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那年,20岁的我从服装设计学院毕业后,怀着梦想来到深圳。临走时,母亲叮嘱我:"记住,在外别争别抢别多嘴,吃亏是福啊!"所以,到很多公司面试时,人家一看到我土气的打扮,态度都很轻蔑。后来几经奔波,才终于应聘到一家服装公司做设计师。当经理把我介绍给同事们时,一个神情高傲的外国女郎打量了一下布衣素面的我,用很怪的话问:"清洁工用汉语怎么说?"我伸出手:"你好!"她耸耸肩,转身走了。经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到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欲言又止,接着鼓起勇气说,“我觉得,我还没有学佛以前很快乐,现在生活却过得很痛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然后,我们沿着种满松香树的敦化南路散步,人声与车流在身边奔跑,有时我感觉这样看着不知从何处来,又要奔向何处的车流,总像是在看一个默片电影的段落,那样匆忙,又那样沉寂。我身边的中年女士向我倾诉着生活与学佛…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晚上,皇宫里举行盛大宴会,女王维多利亚忙于接见王孙贵族,却把她的丈夫阿尔倍托冷落在一边。阿尔倍托很生气,就悄悄地回到了卧室。不一会有人敲门,房里的人冷静地问道:“谁?”敲门人昂然答道:“我是女王。”门没有开。敲门人又敲了几下,房里人又问:“谁?”这回敲门人和气地答道:“维多利亚。”可是,门依然紧闭。维多利亚气极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敲不开一扇门。她带着愤愤地心情走开了,可是走了一半,想想还是回去。于是又重新敲门,她心平气和地说:“你的妻子。”门开了。婚姻生活中,切不可忘了自己的角色:妻子或者丈夫。除此…  相似文献   

4.
她心里很烦     
星期天我和丈夫、女儿到照相馆拍照片,服务员对我们上乘的服务,我很感动。第二天,她打电话让我去看样片,我如约到了上花轿影楼。选好了样片,她叹叹地说很羡慕我,我一惊:“不会吧。”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她说是看到我女儿非常懂事乖巧的样子,让我感觉我对女儿的培养很成功。我很开心,别人夸自己的女儿好就是对妈妈的赞扬吗。 “大姐,你看起来很幸福。”她望着我的眼神有点犹豫。  相似文献   

5.
声音的温度     
正几天前,单位里一个年轻同事敲我的办公室门,进来后问我:"我给您发了微信,不见您回复呀?"我说:"对不起,我没听见,有啥事你说吧。"可她却说:"您还是看微信吧。"说完就走了。我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她老爸从杭州来看她,她的老爸也是我多年的文友,想今晚聚一下。你说这傻孩子,本是个有温度的事儿,就不能当着我的面多说几句话?一个楼层办公,还要发个微信。  相似文献   

6.
赵皎钦 《天风》2003,(4):61-61
笔者于去年12月末的一天早晨到农贸市场买菜时,看到一卖鲜姜的摊位上按堆卖,上前问业主“多少钱一堆”? “五毛钱”,我不由自主地说:“这么多,真便宜。”突然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妇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信耶稣吧,”我立刻亲切地告诉她:“我就是基督徒。”她高兴地喊了一声:“哈里路亚!”转过头去又向业主说:“你也信耶稣吧。”老汉很尴尬地随口应合“我信,我信”。同时,  相似文献   

7.
按照约定,韩莹来到心理辅导中心,她穿着一袭很淳朴的衣裙,看上去很文静。她说:“我最近睡眠一直不好,现在已经不敢睡觉,索性一夜坐着等待天明。”“是睡不着还是因为做恶梦呢?”韩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过了一会儿才说:“做梦。”“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梦呢?”韩莹再一次沉默了,我耐心地等待着。“最早做这样的梦是在5月13日,我没有当回事,没有想到就总是在做这种的梦了……”韩莹还是没有给我讲梦的内容,为了让她放松我开始了新的话题:“你现在是上学还是工作?”“我是学新闻的,今年大四了,正在晨报实习。”“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  相似文献   

8.
正前段时间工作室招人,一个小姑娘来应聘。看了她的作品,很不错,我问她:"你想面试哪个岗位呢?"她说:"剪辑师。"我挺想聘用她,但是我们剧组的剪辑师既刻苦,能力又强,而且预算又不够,矛盾中,我问:"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职位,比如说特效什么的?"她说:"我不会啊。"我说:"那你还会什么?"她愣了下说:"我剪辑很不错,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当时我非常矛盾,因为她确实很优秀,可是工作岗位已经满了。优  相似文献   

9.
8岁的莉莉因为接受头皮手术,剃去了一片头发,因而肯求父母不要让她去上学。她说:“我这样子很难看,同学们会笑我的。”可是父母坚决要求她到学校去。她的母亲说:“要是同学们笑你,别理他们好了。”这位母亲以为解决这样的小问题,用这个传统方法一定对付得来。谁知,莉莉为了避免同学们的嘲笑,悄悄地从学校里溜了出来,哭着回到了家里。 大多数做父母的人见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有天,邻居老刘带着他的妹妹和他妹妹 13岁的女孩来到我家,说有件难以启齿的事 向我请教,因我曾在武汉市综合畸型病医院 当过几年的心理医生,看我能不能给他侄女 指点迷津,病因是:偷癖。 这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孩,从她脸 上,看不到因有人说她"偷癖"两个字后人们 惯常表现出来的那种愧色和畏惧,她将一双 大大的眼睛投向我,很天真的样子。 她母亲开始对我慢慢道来: 我这女儿很聪明,成绩非常好,只是有 个很大的毛病,从小就很喜欢偷东西,到了 什么程度呢?她偷家里的钱偷得我们防不胜  相似文献   

11.
正前段时间工作室招人,一个小姑娘来应聘。看了她的作品,很不错,我问她:"你想面试哪个岗位呢?"她说:"剪辑师。"我挺想聘她,但是我们剧组的剪辑师既刻苦,能力又强,而且预算又不够,矛盾中,我问:"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职位,比如说特效什么的?"她说:"我不会啊。"我说:"那你还会什么?"她愣了下说:"我剪辑很不错,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当时我  相似文献   

12.
小棉袄     
正妈只生了我一个闺女,她很满足。她常说:"闺女好,闺女是娘的贴身小棉袄。"而我这唯一的小棉袄却并不暖和,长大后越走越远,远到几乎只成了妈心里的一个念想。然而提及我这个唯一的小棉袄,妈还是很满足,总乐呵呵地说:"闺女好,虽不能贴身,但是贴心啊,走得再远心里都有娘。"如我这般的好闺女、小棉袄,"远、忙、孩子小……"却都成了不能经常回家看看的冠  相似文献   

13.
正小时候,放学回家,看到桌上突然出现的糖果或者零食,总是欢呼雀跃,那个贫穷的年代,这样的稀罕物对我是最高的奖赏。蹦跳着到她跟前,想要跟她分享,她总是说:"我吃过了,这是给你留的,你吃吧。"兴冲冲地在她面前吃得津津有味,她总是很宠溺地笑:"我说了很好吃吧,因为我已经吃过了。"  相似文献   

14.
正那一年,她上中学。放暑假,去同学家里借书,快天黑时下起了大雨,同学说:"你别走了,在我家住一宿吧!"她说:"不行啊!我妈会杀了我的,她不让我在外面留宿。她老人家给我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比如说话不能大声,笑不能露齿,吃饭不能大口,喝汤不能出声,心地要善良,行为要检点,外出时不能在外面留宿。"同学吐了下舌头说:"你妈  相似文献   

15.
正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0月28日,马利亚从埃及开罗打一个长途电话到昆明家,并哭着说:“妈妈,明天就正式比赛了,我很想家也很着急。”因为这是马利亚11年来第一次离开妈妈出远门。她妈妈立即就发电报:“马利亚,无论在哪里,碰到什么都要祷告,因神无所不在,主耶稣与你同在,爸妈恳切为你祷告。”我们教会的弟兄姊妹也为她代  相似文献   

17.
站在肩膀上     
李爱莲 《天风》2014,(3):48-48
<正>我看着当时十六岁的柔柔,想着和她同样年纪的孩子们,也正经历着许多青春期的烦恼……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十一点多,家中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接起电话,是当时读高中的大女儿柔柔的一位女同学,我看见女儿房间灯光已暗,便告诉对方柔柔已经睡了,没想到,电话挂上不久后,柔柔的手机便响了起来。我听见柔柔接起电话,心想:这么晚了,对方不知道有什么急事,一定要找到她?青春期的烦恼不久后,柔柔走出房间,我看她脸色有些沉重,便问道:"还好吗?"柔柔说:"我同学失恋了,心情很难受,想找人说说话。"我点点头,柔柔又继续说:"当初听到她谈恋爱,我真的很为她高兴,因为她很喜欢那  相似文献   

18.
门诊室外的年轻少妇已经徘徊了很久,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提醒我:她肯定有什么难言之隐想来咨询却又不便说出来。我走出门外,想去跟她聊聊。她见我出来,抽身就想走,我在后面说:“有什么事可以到诊室说,医生有责任替你保密。”大概是我的单刀直入的诚意吸引了她,她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我,低头返身跟我走进诊室。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的童年是在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有一天她满脸泪痕地回到家里,父亲问其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的同学说我长得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并不说话,只是微笑。忽然父亲说:"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停止了哭声反问道:"你说什么?"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编辑同工:你们好!我们这里是一个农村的小教会。可能是信徒本身素质存在问题,在聚会时常常不专心听道,为此教会安排一个同工管理秩序。出于对工作的负责,听到有讲话的,她就用手势制止。一会儿又讲起来了,她就小声说:“别说话。”仍然无济于事。为此,讲道的人在讲道之前也作过祷告,那爱讲话的就是没感觉。有一次,这位管理秩序的同工实在忍不住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别再讲话了。”爱讲话的人受不住了,过后就在B同工面前说:“我这么大个人,要听她吓唬,再这样就不去聚会了。”同工B也是出于对教会的好,就向教会主要负责人A反映信徒的说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