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身处城镇化进程中的苏州道教,面临着神灵信仰体系、斋醮科仪等信仰结构发生变化;道教教职人员在量和质上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宫观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宫观的宗教氛围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的挑战。同时,面对城镇化进程,道教在发挥宗教固有的功能之外,还能在整合民间信仰,安置农村拆迁小庙;帮助拆迁民众获得归属感和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挑战,道教只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做好宫观布局和人才培养,才能适应挑战,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2.
陶金 《中国道教》2003,(3):36-38
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大概浏览下来,供奉道教伏魔大帝也就是佛教伽蓝的关帝庙竟有267座之多。也就是说,老北京的寺庙中有百分之十六都是供奉关圣帝君的庙宇。可见,关羽在百姓心目中占有其他神癨不可比拟的地位。老北京人的关帝信仰不但虔敬,而且还可以影射到全国乃至所有的炎黄子孙,他们对关帝的信仰是同样深厚的。(见《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62页)众所周知,在道教神癨中,有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之分别。关帝就属于后天之神。然而,我国古时类似于关羽的忠臣勇将不下百余,为什么单独关羽拥有如此多百姓的崇敬呢?这是由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社…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众多的地方神中,陈靖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女神,她是以“扶胎救产,保赤佑童”为职能的妇幼科专业神。陈靖姑,又作陈静姑、陈善姑、陈贞姑,尊称极多,有顺懿夫人、慈济夫人、临水陈夫人、大奶夫人、陈太后、顺天圣母、通天圣母、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注生娘娘等,民间常以奶娘、娘奶、陈夫人、夫人妈、仙姑妈或临水奶代称。在闽北,福州语系的俗称“夫人妈”,建瓯语系的俗称“奶娘”或大奶(浦城一带俗称“奶娘佛”)。千余年来,陈靖姑已成为对福建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进程有着巨大影响的女神,同时也在闽北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位置,信众千…  相似文献   

4.
《青琐高议》的民俗信仰倾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勤 《宗教学研究》2004,(4):128-131
入宋以来,市民文化空前的勃兴、繁荣促进了民间儒、佛、道信仰的深层融合,并形成为根深蒂固的民俗信仰而广泛流布.在如此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甚至被视为传统文言小说的著名小说集--<青琐高议>,在思想领域方面也表现出浓重的民俗信仰倾向,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民俗学作手段对中原曲词文学中的信仰民俗进行研究阐释,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与评价当今中原地区民间仍流传的种种千奇百怪的民间信仰仪式和习惯,提高广大民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佛教寺庙既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为大众提供展开活动的公共空间。在中国的寺庙中,不乏接引信众、传播知识、大众娱乐、商务买卖等活动。某些寺院由于其特殊的影响力,不仅为一个地域群众提供信仰活动的公共空间,同时还很有可能会带动此地形成某些新的民俗。通过对四川遂宁广德寺及当地观音信仰的考察可发现,寺庙与民俗之间,彼此都在共同成长,寺庙借助民俗活动,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本,而民俗也视寺庙为其存在下去的精神家园,在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两者往往会平稳地延续下去,成为社会生活中非常富有世俗味道的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7.
许伦胜 《天风》2009,(3):6-7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事,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是对永生生命的关切.然而当这内在的信仰外延在人的生命之中时,就必然与人的各方面生活发生密切的相连.因此,信仰与生活是一个人手的两面,信仰体现在生活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层面主要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或者说家庭、工作和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三大层面,信仰需在其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一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常问常新的核心课题。如果说宋以前的佛教中国化突出表现为"格义佛教""学派佛教""宗派佛教"等"学理佛教"的话,宋以后则以"民俗佛教"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建立在四大菩萨信仰基础上的四大名山信仰。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莆田市民间信仰门类繁多、历史悠久,与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华侨社会渊源深远,又与佛教、道教及民俗活动交融,形成了多元的历史文化现象。做好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在团结信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早部署早落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间信仰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落地见效,取得一系列成果, 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雷玉明 《天风》2012,(10):22-23
弘扬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是全体广东人努力的方向。广东乃至全国的基督徒都可以从基督教伦理道德之要求出发。来践行这种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学科的分解与综合是现代知识创新的平台,也是诞生新观念的温床。自20世纪40年代以降,西方宗教学研究先贤与人类学研究泰斗,各自寻求学术增长的新空间,形成取向不一、风格各异的宗教人类学学派。①而近30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由"厚古"向"厚今"的转变。②中国现代学术建设造端于民国初年,迄今为止,宗教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皆有不同的特色。民国以来,大量西方宗教人类学的汉译成果纷纷涌现,以民间信仰和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本土论著也渐次问世;时至20世纪上半叶,宗教还是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部分,未能形成专门的宗教人类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