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次,欧阳修外出办事,恰好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者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远处一棵枯死的老树做起诗来,诗曰:“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典型的败笔,乏味之极平庸之极,既无色彩更无生命,乃是地道的死诗。但欧阳修加了两句之后,那诗立刻变得灼灼有神且熠熠生辉,这两句就是“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让我们再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老友聚会,欢送他们中的一个应征入伍。席间,大家纷纷祝愿,唯独一位王先生的祝辞极怪:“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听到这,众人皆笑:“这叫什么诗…  相似文献   

2.
你还不知羞     
2.他见路旁有棵枇杷树,就摇头晃脑吟诵道:“路旁一古树,两朵大丫叉。”此句一出,他怎么也想不出下句了。3.正巧欧阳修路过这里,就替他补上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那人听了不禁暗自称好。1.宋代有个读书人,觉得自己有诗才,听说欧阳修善诗能文,想去当面比试比试。1.宋代有个读书人,觉得自己有诗才,听说欧阳修善诗能文,想去当面比试比试4.两人沿湖而行,看见一群鹅被少年用竹竿赶下河,那人又吟出两句:“远看一群鹅,一竿打下河。”后面又没有词儿了。6.两人上了渡船,那人又吟诗两句:“诗友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忙说:“修已知道…  相似文献   

3.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己。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4.
远音 《思维与智慧》2008,(12):61-61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己。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文献学家。他以文学家、经学家的双重身份来解诗,对《诗经》注解的权威著作《毛传》和《郑笺》提出了批评,并对《诗序》进行质疑进而删改,他"据文求义"力图还原《诗经》的"本义"。欧阳修的《诗本义》,在《诗经》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进入新世纪,有关《诗本义》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可以让我们对欧阳修的诗经学成就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秦蓁 《孔子研究》2016,(5):90-96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8.
白指白字,别字。所谓飞白,就是明知其错,故意将错就错地加以援用。根据错误产生原因的不同,可把飞白分为语音飞白、字形飞白两类。1.语音飞白即因语音相同、相近而将错就错地加以援用的飞白。如:北宋薛简肃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欧阳修,二女儿嫁给了王拱辰。后来欧阳修丧偶,又娶了他的小女儿,所以王拱辰曾用“旧女婿作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来取笑他。刘原父晚年又一次娶妻。欧阳修为此写了一首诗戏弄他:“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年郎。”刘原父见了这首诗,有些不高兴,决心要报复他…  相似文献   

9.
画眉诗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自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园林自在啼。画眉诗@欧阳修~~  相似文献   

10.
母亲教儿识字读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远的孟母择邻,千古佳话,宋欧阳修四岁父亲死,家穷置不起纸笔,母亲郑氏以荻杆画沙地教儿,欧阳修勤奋学习,读书成诵。成为大学者,大诗人。《古文观止》选了《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他列入唐宋八大家。又撰有《新五代史》与人合修《新唐书》。  相似文献   

11.
敢不敢要     
正张军开了家手机专卖店,地段不太好,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一天中午,张军在店里跟一个中年男子谈价格,还有一个老头儿在柜台前转悠,好像在挑选手机。一个小青年急匆匆地走进来,见状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准备离开。张军看在眼里,连忙大声招呼。小青年站住了,但仍然没说话。张军走到柜台的另一边,小青年跟过去,小声说:"我有一部手机想卖给你,要不要?"  相似文献   

12.
正欧阳修原本在朝中担任高官,每日高朋满座,很多人都声称与他是知己、世交!后来,欧阳修被人诬陷,皇帝一纸诏书将他发配到偏远的地方。离京时,他门庭冷落,竟无一人来相送。跟随他的老仆感叹道:"真是世态炎凉啊!"欧阳修说:"我们走我们的路,又何必在乎有没有人相送。"到了地方后丝毫不以人情冷暖为意,反而写出了《醉翁亭记》。十年后,  相似文献   

13.
生死之间     
生是由无数个欲念组成的连续索求死是欲念的结束和索求的终止这是当代诗人文爱艺的一首诗。从古到今,人们都想长生不死。昔日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派徐福去蓬莱仙岛寻找不死之  相似文献   

14.
正听朋友讲他们单位里的故事,心里一暖。一一天早晨,一个小青年斜挎着背包到他们单位推销办公用品,没敲门,就探头缩脑地钻进了办公室,小青年没开口,脸就红了。朋友的位子刚好临近门口,他一进来就被朋友发现了,朋友准备上前阻止他,可他已经进来了。那天很不凑巧,单位的领导正在朋友办公室里检查工作,被这个小毛孩撞了个正着,小青年说,我是……他刚开口,话还没讲完,就被朋友的领导一通臭骂  相似文献   

15.
观鱼诗     
鱼在水中生,食饵鱼上钩,人死鱼腹肥,吁暖鱼与人,人在水中死。失脚人下水。鱼死人口美。恶乎不知此。观鱼诗@宗林~~  相似文献   

16.
思维没有固定的方式,尤其是名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同他们的怪僻行为密切相关.这里辑录了二十位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怪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伟大的创造力,这对于我们是会有启迪的.唐代诗人王勃,是在睡觉中构思诗文的.他称此为“打腹稿”.诗仙李白,他的思维离不开美酒,一边饮酒,一边构思美妙的诗句.诗人贾岛,常骑在驴背上构思,行途的颠簸使他诗思如泉而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喜欢在上厕所之际思考问题,他以为此时的头脑特别清醒.诗人扬大年,善于一边下棋,一边构思,他认为,棋声之中妙诗生.文学家苏东坡,常在竹子下思考,他所居之处必有竹子,他将竹子视为灵感的伙伴.有其诗为证:“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4)
正在北宋,无论是政坛还是文坛,欧阳修都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他似四月骀荡春风中盛开的一树繁花,热烈、灿烂得令人无法忽视。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带他投靠了不甚富裕的叔叔。家境贫寒,他的启蒙教育是母亲芦杆画地教他识字完成的;他的书是从街坊家借来抄读的。尽管欧阳修不到十岁就已是远近皆知的神童,然而,他两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入仕后,欧阳修又因长相被宰相晏殊所嫌弃。"看脸"这件事,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欧阳修高度近视、龅牙、又矮又瘦、面色蜡黄,他初次去拜谒晏殊时,这位风流宰相掀起轿帘,看到欧阳修容貌  相似文献   

18.
王梵志诗     
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教?”禅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谁不懂!”二、禅师:“三岁孩儿能懂得。三、八十老翁行不得!四、众生痴迷,岂知善恶! 常常是见钱心即喜,五、见死无不愁。六、广贪财色乐,七、时时度日休。八、平生不造福。九、死被恶道收。十、但看三恶处,大有我般流啊!”十一、白居易听后大悟。主持寄语 本期画的内容是选用《王梵志诗》编的。《王梵志诗》包括自隋末至宋初无名诗人的唱咏。诗文浅显质朴,内容反映佛陀的教义。虽是古时民间作品,今日看来却好似在说当今之人。可见佛…  相似文献   

19.
一、题解 1927年,国学大师王静安先生沉湖死殉后,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教授之一的陈寅恪大为震惊,写了一首诗和一幅挽联以示哀悼。诗是一首七律,其中第三联写道:"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十多年前初读这首诗时,感触颇深,尤其是"吾侪所学关天意"一句。短短七个字,既道出了陈寅恪等人心目中学问的崇高地位,也道出了他们对学问所承担的那一份终极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祝浩涵 《中国哲学史》2020,(2):85-90,113
研究者普遍赞许欧阳修提出的“修其本以胜之”的思想,对其提出落实这一思想的方式则评价较低。这在根本上体现了欧阳修对于“本”的认识与今人有异。欧阳修坚持的“本”是与六经的权威性分不开的,他所提倡的“本义”之学,也正旨在捍卫与重塑六经的权威性。可他所采取的寻求“本义”的方式,恰有着动摇乃至瓦解六经权威性的危险。欧阳修这一“本义”之学的内在张力,正为我们揭示出了宋明经学与理学得以展开的某条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