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十字歌     
刘庆云 《天风》1995,(4):42-42
清朝康熙皇帝(1661—1772)他写了基督受难即景诗,俗称康熙十字歌。从这歌揭示了康熙曾熟读“四福音”。  相似文献   

2.
孙廷林 《法音》2023,(12):37-43
以牛设喻是佛讲经时中常用的手法之一,禅宗文献中《牧牛图》以及因《牧牛图》而出现的相关诗词、偈颂甚多,其思想内容、宗教意涵、文学特质等受到研究者重视,相关研究成果甚多。全州人谢允复编纂、康熙二十一年(1682)成书的《湘山志》收录有十首《牧牛歌》,这些《牧牛歌》系出于晚唐湘山宗慧禅师名下。[1]近年来,台湾学者蔡荣婷考证这十首《牧牛歌》为唐代作品,冯焕珍、林琇亭等予以采信,并据此认为是探究禅宗牧牛主题的作品。这十首《牧牛歌》的来源、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3.
主持寄语     
本期发表的《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流传甚广的一首女尼《悟道诗》。这位尼师虽不知是何时、何方人氏,但悟道诗写得确实很好,很有禅意。谱曲者是四川广安市的伍光芹居士,伍光芹居士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对梵呗清歌栏目特别热心,常给我们写信并投稿。 前些日子他给我来信,提到自己喜欢哼唱佛教歌曲,并且谱了几首寄给本刊,我把他以往寄来的几首佛曲一起拿出来又看一遍,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谈一谈,既作为对伍居士的回复,也想与广大读者作探讨。 1999年4月伍居士曾谱写了“悟道诗。集句诗。忍耐歌、走马灯诗、清平调、清…  相似文献   

4.
新月 《天风》1996,(7):21-23
有一首很著名的圣诗《夕阳西沉歌》(被选入《赞美诗(新编)》第153首),其中诗的第4节是这样写的:有主赐福,仇敌何须畏惧?泪消苦意,病痛也无足虑;坟墓威权,锋芒今在何处?我仍欣然得胜,主若同居。短短的几句诗,却与我的心灵产生共鸣,轻轻地唱起来。  相似文献   

5.
汪维藩 《天风》2010,(11):52-53
<正>(六十三)扶我事主终身我曾给自己立下过两条规矩:写诗,无灵感不写,口号诗不写;想要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我一生写的诗并不多,仅30首左右。但几乎每一首都是蘸着眼泪写的,《辞别母校》尤甚(以下简称《辞别》)。写《辞别》的时间,是  相似文献   

6.
著名文学家邓友梅先生一九八三年写的著名小说《烟壶》,曾轰动海内外。这本书的一开头,便有一首诗介绍二十世纪初北京一带的里画壶名画师。这首诗写道:“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写小说免不了虚构,这个乌长安便是虚构的。而其他三位,都确有其人,也确实是名画师。这三位中,马少宣先生,是回族穆斯林。  相似文献   

7.
徐晓鸿 《天风》2011,(2):24-26
根据方豪教授的考证,在这本《闽中诸公赠诗》中,有几位文人可能已经人教,其中潘师孔(生卒不详)、苏负英(生卒不详)、林一儁(生卒不详)均被称为"教友",故列入其所作的传中,一定程度上这些诗歌也可以看作是"天学诗"。传教士艾儒略著《圣梦歌》时,潘师孔与苏负英曾负责校阅,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11,(4):27-29
三、不能确证的康熙御制诗歌与上述可以考证的诗歌不同的是,后世还出现了一些据说是康熙写的与基督教有关的御制诗,这些诗歌似乎反映了康熙不仅对基督教有好感,甚至有了成为基督徒的可能。近来,网上也有不少朋友转帖热炒此事,但站在严谨的角度看,这些诗作不仅不能证明出自康熙之手,甚至是后世的伪作。例如(《生命之宝》的书法碑帖呈现于二十世纪初,但出处不明,这种工整的行书体全无康熙书法的神韵,连对康熙字体的模仿都够不上,有些韵脚也有问题,其诗如下: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德国文豪歌德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劝你,亲爱的朋友, 首先把逻辑来研究。你的精神受着良好的训练, 如在西班牙的长靴里一样紧衬。它将小心谨慎地前进, 循着思想轨道,多么方便; 即使邪途歧路满眼前, 它也不会东奔西窜。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最好“首先把逻辑来研究”。因为只有这样,面对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生活素材,才不致被满眼的“邪途歧路”所迷惑,才能  相似文献   

10.
[注释](1)雍正:爱新觉罗·胤帧(1678-1735)年号。胤祯,满族,清朝第三代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四子,公元1722-1735年在位,庙号世宗。他对佛法修持严密,悟入深远,自号“圆明居士”,若有《御选语录》等书,康熙四十一年二月,他曾以贝勒身分随同康熙皇帝至五台山,这里的八首诗就是  相似文献   

11.
一、题解 1927年,国学大师王静安先生沉湖死殉后,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教授之一的陈寅恪大为震惊,写了一首诗和一幅挽联以示哀悼。诗是一首七律,其中第三联写道:"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十多年前初读这首诗时,感触颇深,尤其是"吾侪所学关天意"一句。短短七个字,既道出了陈寅恪等人心目中学问的崇高地位,也道出了他们对学问所承担的那一份终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略说四气诗     
正古代有一类型的诗叫四气诗,亦称四时诗,是将春、夏、秋、冬四字按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各写该季景色。四气诗的形式皆为五言四句两联。现存的四气诗,以南朝宋王微写的为年代最早的: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此诗首句写春季草木开花,依次则夏季树木浓荫,秋季秋风萧瑟、鼓瑟吹笙,冬季瑞雪纷飞、饮酒眺赏,四季景色皆备,语言简练传神。  相似文献   

13.
十字架赞     
十字圣架,一首挚爱的歌,谱写天主圣子血的祭献和苦难历程,在加尔瓦略山上立起,血祭从此在世界各地举行,这歌响彻神州大地。 十字圣架,一盏灿烂的明灯,烛照心灵的幽暗,驱散寰宇的阴影,指引世代信众前进的行程。 十字圣架,一团燃烧的火焰,摧毁魔鬼千年的枷锁,燃起爱之圣火,炽热每一颗冰冷的心,酷刑和血剑改变不了他(她)们的忠贞。 十字圣架,基督爱的永恒见证,永屹于普世教堂之顶,把圣宠带给善良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君子竹     
曾读过一首宋金时期的《咏竹诗》:“生死挺然终抱节,荣枯偶尔本无心。比肩耻于蒿莱伍,强项不容冰雪侵。”心中甚是喜爱,便把它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闲来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陆游是一位非常热衷诗歌创作的爱国诗人,他曾自称在"六十年间万首诗"。在诗人数以万计的诗作中,我们发现诗人的很多咏物诗多以梅花为意象,在诗中,他或抒发喜爱惆怅之情,或表达个人爱国之志,或说明客观事理,称得上是句句系梅,处处写己。  相似文献   

16.
雪峰 《天风》2012,(5):44-45
耶稣出生后的第40天,父母将他带到耶路撒冷,"要把他献与主"。才到圣殿,就遇到一位"又公义又虔诚"的老者——西面。由于"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加之又"受了圣灵的感动",西面一见耶稣,就认出这正是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尽管此时的耶稣不过是一个满月不久的婴儿,不由得吟起诗来,后世称之为"西面颂":"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  相似文献   

17.
盆景的雅趣     
正生活无处不美,空余闲暇,临窗而立,面对阳台上的一方盆景,品赏雅玩,自得其乐,别有一番意趣。盆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康熙在《咏御制盆景榴花》中写道:"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苏东坡可谓盆景发烧友,写了好几首赞美盆景的诗。"五峰莫愁千峰处,九华今在一壶中;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中。"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一位叫北岛的诗人曾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的确,生活是张网,那么,生活在网络中的女人是什么心态呢?在 Internet 铺天盖地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时代扑面而来,人们把它叫做 E 时代。E 时代造就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20,(5)
正一、《心海集》写本情况及内容《心海集》(S.3016、S.2295)是唐代流传于敦煌地区的禅诗集,也是敦煌禅宗诗偈中篇幅最为浩繁的集子。诗的主旨为劝人修道成佛,通篇语言质朴无华,写的都是如何参禅,如何精修,如何成佛。它是一部已经散佚的唐代佛教诗歌集,唐宋以来的公私书目均未著录,仅存于敦煌写本S.3016与S.2295。其作者和编纂者,亦都不可考。S.3016写本首全尾缺,双面书写,现规格为25.5×255.5cm。由六张纸粘合而成,先粘后写。正面抄写《太上元阳经第十》,有尾题,首残尾缺,正  相似文献   

20.
计文 《天风》2011,(6):1-1
美国奥克兰市年近90的康平(Harold Camping)曾预言,今年的5月21日为"世界末日",世界将出现犬规模的地震,全球将进入毁灭的边缘,人类文明将受到重创。"世界末日"之后的153天,也就是10月21日,世界将彻底不复存在……此言一出,美国一些深信康平"预言"的信徒,纷纷辞去工作,来到他创办的"家庭电台"奥克兰总部外扎营,等待审判的到来。然而,当5月22日清晨的阳光依然亲吻大地时,那些可怜之人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与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