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之五官,既是人体与生存环境的沟通、交往的通衢,又是发布人之婚恋的处所。也可以说五官是婚恋的名片,五官所构成的情在婚恋中有着重要地位,把握五官之情便成了婚恋的“重点工程”。一个懂得婚恋的名片并善于应用婚恋的名  相似文献   

2.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是我不想爱,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这句话也许最能概括21世纪之初中国人婚恋道德心理的矛盾与无奈。伴随着我国经济上第二次革命的是思想观念的大振动、大嬗变,而其中婚恋道德观念的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冲击与震撼更为显见而强烈。婚恋问题成为这一时期文艺影视反映的主题。专门研究婚恋观念变迁的理论著述也如雨后春笋,黄明理博士的《婚恋道德:固守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占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更是对后代的有关爱情题材的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婚恋诗中最特别最感人的当属“弃妇诗”.  相似文献   

5.
成人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依恋研究已拓展到成人的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依恋表征是成人对其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重构,婚恋依恋是成人与情侣间构成的依恋情感联结。该文介绍了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研究的理论背景、测量方法及主要成果——依恋的代际传递性、依恋的临床应用、婚恋依恋对成人婚恋关系质量和工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成人依恋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的关系问题、依恋的稳定性与变化问题以及依恋是个体差异还是关系变量等,并分析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婚恋价值观成为敏感区域。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其具有双重角色(青年角色,女性角色),研究探讨她们的婚恋价值观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仅就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作一粗浅探讨。 一、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轨迹拾零 当代女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即当代女青年对婚姻、恋爱中利弊得失,值与不值、好与坏观念的选择、追求、判断。下面仅撷取女青年在婚恋中的零星轨迹,以现当代女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7.
陈燃进  戴冰洁 《学海》2015,(2):75-81
之前的调查显示在浙江城镇化进程中,浙江近郊村落正逐步形成独特的村落婚恋文化,具体表现为招(入)赘婚姻、速成婚姻、拼婚以及虚假婚姻等婚恋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近郊村落婚恋文化变迁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力,认为近郊村落集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撤村建居、户籍迁移和转换等一系列公共政策和政府城镇化行动直接关系着近郊村落村民切身的经济利益,都对近郊村落婚恋文化的变迁产生了影响。利益驱动是当前近郊村落婚恋模式变迁的直接动力,而城镇化则是其婚恋模式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健康、积极、理性的近郊村落婚恋文化,是政府、社会和家庭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青年官兵在婚恋上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事情,但处理不好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做好这些人的心理调适工作。青年官兵婚恋受挫后,一般有积极、消极和妥协等三种心理防卫形式。各级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青年官兵婚恋受挫的心理调适,帮助受挫官兵重新振作起来,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特定群体婚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复旦大学的298名研究生的婚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涉及了研究生的婚恋观、婚恋现状、依恋类型及其与婚恋满意度的关系等方面。结果发现:1)研究生的婚恋观总体上积极健康,以人品和感情为重,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择偶策略在整体上比男生更实际;2)研究生的婚恋现状与婚恋理想基本一致,表现了研究生在婚恋问题上朝着体现个人价值观的方向发展;3)研究生婚恋对象的学历呈现出"男找低,女不找高"的现象,"学历高导致女研究生婚恋难"的观念主要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4)研究生的依恋类型以积极健康的"安全依恋"为主,安全依恋的研究生恋爱和结婚的比例要大于其他类型,对婚恋关系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0.
40年代女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至另类依附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非常喜欢一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话平实、美丽而深刻!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关系和人生在世最自然最根本的需要。生活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维系的氛围里,别人需要我们或我们需要别人,就象维持生命的水对整个人类是必不可少的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身边的人都弃我们而去,我们的生命将何以为继?有些人在生活不如意时,会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以为他对自己的生命掌握着生杀大权,其实这是极端自私和残忍的表现。天主用爱救赎了人类,为了我们的重生,他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使我们藉着他的痛苦和死亡得到生命…  相似文献   

12.
颜鸣 《学海》2001,(6):167-170
“爱情”犹如大自然中春天的花草、夏日的凉风、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阳光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情感 ,世界上只要有男女存在 ,“爱情”就会永远存在。在中国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的影响 ,总是把爱情婚恋当作闺阁之事 ,不登大雅之堂。十年动乱时 ,更是把爱情打入冷宫。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有血有肉的自然人 ,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情婚恋生活 ,这是他们革命生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能体现出崇高的精神风范。瞿秋白与周恩来是同时代人 ,也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卓越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3.
40年代文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到另类依附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赵义  杨秀廷 《天风》2007,(18):29
在现实生活中,知道如何忍耐的人是最具有深沉的耐力和宽广胸怀的,特别是当你遭遇不测或意想不到的人为事件的伤害时,行事绝不要过分仓促,也不要受情绪左右。因为主耶稣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主耶稣告诉我们,惟有忍  相似文献   

15.
婚恋匹配涉及身体特征、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个性心理等方面,有相似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两种假说,但相似匹配的证据远多于互补。针对感知相似与实际相似的作用、相似性匹配与婚恋质量的关系、以及相似匹配的优势地位与适宜性等争议,分析了导致相似性匹配争议的原因。未来应致力于深化研究内容以建立婚恋匹配理论模型,实现测评方法的多样化、测量指标和工具的科学化,确保相似性计算和统计分析方法的严谨性,并加强婚恋匹配的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恩敏 《天风》2011,(5):52-55
今日教会中男女信徒比例悬殊,形成了"阴盛阳衰"的格局。而一般基智徒青年都会选择信仰相同的人作为自己恋爱的条件之一,不少教会牧者也是这样要求的。可是,现实却让不少青年姊妹陷入了婚恋困境,因为教会没有相应的弟兄供她们选择。究竟信与未信的可否恋爱结婚呢?对此,教会中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和做法,本期中,我们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作者的言论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傅百安 《天风》2011,(5):56-56
今日教会中男女信徒比例悬殊,形成了"阴盛阳衰"的格局。而一般基智徒青年都会选择信仰相同的人作为自己恋爱的条件之一,不少教会牧者也是这样要求的。可是,现实却让不少青年姊妹陷入了婚恋困境,因为教会没有相应的弟兄供她们选择。究竟信与未信的可否恋爱结婚呢?对此,教会中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和做法,本期中,我们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作者的言论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婚恋关系是成人依恋的主要形式。自上世纪80年代末,国外兴起了对成人婚恋依恋(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的研究。该文介绍了成人婚恋依恋的理论背景、依恋型、内部工作模型研究及当前对婚恋依恋与成人社会功能发展的研究进展。文章最后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殷勇 《天风》2011,(5):55-56
今日教会中男女信徒比例悬殊,形成了"阴盛阳衰"的格局。而一般基智徒青年都会选择信仰相同的人作为自己恋爱的条件之一,不少教会牧者也是这样要求的。可是,现实却让不少青年姊妹陷入了婚恋困境,因为教会没有相应的弟兄供她们选择。究竟信与未信的可否恋爱结婚呢?对此,教会中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和做法,本期中,我们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作者的言论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哲学家是怎样对真主作都阿的?在一个层面上说,哲学家的都阿和其他任何人的都阿一样。本质上,我们所有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受过什么训练或掌握什么专业技能,都追求在精神上接近真主。但在另一个层面上说,每一个人的都阿,都揭示了某种关于我们是谁的思考。作都阿是件大事。他要求作都阿的人全身心地投入。都阿是与真主的最私密、最个人的交流方式。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