场恶梦一样。当时,孔子被当作是大恶人,不允许辩解。然而,当时的日本孔子研究,则是抱着冷静的态度。大致说来,日本学者对孔子都抱有好感,可是又认为从孔子以后开始的儒教,对整个漫长悠久的历史而言,却是功罪相半。特别认为儒教的道德学说,因其不能和新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它视为是古老的封建伦理,而对它敬而远之。“批孔”运动时,我所考虑的,乃是孔子  相似文献   

10.
一老子朴素辩证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关系老子是春秋末年楚国人,他与孔子,少正卯,邓析等大概都是同时,并且与他俩在关于名实问题上也有过论争。孔子特别向老子问过“礼制”的名实问题。据庄子天运篇说:老子与孔子还论过“道”的问题,老子认为“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他告诉孔子说“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这话与孔子所说的“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的名实观念,恰是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人学思想探析孙聚友一、儒家人学思想的产生发展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其理论学说,之所以能够在其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作用,是因为它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契合人类自身生存完善的思想精华。而儒家的人学思想,则是集中...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今天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召开,来自世界四大洲的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者,聚集一堂,切磋学术,共叙友谊,这是令人高兴的盛会!特别是新加坡的贵宾王鼎昌先生和吴庆瑞博士,出席开幕式,给会议增添了光彩!我向到会的来宾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学说,影响最深远。中国在世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研究孔子呢?我认为,对孔子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考察和研究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起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教育学说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究竟起过哪些进步作用,又有哪些保守的消极因素;孔子学术思想中哪些是民主性的精华,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对这些问题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科学分析。今天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们既反对采用民族虚无主义态度,把孔子打入十八层地狱;又反对把孔子捧上九天,成为至高无上的“神”;而应该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孔子以历史的本来面目。研究孔子最好的方法是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科学方法,即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和去其封建性的糟粕的科学分析的方法。在运用辩证的科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孔子学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这样五个问题:(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具体分析和区别孔子学说  相似文献   

14.
<正> 1989年9月24日至27日,由山东孔子学会发起、组织的“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省城济南举行。来自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近七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讨论会收到论文、资料二十余篇。讨论会期间,学者们围绕“孔子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儒学与现代化”以及如何认识和评价现代新儒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切磋讨论。一、孔子、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荀子·劝学》不仅开篇的论述别具深意,暗示了荀子的教诲是对"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说的,而且整个篇章全面继承和阐发了孔子的"君子学"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孔子"由礼行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荀子承续孔子的思想见识,既区分无心向学的人与有志从学的人,又辨明立志向学者的德性或知性品级的差异,强调对不同德性品级的人应该实行不同的教诲。由此进一步,荀子不仅揭示了成为士君子的修学途径与内容,而且指明了有志学人从学受教的原则,即亲贤师与隆礼义。荀子希望通过礼义教化培养出德行完美的儒家士君子,并谨防有志学人因不懂得修学礼义而误入歧途,学成了一个陋儒或散儒。  相似文献   

16.
自西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受到推崇,孔子被尊为圣人。明清时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穆斯林知识分子在用汉语阐释伊斯兰教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孔子观。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尊重孔子,但对有关太宰嚭和孔子的对话内容作了取舍和发挥,认为孔子听闻的"西方圣人"是至圣穆罕默德;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把孔子纳入圣人之列,但在至圣穆罕默德之下;马德新认为东土圣人言人道,西土圣人言天道,各有自己的职责;唐晋徽提出孔子是今世完人、穆罕默德是后世完人的思想。对待孔子的态度,反映了明清时期穆斯林知识分子在宗教信仰和社会现实之间努力寻求一个合理关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7.
论荀子对孔子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人思想的每一次发展,都是特殊视角上的有选择的发展,因此“发展”有时就是修正。长期以来许多文人学士都把荀子看作是孔子学说的传人,虽然这一观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质疑,但仍有不少学者坚持把荀子划入儒家的范畴。笔者认为荀子只是把孔子思想中尊君和等级的内容向...  相似文献   

18.
<正>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作用。它向人类提供了为学、为政、为人、为道的许多基本理念,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共鸣。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儒学社团和专家学者齐聚儒家圣地曲阜,举行第二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隆重纪念儒学创立者孔子,认真学习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其历史地位决定了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评价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粉碎“四人帮”以后,孔子研究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民主讨论的局面。近几年不仅发表几百篇专题学术论文,而且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问世,这些论文和专著反映了孔子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近年来研究孔子,主要集中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这是关于孔子属于哪个阶级、维护什么社会制度,他的思想是保守、还是进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看法:1.有人认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革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六经与古史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已经是一个无须论述的问题,但他在古代史学方面的贡献和作用,很少有人注意。这是由于他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同时其史学贡献在后世又为经学所掩。为了说明古代历史的真相,有必要将这一段被深埋的史实发掘出来,以为古代史学史填补一项空白。相传“六经”为孔子所修定,这个说法久已受到怀疑,但“六经”系经过孔子而传授下来,是无可怀疑的。旧日有“六经”皆史说,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章学诚持之尤力(《文史通义·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