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即使是经过了治疗,仍较正常人有较高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其首要死亡原因是缺血性事件。阿司匹林是经过大量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可降低首次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有关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国内及国际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均推荐应用阿司匹林。随着卒中预防领域内几项关键性的临床试验(ESPRIT、CHARISMA及WHS)的公布,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写作委员会对2006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本文结合新的临床试验的证据,对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更适当地应用阿司匹林,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缺血事件,提高人口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相似文献   

2.
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随着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增加而升高。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及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是有效的。过去的几十年来,降压治疗给不同亚组人群都带来了不同的益处。但是,正如不同时期的临床诊疗指南所强调的那样,对于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获益的临床证据还不充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其他伴发或并发症,不仅需用降压治疗,还应有伴发疾病的特殊处理。在这一人群最佳的目标血压是最大治疗获益时的血压。2014年中国专家建议指出,对于≥65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50/90mmHg以下,如可以耐受,收缩压可控制在140mmHg以内,对于80岁及以上者不应低于130/60mmHg。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南是依据流行病学和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而修订的。指南的要点是:从110/75mmHg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呈连续相关;正常高值血压(120~139mmHg/80~89mmHg)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发生;2002年调查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但知晓率、治疗年和控制率很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及心脏事件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指南是依据流行病学和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而修订的.指南的要点是:从110/75mmHg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呈连续相关;正常高值血压(120~139mmHg/80~89mmHg)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发生;2002年调查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但知晓率、治疗年和控制率很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及心脏事件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高达1.6亿。高血压的严重后果是心脑血管血栓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发生率的显著增高。大量的证据显示,每天100mg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性事件,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1/3,脑梗死发生率下降1/4,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下降1/6,国内外指南均明确规定有适应证的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用阿可匹林。本文就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而且复发性卒中比首次卒中更容易引起严重的残疾,预后更差。因此加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十分必要。2008年5月6日欧洲卒中组织发布了最新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该指南用较大的篇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从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抗栓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成形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其中不乏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抵抗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和脂肪酸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激动剂血栓素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也有一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有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和临床缺血事件不能被抑制。阿司匹林抵抗通常是指阿司匹林治疗未能引起预期的生物学效应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或未能预防血栓事件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较复杂,包括不适当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环氧化酶-1基因的多态性,及非血小板依赖血栓形成途径等有关。临床医生应该了解这些导致阿司匹林抵抗的因素,规范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适当地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因高血压造成的各种心血管事件,世界不同地区制定或修订了适合自己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通过对JNC7、ESH/ESC及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比较及分析,以便能更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发展我国新的高血压指南,并将该指南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应用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为现况调查,调查对象为神经内科门诊与病房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调查其近两周内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经过调查初步得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应该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除非预计患者不久将死亡或有严重的禁忌证,阿斯匹林应用比例少,剂量不足,应引起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临床医师应遵循临床指南给与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因高血压造成的各种心血管事件,世界不同地区制定或修订了适合自己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通过对JNC7、ESH/ESC及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比较及分析,以便能更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发展我国新的高血压指南,并将该指南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简单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合理应用阿司匹林与其他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可以大幅度减少病死率或致残率。阿司匹林既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同时也是抗栓治疗的基石,阿司匹林与其他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合用,成为抗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是一柄双刃剑,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必须合理、有效、正确地应用。有效抗栓治疗同时,尽量避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使得临床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既往以经验为基础的医疗模式逐渐向循证医学模式过渡.早期临床指南常常是根据专家们的临床经验经充分讨论达成共识而拟订,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证据,缺乏可靠性.循证医学强调证据及其质量,依据现有证据及其质量高低制定临床诊疗指南,即在综述和分析现有临床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指南.由于以循证医学为导向的指南有临床证据基础,因此成为目前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指南制定方法[1].  相似文献   

13.
醒后缺血性卒中与其他类型的卒中相比,具有发病时间不确定的特点,从而在治疗策略的抉择上存在争议,尤其是在溶栓时间窗的判断上更是不统一。随着近几年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多模式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也有了较大的进展。鉴于对临床上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及无法严格按照时间窗的要求进行溶栓治疗的思考,现将醒后缺血性卒中的认识总结阐述,以进一步加强对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抗栓治疗是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出血是影响抗栓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正确评估减少缺血性事件与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利弊,个体化制定抗栓治疗方案,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老年人、多种抗栓药物联用、有创检查或围术期血栓与出血风险均高等情况下,需综合评估临床状况,谨慎选择抗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多器官损害,其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等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几率远远高于血压正常者,因此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认识高血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出血问题,并如何将出血的危险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6.
抗栓治疗是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出血是影响抗栓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正确评估减少缺血性事件与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利弊,个体化制定抗栓治疗方案,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老年人、多种抗栓药物联用、有创检查或围术期血栓与出血风险均高等情况下,需综合评估临床状况,谨慎选择抗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钙通道拮抗剂争论中的利益分歧问题近年来对钙通道拮抗剂(CCA)在治疗心血管病中安全性的问题争论不休。有些病例对照研究提出,用CCA治疗高血压可能增加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另外,最近一个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结肠癌NCCN指南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丰富循证医学证据建立的高水平、规范化治疗指南。近年来,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指南对一些临床问题的处理进行了调整,有的原则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历年不同版本指南的比较,对手术方式及病理评估、术后辅助化疗、晚期治疗方案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几方面指导意见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吸收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来制定的,尤其是在血脂异常分层切点的确定上,参照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更符合国人的情况。在危险分层上本《指南》将高血压单列,等同于任何其他3项危险因素的集合,对极高危人群的确定更明确,目标值也符合临床实际,更加强调了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地位,并且要关注调脂治疗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丰富循证医学证据建立的高水平、规范化治疗指南.近年来,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指南对一些临床问题的处理进行了调整,有的原则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历年不同版本指南的比较,对手术方式及病理评估、术后辅助化疗、晚期治疗方案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几方面指导意见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