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而得名。云门宗的接机方法是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本文从云门宗的接机方法、禅学思想、禅悟思维特质出发,对云门宗禅诗进行研究,揭示云门三句的禅悟内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云门宗禅诗之取象方式、运思特点、美感质性。探讨黄龙宗禅诗的禅悟内涵和美感特质,透析潜蕴其中的佛心、禅韵、诗情,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包括辽金与南宋南北分立时期,全国盛行佛教。在佛教诸宗中以禅宗最有影响,但比较而言,禅宗在南方比北方更加盛行,禅宗中的临济宗也是如此。北宋时期,临济宗从汾阳善昭——石霜楚圆的法系形成两大禅系;一是黄龙慧南的黄龙派;另一支是杨岐方会的杨岐派。前者曾盛极一时,然而进入南宋后逐渐衰微,而杨岐派后来居上,发展为临济宗内的主流禅派。在宋末元初活跃于大江南北的临济宗禅僧,在社会上最有影  相似文献   

3.
希迁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响真禅石头希迁所创的湖南禅,与马祖道一所创的江西禅,并称为禅宗诸流派中的两大派系,后来禅宗分为五家七宗,追根寻源,均不出此两大派系。因此,作为南宗禅青原系的重要奠基人希迁,对于南宗禅的弘传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直到近代,石...  相似文献   

4.
由慧能(638—713年)所实际开创的南宗禅在马祖道一(709—788年)的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南宗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代名词。马祖道一在慧能禅宗的阐扬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而重要的作用。关于马祖禅在慧能禅宗发展中的地位和特征,正如洪修平先生所指出的:慧能奠定了南宗禅的理论与禅行之原则,而以马祖道一为最重要代表的南岳怀让禅系及青原行思禅系则将这种原则贯彻到宗教实践中去,并在实际的禅行生活中将禅宗进一步发展并使之繁盛。(参见洪修平)这是从哲学史的角度研究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教学精神、教学方法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悟凡 《法音》2013,(4):49-50
近代人生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特质在禅。"事实确是如此,中国佛教绵延至今,法脉传承清晰不辍的只有禅宗。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沩仰、云门、法眼三宗至唐末五代就渐渐湮没无闻,只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传承了下来,也因此佛教中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谓。临济而后,至北宋有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形成禅宗史上的黄龙派、杨岐派,禅宗的"五家七派"  相似文献   

6.
牛年画牛话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吴言生 《佛教文化》2009,(1):116-119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参《禅宗诗歌境界》之《临济宗禅诗》章。)《十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佛、道、禅均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由于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风采,引动了千万人之心,社会上兴起了阵阵“禅宗热”。然而,观览书市上种种谈禅之书,或“禅外说禅”,泛泛而论;或大量翻译日本学者的论禅之书,未触中土禅法特质。如何把禅宗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放到中外  相似文献   

8.
禅宗艺术属于宗教艺术的一种,主要涉及禅诗、禅画、禅书、禅宗园林等不同艺术门类。禅宗艺术是审美的生存方式,是生活的艺术,从禅宗的传承与感悟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一、如来禅的提出及其涵义之演变自从禅宗六祖惠能之禅流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以来,禅似乎成了惠能一家的专用名词。禅理、禅趣、禅味、禅机,以及祖师禅、分灯禅,说的都是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禅。然而,当我们回视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禅其实内涵丰富,名目繁多。在中国,随着佛法的东渐,印度佛教的大、小乘禅在汉代就已传入,并在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渗透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禅,乃至最终出现了以禅命宗的佛教宗派“禅宗”。即使是禅宗,除了惠能南宗之外,也还有神秀北宗等其他众多的派系。因此,要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0.
禅宗早期思想研究的重大突破──《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评介韦志林关于禅宗,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对禅宗早期思想的研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青年学者洪修平的近著《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可以说是国内较早地系统研究禅宗尤其是早期禅宗的一部力著。作者立足于大量的第一手禅宗史料,特别是新发现的敦煌经卷,对禅宗东土五祖、东山法门、禅宗的初创与分化演变、南北禅宗对峙的形成以及江南牛头禅、神秀北宗禅和惠能南宗禅的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对禅宗的研究,过去往往是就禅宗论禅宗,使得研究不能深入。《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书却另辟蹊径,把禅宗放到整个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进行考察与研究。佛教自传入我国以后,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作者把这一过程概括为佛教的方术迷信化、儒学化和老庄玄化等三个方面,指出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共存并进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物与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各有侧重。作者正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这一大背景下,具体考察了禅学在中土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禅宗的理论渊源。最早来华传译禅经的是东汉末年的安世高,他传译的是小乘禅数之学,由于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11.
禅宗黄龙派在北宋中后期的崛起,改变了前此五家分宗并弘的传统,与杨岐派一道完成禅林七宗系统的最后形成。从得法、得人、得地以及契机四个角度对于黄龙派的崛起进行详尽的分析,多方位考察其兴起的各方面因素:黄龙派体现出禅风和禅学思想发展的新的路向,其尊宿大德表率出的僧范以及对僧才的培植,嘉惠禅林,其以江西道场为主要传禅中心的山林禅建构出宗门发展的特色,在契机契理中,黄龙派一度取代云门宗成为宋代禅宗的主流宗派,为宋代禅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禅是什么?可能不会有统一的答案。但禅源自何处?大家的回答可能会不约而同。即,禅来自东方的佛教,来自印度与中国。如果问,中国佛教最具特点的宗派是哪个?答案可能也会是普遍的共识:禅宗。禅宗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而中国佛学的特质也在禅。禅与禅宗显然不能划等号,但两  相似文献   

13.
北宗禅“看心看净”的主张受到神会等人的批评,但在盛中唐却颇为流行。王孟诗派及大历诗人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渲染寂静深幽的境界,表现了北宗凝心入定的禅观。当然,他们也有不少反映南宗禅观的作品。这说明南宗禅和北宗禅对他们的诗歌创作都有很深的影响。深谙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王孟诗派及大历诗人创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白话诗偈,认为敦煌佛教白话禅诗中,有一部分确实体现出了禅宗南北两派的意涵;其他诗作虽然难以归属于禅宗,但却反映了广义上的禅的观念。在白话禅诗之外,敦煌佛教文献中尚有一批一般佛教白话诗。上述佛教白话诗偈,都应该纳入中国俗文学、特别是中国佛教俗文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 ,禅宗僧徒援教入禅、以禅解教而出现的佛教禅学化、禅教合一趋势 ,黄檗为总结者 ;士大夫官僚以庄释禅、庄禅合流而出现的禅学道学化、禅道合一趋势 ,裴休为典型代表。《传心法要》作为禅师与士大夫共同完成的思想体系 ,也就历史而逻辑地铸就了道禅的品格和特质。深入研究中晚唐社会重要历史转型时期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对于理解有唐一代禅佛教尤其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对于唐宋以来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但均无中其肯綮,本文从"以禅喻诗"的源头——禅宗本体入手,指出严羽"以禅喻诗"就是通过诗来传达色相俱泯、色即是空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5,(2)
<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中国化"的过程,对语言的改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纵观整个禅宗的发展史,对于"言"的态度尽管存在差异,但除了萌生于宋代的公案禅和文字禅外,其大体上是趋于一致的,那就是对语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质疑,尤其是南宗禅,禅师们在语言概念的运用上更为灵活,不拘一格,有的甚至主张"不言",并创造了许多超脱语言概念的方式来实现禅理的  相似文献   

18.
程佳琳 《法音》2022,(6):22-26
<正>目前,讨论禅教合一的文章已相当丰富,其中或深或浅地都会涉及到永明延寿。在这些研究中,多数注重延寿作为唐末、五代、宋初佛教高僧的身份,突显其圆融的思想特质;但是很少关注他的另一重身份,这就是禅宗“五家七宗”最晚出现的法眼宗第三代祖师。若此,如果仅仅以圆融的特质来概括延寿的思想,不足以彰显其思想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其对宗门复归性努力的贡献。本文在梳理永明延寿思想中传统禅宗资源的基础上,阐述永明延寿通过回归达摩禅法(所谓“禅尊达摩”)、反思其时禅宗流弊,进而推动禅宗实现新发展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19.
禅宗通过禅悦体验使人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达到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的境界。禅宗休闲的方法,有生活禅、茶道禅、居静禅、饮食禅、武术禅、书画禅、文学禅等。从休闲文化角度看,禅宗休闲方式与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存在相通的地方。禅宗休闲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方式。禅宗休闲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