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便在当今,僧人的源系也大多出自禅宗门派,正如古人云:临(济宗)天下,曹(洞宗)半边。禅宗名山、名寺多矣,而云南的鸡足山从古代成名至今都是一座梵刹林立的佛教名山、禅门重镇。云南鸡足山地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宾川、洱源、鹤庆、大理三县一市,距离宾川县城西北方向30公里,距离大理市70公里。全山方圆100多公里,主峰海拔3248米,森林覆盖率达85%。鸡足山于1981年被列为云南省自  相似文献   

2.
寺院的常住碑记不仅明确寺院对寺田的所有权,而且也记载了寺田应该缴纳的租税。本文依据云南鸡足山主要寺院的常住碑记所记载的租税额,结合当时云南平均每亩民田的租税率,估算明末清初云南鸡足山寺田的总面积约在4至5万亩之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其中既体现了中国禅宗"心"的宗教形成的脉络,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的形成。本文就"拈花微笑"、禅宗传法世系的确立与禅学向"心宗"的过渡之互动关系略做探讨,并以此来说明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形成的佛教中国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公元1943年,国画大师徐悲鸿带着对佛教文化无尽的景仰和期待前往佛教的发祥地——印度朝拜,但他看到的是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和一片凄凉的景象,满心的期待和热情陡然化为乌有,于是取道西南回国,一路伴随他的自然是失落和迷惘。当他顺路参访云南宾川鸡足山时,这位常常以美仑美奂的国画让世人啧啧称奇的大师却被鸡足山神奇美丽且充满浓郁佛教氛围的景象震惊得瞠目结舌,镇定回神之后,他欣然提笔泼墨,写下了“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的诗句。这首诗不仅是一代大师徐悲鸿对云南宾川鸡足山秀美风光的赞誉,更是对鸡足山作为大迦叶结茅入定的…  相似文献   

5.
唐思鹏 《法音》2005,(5):43-43
本刊讯5月2日,云南鸡足山金顶寺张灯结彩,隆重举行惟圣法师升座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及海内外嘉宾数千人参加了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刀述仁居士及地方党政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净慧法师为惟圣法师送座。鸡足山金顶寺位于云南大理州宾川县,海拔3240米。寺院创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清光绪年间,虚云禅师曾在此山驻锡。鸡足山主峰名天柱山、四观峰、金顶等。据说明朝末年,昆明太和宫(道教)的金殿搬迁至鸡足山的主峰上,因而寺院始名金顶寺。“文革”十年浩劫中,金顶寺除楞严塔仅存,其余的殿堂、佛像和文物几乎毁坏殆…  相似文献   

6.
虚云老和尚被称为是近代高僧,禅宗泰斗。他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对近代中国佛教的振兴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和尚为了振兴中国佛教历尽艰辛,殚心竭力,任劳任怨。他一生的业绩可谓功追往圣,德迈时贤。他一生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指难胜屈,数语难表,兹仅以他对中国云南佛教的贡献而略作概述。老和尚对振兴与发展云南佛教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在云南共有26年,鸡足山14年、昆明12年,可谓与云南宿缘深厚。  相似文献   

7.
高奣映著、增瑞校注本《鸡足山志》(以下简称“校注本”)现已出版。自明至今,《鸡足山志》共修了六次,即明代徐霞客《鸡足山志》、明末清初大错和尚《鸡足山志》、清代范承勋《鸡足山志》、高奣映《鸡足山志》,近代赵藩、李根源《鸡足山志补》和现代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鸡足山志》。除前两部志已经没有存本外,其他四部均存。其中高奣映著《鸡足山志》既征引徐霞客和大错《鸡足山志》,又有很多清代史事据范承勋《鸡足山志》编纂,内容较范《志》更详实,而且增加了“风俗”等项目,可谓集此前《鸡足山志》之大成。另外,从赵藩、李根源《鸡足…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4,(6):25-25
本刊讯4月6日至7日,云南鸡足山佛教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祝圣寺召开,来自全山所属寺院的49名代表出席会议。云南省、大理州两级佛教协会的领导和大理州、宾川县有关部门的领导莅会祝贺。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居士,宾川县委邹子卿副书记、县政府黄文山副县长、县委统战部杨树荣部长、县宗教局晏荣局长与会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演诚法师代表鸡足山佛协第九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鸡足山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演诚法师当选为会长,常应法师、惟圣法师、宏宝法师为副会长,惟圣法师兼秘书长,果清法师任副…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     
云南佛学院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2004年12月11日,我国第一所集佛教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为一体的云南佛学院在昆明市曹溪寺举行开学典礼。该学院本部现已招收汉传、藏传、南传三部派学员90余人,设在大理鸡足山的尼众部已招收比丘尼学员30余人,设在西双版纳的分院已招收学僧10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11月29日上午,由云南省大理市鸡足山佛教协会举办的"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在鸡足山祝圣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省佛协副会长淳法、崇化、都罕听,秘书长雷劲,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惟升、惟圣、道兴,鸡足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演诚,鸡足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3年4月12日至15日“中国宾川鸡足山佛教论坛”在佛教胜地云南省宾川县鸡足山宾馆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云南省宾川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学者一共12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山西、浙江、江西、陕西、四川、贵州、重庆、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的著名学者有黄心川、方立天、杜继文、楼宇烈等,会议收到论文78篇,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大家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见解精湛,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次会议论文主要分为三大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关于…  相似文献   

12.
鸡足山(又名鸡山、九曲岩、九重山、青巅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城(金牛镇)西北40余公里处,她西面苍山、洱海,北带金沙江,西北与玉龙雪山遥遥相望,其山势中耸平顶,三方各有一峰伸出,后拖一岭,形如鸡足,故名“鸡足山”。 鸡足山风景秀丽,素有“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满山碧绿,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奇花异草,  相似文献   

13.
“鸡足山中,迦叶持衣待弥勒;心灯会上,宗门泰斗仰虚云。”鸡足山虚云寺的这幅门联,对鸡足山佛教作了极好的概括和点睛。确实,在鸡足山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璀若群星的历代祖师群里,最为海众尊仰熟知的,当数开山祖师迦叶尊者和近代中兴祖师虚云老和尚(1840-1959)。  相似文献   

14.
一、佛教圣地鸡足山的缤纷光环 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誉南亚、东南亚著名的佛教胜地,是世界佛教禅宗的祖庭和源流地之是南传、藏传、汉传佛教的交汇地,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前列三支,后拖一岭,形似鸡足之形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6日上午,云南临沧耿马孟定洞景佛寺隆重举行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祈福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祜巴龙庄勐长老、诏等傣法师、副秘书长桑吉扎西,云南佛教协会副会长召库玛国宛长老、都罕听法师、崇化法师、秘书长雷劲、副秘书长康南山,临沧佛教协会会长提卡达希法师,德宏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召系利法师,大理鸡足山佛教协会会长宏盛法师,保山佛教协会会长妙光  相似文献   

16.
闵小艮,道名一得,原名苕,字补之,一字小艮,自号懒云子。吴兴(浙江省吴兴县)人。生于乾隆戊寅(公元1758年)十二月初二日,死于道光丙申(公之1836年)十一月初十日,享年79岁。他是全真道北宗龙门派第十一代道士,曾先后师事高东离,沈一炳(名真扬,化号太虚)与云南鸡足山黄真人,著有《古书隐楼藏书》、《金盖心灯》。其主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17.
虚云大和尚是近代影响最大,最受尊崇的佛门大德之一。他不仅道行深湛,而且一生勤苦奔波,中兴六大名刹,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对近代佛学之复兴,贡献甚伟。他~生中的最大功德之一,就是重兴鸡足山边叶道场。鸡足山在云南省大理州宾}!D县,山势雄伟,景色壮丽。相传达叶尊者在此受农入定,故佛教界尊为“迎叶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齐名,地位崇高,在东南亚尤享盛誉。鸡足山佛教鼎盛于明嘉靖至清康熙约二百年间。此时期有大小寺庵静室近三百座,僧人逾千,建筑宏伟,名僧辈…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0日至23日,妙峰山历史文化研讨会在云南大姚举行,来自北京和云南的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妙峰山德云寺,以及云南僧人彻庸的事迹与思想等做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学者认为,云南大姚妙峰山之德云寺在云南佛教中据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是根据《华严经  相似文献   

19.
唐思鹏 《法音》2005,(5):43-44
本刊讯5月3日至5日,由云南佛学研究会筹办、鸡足山佛教协会主办的“禅与现代”佛学研讨会在云南宾川鑫亚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刀述仁居士及宾川县主要党政领导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各地佛教院校和部分高校的法师和专家学者近一百人围绕“禅与现代”这一主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会议共收到40多篇论文,如四川大学陈兵的《关于当代禅宗的省思》、云南师范大学李广良的《现代性与禅——从中日比较的角度看》、云南大学张一方的《实证佛学和现代科学》、《法音》编辑部唐思鹏的《试论佛学“四化”在禅修中的意义和价值》、中国…  相似文献   

20.
寒月 《法音》1994,(10)
这次到云南宾川县朝礼鸡足山后,我来到中缅边境的腾冲县。因为经常有缅甸华侨僧到这里挂单和旅游,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不少有关缅甸上座部佛教的生活情形。据说缅甸现有僧侣二十五万多,到处佛塔林立,僧众还保持佛陀时代的赤脚托钵生活习惯。以前只从有关文章中知道一些上座部佛教的情形,现在来到靠近缅甸边境的地方,不禁有欲往一睹为快的心情。也许是为了了这个愿吧,于五月初我便动身前往缅甸进境的木姐、南坡和八莫县洋人街旅游一趟。缅甸人民对出家人是特别尊敬的,正如有的文章介绍的一样。我从木姐乘车往南坎,他们知道我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