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1年春天,威廉·奥斯特还是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总是担心怎样通过期末考试,担心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去哪儿,怎样开业,怎样才能生活……总之一句话,他的生活充满了忧虑。不久,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看到了汤玛士·卡莱里所写的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正是这句话,使威廉·奥斯特成为他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布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他也因此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42年后,威廉·奥斯特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说:“你们要学着活在一个‘独…  相似文献   

2.
幸福宝石     
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罗德的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他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因贫困而死。可是他死后不久,人们就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 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东西,恰恰就在自己手中。 生活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几乎是一种本能。虽不至于刀光剑影,却还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充实快乐地生活了一辈子,也有人穷其一生精力追求,却从来没有过幸福的体验,成为终生难以释怀的遗憾。就象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中的主人公培尔·金特一样,一生追求名利,甚至不惜…  相似文献   

3.
承受幸福     
1996年10月8日,82岁高龄的威廉·维克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前的60年里, 威廉·维克里一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埋头研究经济学,其研究成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得不到公众的承认。如今能够获得诺贝尔大奖,对他来说, 应该算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了。然而不幸的是,在获奖三天之后,他与世长辞了。据称,维克里是由于过分激动导致心脏病突发而死亡的。  相似文献   

4.
威廉·汤普逊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硕士田永胜威廉·汤普逊(1775一1833年)是英国的功利主义学者。他早年深受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在认识到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只考虑社会基本善的增加而不考虑如何分配善的缺陷后,转向了欧文主义。后来...  相似文献   

5.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6.
热情是金     
有志不在早晚在美国,有一个名叫雷·克洛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热结束,一个本来可以发大财的时代与他擦肩而过。按理说,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雷囊中羞涩而和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上有所作为,好不容易才打开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谋生,他到处求职,曾做过急救车司机、钢琴演奏员和搅拌器推销员。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伴随着雷·克洛,命运一直在捉弄他。雷·克洛虽然屡遭挫折,但热情不减,执著追求。1955年,在外面…  相似文献   

7.
人的意识和意识的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寄南 《心理学报》1984,17(2):32-38
“意识”一词在今天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了。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是最早用英语“意识”这个词的人。后来,约翰·洛克在一篇哲学论文中提到“一个人总是意识到自已在思考”,他在1600年对这句话又作了如下的解释:“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里发生了什么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阿拉·哈飞特是印度的一名农夫,他有一块地产,地产的前面盖着一处房子,地产的后边流淌着一条小河。哈飞持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他并不满足。 一天,他听见镇里的老人拉桑棣说道:“假若一个人能够得到拇指那么大小的钻石,就能买下周围广阔的土地;假若能够得到一个不大也不小的钻石矿,就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  相似文献   

9.
通晓历史、熟谙世事的孔子,肯定世人对“名”的追求。他讲:“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在他看来,名声、名誉、名望,是一个人敦养品德、成就事业的结果,理应受到人们的称述。他自己就称赞治国有方、施惠于民的郑国大政治家子产为“惠人”(见《论语·宪问》)。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相似文献   

10.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歌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只要能够时刻这样想,赠人玫瑰,自己因而也满手余香,那他在生活中就不会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他必定是家中常高朋满座的那种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种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共同享受快乐,在你痛苦的时候可以分担你的痛苦的人。当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像你一样沉浸在幸福之中;当你遭遇困境厄运,他同你一样悲痛忧伤。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你时刻都会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立无助地生活,你时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你时刻都在另一颗心…  相似文献   

11.
同样是半瓶水,不同的人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因而也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乐观者看到的是瓶子已经满了一半,而悲观者则看到还有半个瓶子空着。这是什么原因呢?多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乐观可使人快乐、健康、成功,而悲观则可导致绝望、疾病和失败,同时也会造成孤独、压抑和自卑。怎样才能够从这些不健康心理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呢?哈斯顿拉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克莱格·A·安德森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会人们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方法。“一个人的能力对于他的成功至关重要”,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切尔·斯盖尔解释说,“但他最终的成…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时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享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相似文献   

14.
推销,既是一个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由平庸走向卓越,由平凡走向辉煌,由追求走向成功的通衢与门户。福克斯之所以能够在经营领域和政治领域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得益于他卓越的推销才华。现任墨西哥总统的毕森特·福克斯,原先不过是可口可乐公司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福克斯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自己卓越的推销才华。福克斯说:从推销自己到推销商品,再到推销一个国家,这中间没有多少根本的区别。现年58岁的福克斯于1942年出生于墨西哥瓜纳约…  相似文献   

15.
原谅别人     
乔治·罗拉在维也纳当了多年律师,但在二战期间,他逃到瑞典,无所事事,很需要找份工作。他精通好几国语言,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谋一份秘书工作。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不需要这一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唯有一家公司在给乔治·罗拉的回信中写道:“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误。”当乔治·罗拉看到这封信时,气得简直要发疯。于是乔治·罗拉也写了一封信,目的是想使那个人大发脾气。但接…  相似文献   

16.
冯特小传     
威廉·冯特生于1832年8月16日,巴登的聂斯卡饶村,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的沃尔克斯库度过了两年,然后由一个教区的牧师,他父亲的助手,对他进行家庭教育。虽然他有兄弟和姐妹,但冯特却过着孤独的生活,并且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孩子,他顺利地执行着家庭教师交给的任务。作为一个青年,他在丘比根大学读了一年,而后到海德堡大学学习。他虽然取得了医学学位,但他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转向了心理学的研究。在海德堡的十七年间,改变了他的专业,他从一个生理学家变为一个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
馈赠口香糖 威廉·里格利在芝加哥开了一家小型发酵苏打公司。 里格利通过散发烹饪书籍和卫生用品来促销他的产品。他跟当地一家口香糖制造商达成交易后,开始每卖一份发酵苏打,就搭配两只口香糖。当人们给他写信,要求购买口香糖的时候,这位超凡企业家认识到,机会正在向他叩响致富  相似文献   

18.
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洛维约夫1853年1月诞生在俄国著名历史学家、《俄罗斯古代史》一书的作者C.M.索洛维约夫家里。在青年时代的弗·索洛维约夫身上找不到他后来成为宗教思想家的任何迹象。他有极大可能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他关于自己曾说过,那时他并不信奉基  相似文献   

19.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嘻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