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经典表述,可以从其存在论视界去理解:"自由个性"实则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自由个性"是指每一个个体在自由劳动、自主活动、自我批判基础上最终达到全面自我实现和个性自由的主体存在形态,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其内涵具体表现在生产力、交往力、解释力三个向度上。狭义的"自由个性"是指每一个个体的自由个性,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特殊)个性""丰富的全面的个性""有个性的人""个性自由"。"自由个性"还应该与"个人全面发展"辩证看待。"个人全面发展""自由个性"实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更高存在形态的理想设计。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从佛洛伊德创立他的个性理论算起,有关个性的研究距今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些年中,心理学对个性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十年前,人们对个性的研究还几乎是个空白,仅从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个性理论界便一跃形成如此众多的理论,其发展速度之快,理论分支之多使人难以置信。自佛洛伊德1923年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后,他的完整的个性理论基本确立。佛洛伊德第一个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人们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此后的个性理论可以说都是针对精神分析而来的,他们因不能接  相似文献   

3.
哥雅是敢于以自己的作品向宗教裁判作挑战的最突出的一位画家。《着衣的马哈》与《裸体的马哈》是他的大胆之作,表现了人的个性自由,也是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曾经以为,在办公室里有个男上司是女职员的幸运,但不幸的是,我很快就发现,办公室的通行法则一样适用于男领导与女下属,比如你必须实干、能干、肯干。没有这个前提,你的小聪明、你的女人味儿、你的个性、你的顺从,一切都无从谈起。当然,除此之外,面时男上司时,还有些与面对女上司的相处技巧不同之处。本文采写办公室部分女士的口述实录,来说明女职员与男领导的合作之道。涉世之初,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5.
奔向新生活     
我坐在我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注视着眼前那根耀眼的光柱。光柱里,许多细灰的颗粒正在自由地飞舞。我羡慕着它们的自由,想着自己难解的问题,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胡适的自由概念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胡适的自由观带有以社会政治的、消极的和外在的自由为主的特征.胡适在有些问题上也涉及了积极的或内在的自由,但总体上他主张消极而外在的和社会政治的自由,伸张、发挥个性自由、思想言论自由,进而他主张容忍异己的思想和反对党.  相似文献   

7.
正我第一次听到"踢猫效应"这个词,是在公司组织的一个心理培训班上。心理专家介绍,关于"踢猫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有一次,他在家看报太入迷而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董事长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  相似文献   

8.
约翰·密尔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伦理视角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就是由社会合法地对个体行施的那种权力的本性和限制.密尔坚持个人自由,主张张扬人的个性,提出自由要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为其价值目标.尤其是密尔对自由的伦理道德诉求、对个性自由的伦理价值分析、给自由以限度、给自由以功利主义解释等伦理主张和理论建构,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自由主义理论,推动了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逸是古代隐士激扬个性、彰显自由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摆脱压抑,调适心理,寻找另一种精神园地。疏远社会,情感转移,与自然山水保持一种亲和关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可以说是魏晋时期具有个性自由与人本精神表现的诗作。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共有五首,其中第一首主要写他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诗中充满着象征意蕴与空灵境界,反映了一种回归自然、精神解放、心性放真的冲动感情。缕析其诗,可以看出其追寻个性自由的一些思想表现。  相似文献   

10.
正不论天晴下雨,不论严寒酷暑,每天,他都守在我们办公室外的楼梯口。校园里的这个场景,我已经看了几年,逐渐习惯了他的存在。第一个冬天,寒风呼啸,他站在室外,不停地搓手,轻轻地跺脚,我喊他进办公室暖和一下,他微笑着拒绝了。原来,他的眼睛要时刻关注着第三个教室的动静。那里面,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主义作为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实质是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它肯定了世俗人生的意义和感性生活的幸福,肯定了个体的存在、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和个体的价值等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凡此种种也都在哈姆莱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使他散发出智慧的人性之光。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莱特一语道破人类命运的箴言。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对自由的理解是和他对存在论问题的独特理解密切相关的,也是从中得到其解释原则的。因为在他看来,道德、伦理以及政治生活中的自由问题虽然重要,但还不够源始,而只有对自由之本质有了更为源始的理解,才能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自由问题有更为透彻的把握。这种更为源始的理解即在于,自由并不是人的属性,相反人却是自由的所有物,因而自由作为超越着的世界筹划乃是此在之深渊,是存在之既澄明又遮蔽的敞开。正是出于这种最高的两义性,描画了诗意的栖居作为其形而上学最终指向的海德格尔却在现实中陷入了其特定的政治时刻。海德格尔同政治权威达成的妥协基于他自己学说的最深刻的缺陷之中。  相似文献   

13.
我与郭朋先生有近40年的友谊,而且情深义长,从未有中断的时候。如今他突然离开我们,永不能再相见了,心中的悲伤是难以形容的。虽然他已是84岁高龄,算是长寿之人,但他的去世仍然使我觉得他走得太早了,因为大家尊敬他关切他,而他也始终关注着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与他一起走过来的晚一辈的同事朋友,大家在精神和情感上仍然需要他,愿意经常听到他的声音,愿意他活到一百岁。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郭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我是在1966年4月从北大来到世界宗教研究所报到上班的,接待我并给我安排工作的便是郭朋先生。当时他是所办公室主任,给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康德把自由称为“纯粹的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之拱心石”。他说自由是一种概念、一种事实和一种设定。他把自由分为两种,但偶而,也可以说是更正确地,把自由分为三种。本文目的就是阐明这些自由的特点和差别,从而至少能指出康德对自由的重要作用所作解释之正当合理的根据。 I.先验的自由康德假定因果律乃是决定各种事件在时间中必相继续的原理以后,他在《辩证论》中主要关心的就是证明自由的观念是可能的。这一研究,他在第一个《批判》第  相似文献   

15.
论个人自由     
自由对人的个性发展来说,就象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那样重要。自由和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都是不可缺少的。不过在考虑自由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对自由也有必要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加以限制,这便是人的自由的辩证法。我们所说的个人自由,就是我们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因为脱离社会,个人就根本不能存在。只要承认这一真理,那么一切关于绝对自由的幻想就会不攻自破,而自由的问题就成为如何决定限制自由之可允许的界线,成为确定什么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自由和什么是必须拒绝的自由之间的分界线。一个人的自由是受别人的自由的限制的。这是不证自明而且也是大家公认的道理。但是,如果我  相似文献   

16.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赋予了劳动以现实性维度,但斯密仅将劳动当作实现资本增殖的手段,故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完全站在国民经济学的立场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但他唯一承认的只是"精神劳动",虽然他赋予了劳动以超越性维度,但他的劳动观只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观念性模仿",他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而看不到"劳动的消极方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和论证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的全面意义,从而建构了取代"资本政治经济学"和"精神现象学"而实现人之自由个性的"劳动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宗教事务局转傅圆天治丧办公室:惊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傅元天会长不幸逝世,深感悲痛。谨表示深切的哀悼!傅元天是我国道教界享有很高声望的道长。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几十年来,他在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广大道教界和信教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并为之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傅元天会长的逝世是中国道教事业的的一大损失,也使我们党和政府失去了一位诚挚的朋友。希望道教界的广大道众以傅元天会长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  相似文献   

18.
为爱沉吟     
我和他的相识,是因为他是某个部门的负责人,而我恰恰被招入该部。 那天阳光灿烂,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布置任务。我第一次如此仔细地看他:他是那种过于俊美的男孩,特别是那双漂亮的大眼睛、薄薄的嘴唇,和卡通画上的大男孩一样。  相似文献   

19.
阳明虽出身缙绅之家,但并不是典型的规范家族.因此他的思想也在较开放、自由的家境中得以孕育.这不仅是因为他祖辈与佛道二教均有渊源,而且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较宽松的社会氛围,以及阳明极具个性的根性慧命,都相关联.阳明其大,年青时笃信朱学,格物穷理.从其在北京穷格竹子道理实验的失败,后经反阉党刘谨,被滴戌龙场,死里逃生;再经朱宸濠之乱和张(忠)、许(泰)之难,阳明思想一变再易.大体是从验证外在草木之理的格知实验,走向内在心性的道德体验.因此,阳明之学简言之为道德心性体验之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工业社会的喧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震荡,许多艺术家的作品笼罩着梦呓、和令人不安的气氛,他们绘画的主要目的是抒发情感和表达个性自由。自我个性的泛滥,普遍性的不被关注,使得人们的内心对画作失去了最初的崇敬感。莫兰迪寻找着这个时代正在失去的东西,他努力创造深远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物体。文章旨在结合色彩、形式等元素,分析莫兰迪在画作中对简化和丰富手法的运用,深入探究他的艺术思想,寻找他绘画表象之下的永恒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