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春高  周立万 《天风》2012,(7):32-33
江苏省阜宁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名誉主席钱长富长老,出身基督徒世家;受基督信仰熏陶,从小决志信主,很早就成为一名在全县有影响力的基督徒。钱长老一生以神为先,随时听从主的差遣:在战争年代,他当过民兵、支过前;和平时期,他当过队长、办过厂。无论处境如何,钱长老都本着荣神益人的心,干一行爱一行,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的教育学家朱永新说:"一个老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想说:一位神父不在于他当了多少年神父,而在于用心当了多少年神父,而在于用心为主的教会做了多少事情。人们常说:"干一行、钻一行和爱一行,"要用心为天主工作,首先要用心处理好工作中的五种人际关系,即神父与社会、主教与神父、神父与神父、神父与信友及修女、神父与堂区各种人员关系才能为牧灵福传工作铺平道路。一、神职人员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王学明总主教一行,于1991年7月1旧到乌盟分教区视察教务,途经察右前旗望爱村时,受到了教友们的夹道欢迎。当主教一行在乌盟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处白德宏处长亲自陪同下到达玫瑰营总堂时,顿时燃放礼炮、音乐鼓号齐奏、以示热烈欢迎主教一行。由于行车颠簸主教虽有倦意,但下车后在乌盟天主教“两会”负责人艾世钧付主教伴随下、立即步入圣堂,跪拜圣体、恭诵圣经、满堂教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大龄都市白领坚持单身的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人为什么不愿去爱、不会去爱、甚至不懂得去爱呢?有关专家们研究以后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爱无能”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发达国家也不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5.
作为审美范畴的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审美范畴的仁樊美筠“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一般都将“仁”视为一个哲学范畴,或者伦理范畴。这当然没错。但笔者认为“仁”也是一个美学范畴。其根据如后:首先,从“仁”的实际内涵来看,什么是“仁”?《论语·颜渊》篇说:樊返问仁。子曰:“爱人”。这就是说,仁就是爱人,爱是“仁”的基本内涵,因此,“仁”又是仁爱,这种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爱,上穷碧落,下达黄泉,内容十分丰富。它既表达了人对天地万物的真挚同情:“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论语·述而》;又表现了人类对自己同类的深切关怀:“泛爱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而爱是什么呢?爱正是美感的基本构成要素。很难想象,没有对人、对物的喜爱,还会有对他(它)们的欣赏。为什么会出现“情人眼里出酉施”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爱。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1729—1797)曾经这样说过:“我把美叫做一种社会的性质,因为每逢见到男人或女人乃到其它动物而感到愉快或欣喜的时候,……他们都在我们心中引起对26他们身体的温柔友爱的情绪,我们愿他们接近我们。”①相反,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什么不能够欣赏自然事物的美呢?简单说来,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爱的教育》是一本意大利作家写的少儿读物,书中洋溢浓浓的爱: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一切需要爱护的人。上海一位中学副校长受到《爱的教育》的启发,多年来执着“爱”的信念,在一些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爱的教育研究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他们组织多种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人世间,我是一个教书匠。我的身份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替了3次:高中毕业当教师,然后上大学;本科毕业当教师,然后又上大学;博士毕业当教师至今。幸运的是,在每个人生阶段都遇到"贵人"相助。这些"贵人"也都是教师。由于他们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我——又一个教书匠。我在专业上也交替了3次:从绘画到小提琴,从小提琴到作曲,从作曲到音乐学。同样值得庆幸的是,我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哪一行都  相似文献   

8.
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系那曲,为民办事;达娃嘎姆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理念,恪尽职守、担当责任,谱写了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敬业篇章。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属缺氧较大的高原地带,气候恶劣,多夜雨、雷暴、冰雹、雪。那曲地区共有270座(处)宗教活动场所,大多数场所地处偏僻,坐落零星分散,路途遥远,离那曲行政中心最远的寺庙有1000多公里,不少寺庙地处海拔5000米以上。这里寺庙多、教派多(藏传佛教的五个教派)、僧尼多、信教群众多、宗教活动多,  相似文献   

9.
司铎为什么要独身?也许有人以为是生 理上或心理上有问题,没有爱的能力;或者是 为了逃避家庭或社会的某些责任;抑或是受 了某种打击,才看破红尘……而大多数人认 为:“教会的纪律作了这样的规定”。凡此种 种,不一而足。  那么,司铎守独身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呢? 其实,司铎守独身的真正动机是爱--对基督 忠贞不二的爱。只爱基督,非他莫属,就象婚 姻中的夫妇之爱一样,是一种整个身心的完 全交付,“终生只为他,今生不二属。”基督将 度这种生活的人称为:“为天国而自阉”的人 (玛19:11-12),但这种爱的生活方式并不…  相似文献   

10.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日,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既然是“以慈行善”,其重点则在于对“慈”的理解。“慈”,《说文》只注二字:“爱也。”《左传》:“宣慈惠和”,做疏注的人发挥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于物也。”这就把中国古代对慈及爱的理解讲得比较清楚了: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要遍施于万物,当然首先是人。汉代贾谊讲:“侧隐怜人,谓之慈。”对人,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祖国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全面大跃进,大闹文化、技术革命的热潮遍及全国各个角落,出現了无数的新人新事。六十九岁的王东藩老先生学习文化所取得成绩的生動事蹟,就是很好的例子。这里我們发表了王东藩老先生写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文章,希望能引起读者、特别是年岁较大的宗教职业者的注意。我們觉得,他这种熱爱生活、不服老和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种,都是值得我們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法音》1994,(9)
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静闲恬,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真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薄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次获菩提;依吾行者…  相似文献   

13.
靳新元 《天风》2012,(4):24-25
孟州市老年之家是(焦作市)孟州市唯一以实践基督的爱为宗旨的托老院,这里入住的老人既有信徒,也有非信徒,不仅有孟州市的退休干部和工人,也有来自农村的群众……老人们说:“有了耶稣的爱,有了工作人员的爱,我们肯定能多活好些年。”  相似文献   

14.
解读同情     
同情是什么?孟德斯鸠说:“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贝克说:“同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培根说:“它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  相似文献   

15.
普正 《法音》2005,(7):21-21
6月16日上午.美国同净兰若精舍住持、“印顺导师基金会”创办人仁俊长老一行4人访问了中国佛学院.受到中国佛学院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一诚院长、传印副院长在法源寺会客厅会见了仁俊长老一行。随后,仁俊长老在中国佛学院礼堂以“六和为体四念助、六度为用四摄扩”为主题作了一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全体师生和居士们多次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6.
陈明:今天的话题是爱和恨.先把爱和仁爱区分一下.爱和仁爱是不完全相同的.爱包含着把对象当作满足自己目的的手段来爱.比如爱钱啊,还有某些人对异性的爱也是这样的.很难说与仁爱是一回事.仁爱呢,“仁”字本身是两个人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互相亲和的关系.它是从孝里面来的.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孝,孔子说:孝悌为仁之本,后有人注解仁为“不专入己念来施予”.就是说不从自己出发来“给”,要求把对方当成目的,把自己与别人当成一种关系,譬如,父亲慈,儿子孝,是双方的,双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般的原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另一个地方说过,以其所爱给及于所不爱,这就是博爱,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通的做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爱的逻辑     
爱的逻辑常常不合逻辑,它总是拿规范意义上的逻辑开涮。例如,规范意义上的“打”与“骂”总是恶煞煞的.可民间却偏偏有一句描写爱情的话叫“打是亲骂是爱”,自然,仅此一句,也就道出了爱的逻辑的博大精深.那么.爱的逻辑何样?爱的逻辑玄奥无比:冬天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你会不觉得冷!夏天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你会不觉得热!“把你架在火上烤三分钟,您会觉得象烤了三年,可让你在心上人旁边坐三年,你会觉得才坐了三分钟!”爱的逻辑喜欢“自相矛盾”:陪你逛街的那个女孩子其实早就累了,可她却偏偏笑眯眯地问:“你累了吗?”爱你的…  相似文献   

18.
爱海拾零     
张才彬 《天风》2002,(4):48-49
在美国有这么一段格言:没有一种服装比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更迷人,有人说无美就无爱,实际上相反,无爱才无美。瑞士有一位教育家也曾说:“爱的启示,就是对世界的拯救!爱是缠绕大地的一根韧带。”而荷兰人梵高则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另有一位哲人则更为严肃地指出:“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和儒家之“爱”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和基督教都提倡“爱”,但“爱”在二者中性质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仁爱”,力求君民互爱,这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追求充满“仁爱”的社会秩序。这种仁爱和爱神的关系不大。基督教要求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具有“圣爱”性质。因上帝爱我,我也要像上帝爱我那样去爱邻人,人们彼此相爱是为了爱神。儒家的“仁爱”要运用一定的善恶标准进行选择,是将“小人”排斥在外的;基督教的爱具有极大的超越性,主张爱一切人。  相似文献   

20.
“爱”在哪里爱神的箭虽然射在情人们的心上,但他们的反应却来自脑部.这是英国科学家首次破解“爱”的感觉来自人脑的哪些部位后,得出的结论。据报道,伦敦大学附属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校內招募了17名20岁的自认是“爱到发烧”的青年男女,分别向他们出示一帧爱人的照片和一帧普通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