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原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历了传入期、播散期,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十几年,艾滋病就以迅猛的态势在我国播散,并有日益蔓延之趋势,这主要是由以下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11麻痹大意、盲目乐观的思想打...  相似文献   

2.
影响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因素从宏观层面看有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政治和宗教文化等,从微观层面看有贫困、社会资本、教育、就业和人口流动、歧视等.研究社会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揭示艾滋病流行根源,制定科学干预策略,也有助于反思当前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从 1 981年在美国旧金山发现世界第 1例艾滋病人以来 ,这种可怕的瘟疫即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目前 ,全球已有 1 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或流行艾滋病。我国大陆 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艾滋病在医学昌明的今天仍是“绝症”和“死亡”的代名词 ,所以人们无不谈“艾”色变。为了在新的百年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原因 ,以寻求从根本上预防、控制、杜绝艾滋病的对策。1 我国艾滋病快速流行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 2 0世纪 90年代数据 ,全世界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4.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有其自身的特点:1.人口多,多发病低,即使以目前的估计HIV感染数30万计,在世界上仍属极低水平;2.传播途径以吸毒为主,性传播为次,二者约为10与1之比,这和世界各国正好相反;3.高危人群HIV阳性率,指性病门诊者,妓女(暗娼)的阳性率都极低,约占0.06%~0.07%。目前我国还是以男性吸毒者为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最主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社会支持在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阐述了社会支持的概念与作用,分析了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需要及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中,艾滋痛是一种性质极其严重的因越轨行为所致的疾病,标签理论是分析越轨行为产生的社会学理论.从标签理论的角度,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分析偏见和歧视对艾滋病患者的负面影响,探索为艾滋病患者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阜阳地区艾滋病家庭的生存危机和社会救助现状之后,着重分析了目前阜阳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并从我国艾滋病社会救助整体角度出发,对今后完善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理论与艾滋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各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潜在的社会资源。根据社会资本的结构可将其划分为宏观社会资本、中观社会资本和微观社会资本三个层面。尝试性地把社会资本理论应用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为更有效地开展艾滋病防治探索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9,(2):395-401
作为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和重要途径,社会分类对预测刻板印象和群际感知、减少多元文化群体中的关系冲突、促进推理与决策以及指导社会关系推断等都有重要作用。人们进行社会分类的线索可以概括为明显线索和模糊线索、自然线索和社会线索以及静态线索和动态线索。社会分类会受到分类对象、情境和感知者等的作用,同时对人们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等产生一系列影响。未来可以基于跨文化和发展视角探讨社会分类的线索偏向、潜在机制及立足本土文化检验社会分类的影响及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热点.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本形式.目前对其包括的核心要素仍没有达成共识.通过大量相关理论文献复习,尝试性地总结该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关键要素,包括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合作、宗教信仰、杜区建设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为今后在艾滋病防治领城应用社会资本理论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多民族性决定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敏感性;全球化及西方国家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决定了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现阶段两类宗教矛盾的形成原因、基本表现、时代特点、社会消极影响及我国应对的基本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人社会中的自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金生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6):1392-1395
通过对典籍的梳理初步探讨了华人社会中自谦的内涵、实质和运作模式。自谦可能包涵“守弱处柔”、“卑己尊人”、“恭允克让”和“恭敬有实”四个方面。自谦的实质涉及“和合”、“远耻”、“隐显”;自谦包括“功利性”和“真诚性”两个因素,体现在“淡泊超脱—刻意功利”与“直率真诚—婉转伪饰”两个维度上。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的“谦礼”、“谦敬”、“谦卑”和“谦忍”可能是华人社会自谦的主要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汤因比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其论述文明发展的著作中,他从独特的视角多方面论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建立的文官制度和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以及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建立和谐统一的社会的重要作用,并预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世界主义思想和她在政治文化上的成功实践,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基督教向中国的突进大致有四次,形成了三次峰谷,而从基督教的第三次来华才与中国文化开始了碰撞与交流.而思想的契合、学术的切入和伦理的示范是耶稣会将基督教信仰融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有效途径.耶稣会来华传教的成功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要沟通和传播手段恰当,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完全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朱步楼 《学海》2001,(1):21-27
在进入新的世纪之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终于胜利地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现代化的第三步发展战略,必须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遵循邓小平所设计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进,即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方向,以保持政治稳定为首要前提,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动力,以经济、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意欲将复仇及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作为探寻中国古代法之精神的进路,因为对于中国古代的立法者和执法者而言,复仇是一个触及中国古代法律理念之核心的根本问题.本文试图勾画复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逐渐被法律概念化的路径.在勾画古典时期社会情境中有关复仇的法律疑问之后,本文分析了唐宋时期有关复仇的四种法律观念,进而指出,上述关于复仇的法律观点即为明清时期有关复仇的法律文本及解释的主要基础和理论渊源之一.最后,得出结论:在传统中国,古代法之于复仇,大致经历了一个混乱--选择--确定的历史过程,其间,于古代法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解释者的言行中,特别是在帝国晚期,体现出对帝国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这一结论,或许与一些西方和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解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之初,中西文化、学术强烈交流、冲击的时代,深受西方十九世纪前半叶实证主义的影响,科学万能、科技救国的口号大行其道。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要科学、民主,就不能要传统文化和礼教,就不能要形上学和宗教,使合乎中道的人文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压与破坏。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人文思想及人道精神变得日益偏狭。此种科学与人文对立的形成,虽然在理论上非常脆弱,并且不乏非理性成份,  相似文献   

18.
《新多明我会修道士》1986,67(800):510-515
A sermon given by a London senior social worker on All Saints' Day 1986, during the Spode House conference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Aids'.  相似文献   

19.
国外宗教经济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宗教研究备受关注。香港城市大学梁景文教授及罗斯教授等对此问题也做出了回应。从1980年代后期到2004年,他们对广东和浙江八座黄大仙庙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的寺庙在吸引信众方面存在竞争,并在宗教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最成功的新寺庙中,管理者制定了选址、推销、推广、革新和公共活动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以增加他们寺庙的吸引力。宗教经济模型能够有效地用来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间寺庙。  相似文献   

20.
经过文献查找,作者发现中华心理学会成立于1921年8月□日。中华心理学会成立之后,创办了亚洲第一份专业期刊《心理》杂志,在北京召开纪念会并留下合影,并陆续召开了几次学术演讲会。1927年学会停办。1937年1月中国心理学会在南京重新成立,半年后又再次停办。待到1949年之后中国心理学会才再次经过筹备,于1955年8月正式成立。1956 年 11 月《心理学报》创刊, 1966 年 5 月停刊。1977年11月,中国心理学会再次恢复活动,并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中国心理学会,随着中国政治的动荡而起起伏伏。自1977年以来,中国心理学走上了健康而迅猛发展的道路,也必将成为国际心理学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