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校本《岭表录异》是在武英殿聚珍本的基础上校勘而成。该校本体现了鲁迅对岭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本质和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自然观的准确把握。该书之中的"铜柱"条记载了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及其文化,整体上把握住了古代铜鼓的形制、族属、起源及其承载的南方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产生于巫风傩俗盛行的南方边疆远古部族社会的古代铜鼓,具有象征"社"稷疆界的神圣意义和祭祀农神、祈求丰年的宗教文化社会功能,古代铜鼓宗教文化在南方边疆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族、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历史角度认识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恩格斯曾经指出:“古代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它们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并和它们一起生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明确的告诉我们:民族与宗教,自古就紧密相联,相互交织,共同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氏族社会产生了氏族宗教,民族国家产生了民族宗教。氏族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部落式的氏族…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申莉 《宗教学研究》2022,(2):180-187
武陵民族走廊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汇聚流动之地,各少数民族既保留有长期传承的原始宗教信仰,又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丰富的宗教文化样态。本文从武陵民族走廊的宏观视角来考察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元素,将区域和文化两个概念相结合进行文化阐释,这是解析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的重要途径,对研究民族关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对认识宗教发展的一般规律,开阔民族学的研究视野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历…  相似文献   

6.
宗教园林是我国传统园林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桂东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其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形态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其具有地域文化的宗教园林备受瞩目。文章对桂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园林形成原因、园林类型以及园林环境特征进行了阐述和解析,以期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区域性少数民族宗教园林。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对道教的初步认识白宗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它是具有浓厚中国古代文化色彩的宗教,在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上具有它独特的见解。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医学、养生等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  相似文献   

8.
丧葬仪式是少数民族宗教伦理和社会建构的重要行为,将血缘、亲缘和地域社会网络关系联结起来,成为解读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和变迁的重要文化模式。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社会文化行为的具体实践,通过族群关系的互动,促进社会关系的整合和调适,最终形成哈尼族内部治丧活动的社会系统。论文从勐宋哈尼族的历史与文化生态的"场域"出发,详细记叙了其丧葬仪式的过程,尝试分析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的宗教隐喻与社会建构,反思丧葬仪式的功能性价值。吉登斯的"脱域"理论强调的是建构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而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象征隐喻、社会整合和习俗惯制的调适,使"脱域"机制的形成仍具有调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民间流传的苯教手抄本文献种类庞杂。《蝙蝠经》是其中以动物命名的一类经书中的一种,具有宗教神话故事和仪式文本的双重特点,它以苯教历史文化人物贡孜神变王和蝙蝠帕旺贡布之间的对话形式完成文本叙事,赋予蝙蝠多种动物的集合特性。蝙蝠在苯教中扮演沟通神人之间的使者和证人的角色,苯教经书和东巴教文献对蝙蝠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二者宗教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苯教与东巴教等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构与宗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党历来重视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并善于将民族宗教问题放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形成了一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认识和政治策略。但是在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面对的挑战和任务要求我们与时俱进,进一步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升我们对于宗教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全面研究宗教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建构和谐社会,进一步在全球化进程中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建构和谐社会是…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宗教趋向 《陕西民族宗教》2003年夏季卷刊载了黄心川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宗教趋向》一文,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宗教,包括世界宗教和民族宗教,都发生着剧烈变化,表现为教徒的绝对数相对数增加,教派组织层出不穷,宗教思想、信仰日益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渊源于东方的世界性宗教都在向西方乃至全世界发展,各种形式的原教旨主义应时而起,呈现出如下趋向:民族宗教冲突日益激烈,甚至诉诸武装斗争;宗教日益世俗化,与政治结上了不解之缘;宗教的普世化与本色化;新兴宗教异军突起;东西方宗教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化运动中宗教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尽管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是与宗教文化的神圣化旨趣相冲突的,但从现代化与宗教文化的整体关系透视,二者又并非绝对排斥的。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不同层面剖析了宗教文化在西方早期现代化及当代社会经济现代化运动中所突显的积极意义。文章指出,深刻认识宗教文化在现代化运动中的特殊价值,对于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梅山教是巫术色彩浓郁的教派,其神灵和法术深受道教影响。本文考察梅山教的神灵和圣地崇拜,并分析梅山教、茅山教与西南各族群的关系,认为梅山教、茅山教的不同法术风格,是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的结果。梅山教在西南傩祭傩文化中的浸润影响,更反映其多元宗教文化的特征。对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多维度的解析,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比较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宗教内涵丰富,兼具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特色。本文考察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坛脉传承、坛场布置、仪式程序、科仪文本中的玉皇神元素,从玉皇大帝在傩祭傩文化中影响的侧面,揭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传播的历史趋势。并从道教玉皇信仰在宋代始兴盛的角度,认为宋代是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藏彝走廊各民族多元宗教信仰交融共生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为特定生态环境区域内宗教文化动态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素材,也是民族关系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历来相关研究过多注重对宗教信仰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研究,而对各民族宗教文化间的相互联系而动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关注不足。本研究从藏彝走廊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分区入手,从历史到现状,整理分析各民族宗教文化交融共生的基本结构、历史路径和现实情状,对该地区宗教交融共生现象的内涵与意义、其研究重点关注的学术领域进行了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6.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陈麟书宗教历来都是适应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初民的原始宗教,经过古代和中世纪农牧业文明社会的古典神学宗教,一直到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宗教世俗化趋势发展的变化,宗教的这种基本历史形态的变化,就是宗教不断适应社...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流中发展的,形成了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吸纳、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民族宗教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是中国文化多元、互补、统一的基础。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各少数民族的参予和支持,宗教文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更是密不可分。积极引导西北地区回族宗教文化建设,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研,对青海省贵德地区各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和谐进行讨论。以几个个案为例,描述了贵德地区的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社会环境和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来对中国书法与阿拉伯书法进行源流及发展、与宗教文化关系、审美及表现形式上进行对比探究。阿拉伯文书法同中国书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世界书法领域上都是最为重视书法艺术的两大文化。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也由于地区、宗教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产生了小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这两种书法文化的异同,在认识阿拉伯书法中体现了两种社会核心价值的差异,也体现了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宗教文化的现代传承既非简单的传播,也不是简单的继承。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传承,是在现代社会情境中,经过信仰转型和文化扬弃,不断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动态过程,其关键环节是培育清晰的现代文明意识和文化自觉,在信仰方式、文化形态和社会功能方面积极转型,需要借助政府、社会、市场及其自身力量,共同推动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