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222名青少年进行六个月的追踪测查,以探讨父母自主支持、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前、后测父母自主支持均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前、后测父母心理控制均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3)前测父母自主支持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前测网络成瘾也可以预测后测父母自主支持。(4)前测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但前测网络成瘾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父母心理控制。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因素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手机使用频率后,父母心理控制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环境敏感性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高环境敏感性的人,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对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元认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宁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4,27(6):1356-1359
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元认知的特点.从元认知的角度揭示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机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元认知水平包含有七个因素,并且其总水平与网络成瘾有显着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的诊断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网络成瘾的心理测量评定、临床评定和诊断、心理行为治疗和临床药物治疗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问卷和量表是诊断网络成瘾最直接和主要的形式,同时也出现了结合临床精神病学特征诊断网络成瘾的研究.对网络成瘾的干预和治疗主要是心理行为治疗,临床和药物的治疗还比较少.最后对现有诊断和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个体所处的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伴背景中单个或少数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多个背景中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累积风险模型和动机心理学理论,考察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被满足的情况)和积极结果预期(个体对网络使用诱因大小的判断)在其中的并行和/或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5所中学的998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呈"负加速模式")。(2)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表现出"梯度效应"),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3)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提升积极结果预期(呈"负加速模式"),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4)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两条并行路径完全中介。上述结果表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需要和诱因两种动机力量一"推"一"拉"的合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学生网络使用可满足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对网络成瘾者的深入访谈发展出与大学生网络使用有关的心理需求结构,编制了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分别选取418名和1183名大学生对问卷进行预试和正式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由权力、认同、迎接挑战、人际交往、逃避现实、自主、认知和成就等8种需求构成,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结构合理,模型拟合较好;(3)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心理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4)网络成瘾大学生和非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现实满足程度显著低于非成瘾大学生,而网络满足程度显著高于非成瘾大学生,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这一结果同时提示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中可能存在心理需求网络满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汉地区118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程度及其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满足程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更多而现实满足更低,但两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满足的相关高于与现实满足的相关,但非成瘾大学生不存在这种差异;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高但网络满足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低,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低网络满足高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心理生活质量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70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生活质量与网络成瘾、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网络成瘾正向预测学业挫折感、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心理生活质量负向预测学业挫折感;(3)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业挫折感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从研究主题的角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与国外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成瘾方面,同时也在网络欺负、网络亲社会行为、网络自我表露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存在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研究内容深度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结合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特点和时代发展与变迁,本文从大数据、新媒体、电子竞技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方向,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学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作用,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本讨论了网络成瘾的症状、危害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让人们能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避免产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合运用心理测评、深度访谈、脑事件相关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多层面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系统、深入研究网络问题的成因、病理心理机制、评估方法及心理干预方法等多项课题。依据得到的人群调查数据、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测量结果、脑电与心电的生理心理学数据,同时结合临床干预疗效评估,提出研究结论:(1)使用谱系概念对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进行分型,并制定分型标准与评估方法;(2)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提出“失补偿”假说揭示网络成瘾形成过程;(3)提出“注意功能易化机制”从脑功能水平揭示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4)制定“系统补偿综合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团体、家庭、个体及家长干预等多项心理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本能的视角审视网络成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是伴随社会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已引起很多学者对其成瘾机制的关注与研究。以心理本能为审视视角,从精神分析的本能、个性、感觉寻求、生物本能等对网络成瘾进行成因分析,深入探讨网络成瘾的内在机制,为应对防治成瘾行为提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干扰可分别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于网络成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量表,相应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不够成熟,有关的理论解释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众多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理”整合模型也许能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网络成瘾者的大脑活动变化规律,网络虚拟情境的特征及其与上网行为、个性特征等的交互影响,以及网络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识别等问题,将是今后网络成瘾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研究概述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叶新东 《心理科学》2004,27(6):1446-1448
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当前行为成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网络成瘾研究。文章在介绍成瘾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网络成瘾界定的主要指标和方法.同时对当前网络成瘾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波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5,28(1):32-35,31
成瘾的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因果网络系统.有三种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综述了成瘾的脑机制和遗传基因观。心理学模式主要介绍成瘾人格的研究现状,以及成瘾的强化观。社会因素则阐述了创伤性事件、父母及同伴压力对成瘾的影响。本文支持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瘾行为的发生,以期从成瘾易感和维持因素的探析上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P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中令人堪忧现象,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和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现场实验方法,探索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通过该模式辅导训练,实验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自尊、感情与社会孤独、认知情绪调节等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改善.这表明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模式对矫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目的为探究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网络购物成瘾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通过运用临床暗示学习原理,在放松训练中输入正确的程序性知识,成功地使一名网络购物成瘾女学生真正做到"想放能放下"。验证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对网购成瘾问题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发现心理渴求机制的紊乱是尼古丁成瘾的核心机制之一。线索暴露是探索心理渴求与尼古丁成瘾关系的重要研究范式。但最近研究者提出该范式较难区分事件性渴求与背景性渴求,导致无法清楚定位渴求在尼古丁成瘾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对不同成瘾概念、作用机制和生理基础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事件性渴求与背景性渴求两者在维持成瘾行为上的确存在不同的作用路径。未来研究应改进实验范式,分别探讨两种心理渴求与尼古丁成瘾的内在联系,完善心理渴求与尼古丁成瘾的关系模型,为尼古丁成瘾的治疗和干预等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