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懂医道。他为县官治好了上吐下泻,县官很感激请人写了块“妙手时医”的匾送去,可那人把“时”字误写成了“诗”宇.扁一挂出,一个老秀才执意刁难简松旺,先是让他医杜牧名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冰.蒲松龄说,这首诗得吃补药,加字改为:“十年久旱逢甘南,千里他乡还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老曹金榜题名时”。老秀才无奈,又用《清明》刁难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位略加推田说道:“这诗得吃泻药,改为:清明雨纷纷,行人被…  相似文献   

2.
利己与利人     
正穷人拿着唯一的一块铜钱买食品,店员接过一看,发现钱是假的,不肯卖给他。穷人急得直掉眼泪。正好一位军人经过,问明原委,就拿出一块钱给他,把假铜钱往口袋里一放,就走了。穷人感激涕零,买了食品回家,军人随后上前线了。一天,一颗子弹射了过来,军人感到前胸震了一下,可是并没有受伤。他摸摸胸口,从口袋掏出那块假铜钱,发现铜钱的正中央凹了下去——原来是这块假铜钱救了他的命。这就是利人利己的故事,救人急难等于救自己。一般社会上对于利己与利人可分四种:利人不利己,利己不  相似文献   

3.
奇联妙对     
乾隆三下江南时,见一农家大院正在操办喜事,于是他逢场作戏,送上三个铜钱,在礼账桌前出了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他想难住人家,桌前的人都互目而视,无人作答,正在此时一个马童脱口而出:“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众人拍手叫好,连声称妙。  相似文献   

4.
贮藏幸福     
沉默良久,他开口了:“我们分手吧,我认识了另一个女孩。”她没说话,捧出一个白色的水晶瓶子,那里面装了满满的一瓶硬币。她哗啦一声把硬币全部倾倒出来,轻轻拈起一枚,说:“你还记得我们往瓶子里放第一枚硬币的情形吗?”他的心一下被牵动,他怎会忘记呢?  相似文献   

5.
精神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邓子龙奉旨到滇西平叛,滇西高原山高林密,气候恶劣,明军刚到滇西,不少士兵便一病不起,军心未战先乱。为振士气,邓子龙心生一计:他召集部众,设坛祭神,并以铜钱卜卦,说若所有铜钱钱面朝上,则神佑我军,必胜无疑;若有一枚不朝上,  相似文献   

6.
异能同心     
还记得那个卖油翁吗?一枚圆圆的铜钱,内里小小的四方孔,老头拎起油桶,倒出一线晶莹的油,不偏不倚,穿四方孔而过,稳稳流进小壶里,一滴不落。中学老师讲达篇课文的时候,我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叫绝:“太厉害了!”  相似文献   

7.
論孔子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貴旅,大約在孔子的前几世就失掉了貴族身份。《史記》称“孔子贫且賤”,孔手自己也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以下引《論语》只注篇名)。据说他年青的时候,做过季氏的家臣,当过管仓库的会計,管牛羊的小吏。他生活的时代是所谓“文化下移”的时代,他一生的活动,大半是从事教育事业,据说他的门弟子有三千人,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据说他晚年还曾集中精力整理过古典文献。但是,他更很热心政治。据《論語》所記,他急于用世的心情是非常强烈的,尤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12,(3):34-36
清代中叶,出现了描绘西洋音乐另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1794-1857)。魏源喜爱游览祖国山河,他有两枚印章,一枚是“我行半天下”,另一枚是“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  相似文献   

9.
清代某地,银袋与钱袋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装着银子的袋子,后者是装着铜钱的袋子。同样体积的袋子,银展的价值是钱袋的好多倍。一次,一个住宿的客人拿出一个袋子要店老板寄存。他大声说:“这是钱袋,明天取。”到了深夜,店老板偷偷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根子.原来,这是客人耍的小跑闻:他见店里人多眼杂,生怕既存后有人贪财,便故意把根系仅u以自袋.店老太dhk巴记研上写的是钱袋”,而给客人的收据上也是“钱袋”,便起了黑心,同老板娘一起用打出自以限子忐勇U任出。第二天,客人见银子变成了铜钱,傻了。官司打到县行…  相似文献   

10.
古时候,有一个人偶然拾到一枚鸡蛋,于是便对别人说自己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旁人不解,他便解释道:这枚鸡蛋孵成母鸡,产10枚蛋,又可孵成10只鸡,10只鸡再产蛋,蛋又孵成鸡,如此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我岂不成了富翁?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梁漱溟号称“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其父梁济对他的影响极大。梁济对儿子的教育完全是宽放的,很有些西方化味道,在儿子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件破例的事。梁漱溟九岁的时候,为了买到自己喜欢读的课外读物,辛辛苦苦地积攒了一小串铜钱,有一天却忽然不见了,他把所有能找的地方都找了,还是没有找到。他一下子急得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有爱的人生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的,生活会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怕哥哥不肯接爱,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一半偷偷送到了哥哥的仓库里。  相似文献   

13.
守好幸福     
让他去找吧在去女友家做客时,她发现女友头上的发夹非常别致、漂亮,便在回家的路上对他说:“你有没有注意琴头上的发夹?”他说:“没有,怎么了?”“我也想有那样一枚发夹。”女友告诉她这枚发夹是丈夫送给自己的,那天是两人结婚七周年,女友在美容店烫头发,她丈夫...  相似文献   

14.
60年前,黄炎培先生赠给其子一则座右铭,其中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他以古代中间有方孔的铜钱做喻,教育他的儿子为人处世  相似文献   

15.
现在经常有大学生看仓库、卖肉、当保安、扛沙袋、看厕所、做裁缝的“新闻”,有人认为其昭示着社会的进步,实际上大学生扫大街、看仓库、卖猪肉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无奈的选择,在一些大学生宁愿零工资就业的情况下,扫大街、看仓库、买猪肉毕竟是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是浪费了社会资源。所以千万不要把“大学生”扫大街、看仓库、卖猪肉“旁上”社会进步“标签”  相似文献   

16.
佛光之谜     
《科学与无神论》2006,(2):51-52
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传说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闪现“金光”和“千佛”的奇异景象。那么,“金光”和“千佛”的出现,是“佛祖显灵”呢,还是一种自然现象?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尔出现被一个叫乐尊的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乐尊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地方变成一个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  相似文献   

17.
友从故乡归来,闷闷不乐,问之,他说老家村庄的一棵古树被村里人卖了。他从小在这棵树下长大,对这棵树很有感情。现在这棵树没了,总感觉内心失落落的,故乡不再是完整的故乡了。我理解他对这棵树的感情。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相似文献   

18.
金币丢了     
有人去请教他的导师,智者与普通人会有什么不同。他的导师捋了捋胡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想从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做王位继承人。就给他们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骑马到远处的一个小镇上,去随便购买一件东西。而在这之前,国王命人偷偷地把他们的衣兜都给剪了一个洞。中午,兄弟俩回来了,大儿子闷闷不乐,小儿子却兴高彩烈。国王先问大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大儿子沮丧地说:“金币丢了。”国王又问小儿子为什么这般高兴,小儿子说他用那枚金币买到了一个无形的财富,足以让他受益一辈子。这个财富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训:在把贵重的东西放进…  相似文献   

19.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8,(4):1-1
称赞穷寡妇 耶稣面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向银库里投钱,有许多富人投了很多。那时,来了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即一文铜钱的四分之一。耶稣便叫他的门徒过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比所有向银库里投钱的人,投的更多。”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之际,“拥军模范”、临夏市政协委员、回族老鞋匠喇震洲带着回族人民的殷殷深情,驱车3600多公里,从大西北的甘肃临夏一路风尘赶到南国深圳,把他和家人亲手制作的40双紫红色全牛皮凉鞋和80双鞋垫,以及一面上书“威武仁义之师举世瞩目,文明和平卫士荣我中华”的锦旗(见下图)、一封充满拥军激情的慰问信,献给了驻港部队,表达出回族人民对驻港子弟兵的仰慕之心和真情厚意千里送军鞋 赤诚一颗心@赛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