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考察多次成功对低耐挫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改善,研究1以高、中、低耐挫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图形推理任务创设挫折-连续成功情境(即先经历挫折,后经历多次成功);研究2以高、低耐挫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部件组字任务创设挫折-连续成功情境。结果发现,在经历挫折后:(1)成功1次能改善大学生的成功坚信程度,连续成功6或7次能使其趋于稳定;(2)成功1次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连续成功6次能使其相对稳定;(3)成功1次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继续意愿,连续成功7次能使其趋于稳定。表明多次成功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2.
在角色体验与评价中学会面对挫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在挫折中奋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人们在分析受挫时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时,总爱寻求诱因,但诱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道路是崎曲坎坷的,人们在前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如何对待和处理挫折,却是各不相同的,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也就迥然有异。有的人在挫折中徘徊,消沉,不能自拔;有的人在挫折中奋发,成才,崛起。认真研究挫折的起因及其行为表现,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身心健康,使我们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挫折的发生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盛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4-19,55
本文以挫折立论,通过探究国内外学者对挫折问题的研究,论述挫折的涵义,从挫折的发生和应对两个方面探讨与此相关的客观挫折情境、挫折周期过程、挫折心理活动、挫折行为表现、解除挫折方式、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评估诊断、突发事件干预救治等主要问题,提出挫折的内部与外部系统模式。以利社会和谐建设,以益人们、特别是发展着的青年认识挫折、克服挫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对顺利择业不利。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参照系     
牛顿在经典物理学中使用参照系(参考系)这个名词成功地解释了很多物理现象,我认为我们也可以在心理学上借用这个名词,它将可以非常形象地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一些心理现象。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心理参照系来调整心境,消除烦恼,摆脱困扰或令自己一厥不振,甚至走上绝路。也有人会使用心理参照系去劝说、安慰别人,令其走出困境,重新振作。挫折是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对于挫折的定义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或不可排除的干扰,致使需要得不到满足,动机受阻,因而  相似文献   

7.
一、挫折阈限与挫折承受力 生活中挫折情境出现难以避免。而对同样的挫折,人们的反应却有明显差异。有人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暂,有人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有人一遇挫折便放弃原有目标,有人屡遭挫折仍锲而不舍向既定目标前进。这种差异与每个人的挫折阈与承受力有关。挫折阈是指引起人产生挫折感的最小刺激量。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当人们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9.
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确,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t5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当人们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0.
孤独被作家描绘成人生一景.世人视孤独为挫折、悲哀、失意的同生语.正因此,人们害怕孤独.有人却寻找孤独,孤独对他们有益?孤独造就成功.  相似文献   

11.
咀嚼挫折     
杨威 《思维与智慧》2003,(1):31-31,30
人生漫漫路途,是搏击岁月的奋斗和求索。顺境时我们春风得意“潇洒走一回”,而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我们莫逃莫避,于逆境中奋起一如既往地驶向彼岸,以自信的灿烂微笑去咀嚼挫折,最终,你将在咀嚼中汲取宝贵的营养,获得思维的升华,从而成功跨越这道障碍。咀嚼挫折,便如明镜之鉴,你能够从中“三省吾身”。挫折,给你一次冷静,得以清醒头脑,平心静气,在咀嚼中品味遇挫的成因。品出挫折的苦涩严肃,“对症下药”,从而觅出战胜挫折的一味良剂。咀嚼挫折,我们渐渐增强克服挫折,再创辉煌的能力。从痛定思痛到卧薪尝胆;从披肝沥胆到…  相似文献   

12.
感谢挫折     
人生的旅途,没有平坦的大道,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机遇与风险,时刻激励着我们奋进、跋涉。因此,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正视挫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挫折是一味苦口良药,挫折是一帖清醒剂,挫折是一座加压泵,挫折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歌。它能使我们发热的头脑清醒过来,也能使我们找到真正的朋友。挫折时多了份宁静,少了些喧闹;挫折时添了份成熟,少了份单纯;挫折时添了丝惆怅,少了些应酬;挫折时没有了往日的惺惺假意,流露的大多是真情实意。 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挫折是波谷到波峰的前奏。挫折时屈原赋出了经…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偶然看到一篇谈推销工作的文章———《坐着不动赚不到钱》,里面谈到:推销员在遭遇顾客拒绝后不再努力,就不会成功。美国推销员协会对推销员的拜访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4.8%的推销员在第一次拜访顾客遭挫折之后退却了;12.5%的推销员在第二次拜访顾客遭挫折之后退却了;31.2%的推销员在第三次拜访顾客遭挫折之后也打退堂鼓了;21.5%的推销员在第四次拜访顾客遭挫折之后,也放弃了;最后只剩10%的推销员锲而不舍、毫不气馁,继续拜访下去。结果,80%推销个案的成功,都是这10%的推销员连续…  相似文献   

14.
舒心八法     
人生旅途中,说得上“一路绿灯”的人极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曲折、挫折、磨难、逆境,多于坦途、顺利、成功。如果不善待挫折和失败,终日烦恼、怨愤、长吁短叹、悲观消沉,久而久之,必然劳其心志、伤其体魄,贻误大事。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如何摆脱这种精神枷锁,现献“舒心八法”,不防一试! 想一想人生中,挫折和失败实不为怪,换个角度讲,是对人的意志、决心和勇气的锻炼,是对人综合实力的检验。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少科学家的成果是在几百次、上千次失败和挫折的基础上取得的。楚汉之争,刘邦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终于在垓下一战,十面埋伏将项羽打败。人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熟起来的。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不犯或少犯重复性的错误。走一走到野外郊区、深山大川走走,散散心,  相似文献   

15.
失而不败     
人常常希望一生能过得潇洒自在,活得轻松,殊不料,挫折、失败,打击总是在意想不到中朝你走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不可能一直处于顺境,永远一帆风顺.成功与失败,挫折与顺利是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但是,失败不是恶魔,挫折并不可怕.它是一把生命的刻刀,雕出人生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研究发现,在经历挫折后,相比于不听音乐,听积极音乐能提升人们的希望感。然而,研究者并不清楚积极音乐和消极音乐在提升希望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也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由于两种音乐在诱发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差异造成的。文章通过三个实验来考察这些问题。实验一发现,在无挫折的情况下,积极音乐相比消极音乐诱发了更强的希望感。实验二发现,这种效应同样存在于人们回忆挫折之后,并且是积极情绪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三则通过设置控制组进一步发现,这种效应是由积极音乐对希望感的提升作用和消极音乐对希望感的降低作用共同引起的。文末讨论了该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万物之灵,既坚强,又脆弱,极易受到伤害。个体遭受挫折后必然会有所表现,以解脱挫折对自己带来的心理烦恼,减轻内心的冲突和不安,于是个体便想方设法从生理和心理上来保护自己。对生理上的自我防卫,人们容易接受、认可,而对心理上的自我防卫,人们却往往认识不多。 人的心理防卫机制主要有两大类,即现实定向  相似文献   

18.
成功与失败     
成功既不存在于命运里,也不藏在祈求中,它孕育于奋斗里,诞生在挫折中。  相似文献   

19.
晋卦的主题就是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初爻与二爻讲人在处于上升的初始阶段难免会不断地遭遇挫折与失败,以及在遭遇挫折与失败之后个人的处事态度;三爻讲挺过艰难彰显自己能力的第二个阶段以后,由于事业上获得成功而终于赢得众人的信任与拥护;四爻讲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从而导致新的挫折;五爻讲克服患得患失的心态后以宽广博大的胸怀积极开拓取得新的更大成功;上爻讲成功没有终极状态,前进、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前进、上升的路会变得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20.
宋萍 《社会心理科学》2000,(1):84-84,8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领域在不断扩展,社会上的竞争与挑战也在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能够正视现实,敢于承担责任,不怕挫折和失败,勇于克服困难,有较强的自信心。在群体生活中,如果遇到挫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足够的勇气、乐观的情绪和顽强的毅力,是良好适应的重要前提。学困生自信心理素质和群体适应性的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循序渐进,就必然有喜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