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成家立业之后,越发懂得了作为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这几年,但凡出去旅游我都带着母亲,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想让她尝尝各地的美食。可是上一辈的人,是不喜欢外食的,不是嫌贵就是吃不惯。母亲更喜欢亲自张罗一桌菜,把我们招呼在一起,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厨艺是真的好,她了解我们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吃到最爱吃的菜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建议出去吃,也让母亲轻松一下,母亲却坚决反对:"外面的不卫生,还贵得要命,不去不去,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2.
设计主任叫我打电话,把营业部的平面设计员小王找来研究工作,过了几分钟,他又说再打个电话让小刘也过来,我照办了。十多分钟后,小刘跑得直喘先到了。看他头上脸上都是雨水,我才发现外面下雨了,赶忙递过毛巾让小刘擦擦。  相似文献   

3.
父亲与耕牛     
正春夏之交,正是一年农耕开始,赶在假日里,我决定回农村老家看看母亲和她的一亩口粮地。父亲去世后,母亲将家里的十多亩地,分给了大哥和二哥,自己仅留了一亩地作为口粮田。每年春耕开始,我总要回家看看,一是不放心母亲这一亩地怎样耕种,二是我也可以帮母亲找来农用拖拉机翻地,减轻母亲的劳累。  相似文献   

4.
那是我的错     
傅雷从小跟着母亲长大,母亲不仅注重在学习上培养他,更注重培养他做人方面的品格和修养。有一个周末,母亲外出办事,只留傅雷一人在家。傅雷当时只有十三岁,就读于上海徐汇公学。看了一会儿书后,傅雷感到有些疲累。这时,他突然听到外面有收废品的吆喝声,年少好奇的他便跑出去观看。街上围着一些人,大家都拿了一些家里不用的东西卖给收废品的中年人。傅雷突然想起家里后院放着一些废旧的铁器,很久都没见母亲动过。也许母亲不用了,不如把它们卖掉算了,傅雷想到此便跑回家中把它们拿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纫期的某个夏夜,母亲在地里干完活后,觉得肚子疼痛难忍,但她还是一步一步挪到家里,结果她刚走到卧室门口,便疼例在地上。最终,她撕心裂肺的叫声唤来了左邻右舍,大家七手八脚将母亲抬上床,又找来一个据说经验丰富的产婆,为母亲接生,而后便各自敞开,去忙自己的事情。父亲对于母亲的这一次怀孕,并未太过上心,  相似文献   

6.
有一名15岁男孩,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一次偶然的接触网络游戏,他开始沉溺其中,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母亲找来了一个又一个心理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孩子依然迷恋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丧失了信心,认为这个男孩已经无药可救。然而母亲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孩子就将万劫不复。几经辗转,母亲打听到武汉一家著名的网瘾戒除中心,就带着儿子赶到那里。  相似文献   

7.
素时锦爱     
高龄父亲与岁月做着最后的抗争,无奈器官功能衰退,身体每况愈下。母亲见面就跟我唠叨起来,说父亲白天也不到外面溜达,一躺在摇椅上,就呼呼大睡。半夜却将灯开得通亮,哼哼唧唧地磨人,真是前世欠了他的。母亲这里还没唠叨完,那里老父亲叫开了。母亲边走边说:  相似文献   

8.
心平无险路     
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把宰相宋臻找来,交待他一件私事。 玄宗的才情高,孩子也多,给王子起名字,给公主起邑号也颇费脑筋,就把这事托付给了宋臻,让他各取30个备用,临了,他又特别嘱咐说:“你在这30个之中,单给我想一个漂亮的名字和一个漂亮的邑号,要与众不同才好。”原来此时他正宠爱武惠妃,心里非常喜爱和她生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  相似文献   

9.
一枝蒿 《天风》2016,(10):41-42
正如何在万古不变的经典与瞬息万变的处境之间构建桥梁,巧妙地借鉴别人讲章的实践性方向,就变得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在三四百年前曾比喻做学问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好比"蜘蛛结网",其材料不是从外面找来的,而是从肚子里吐出来的;第二种人好比"蚂蚁囤粮",他们只是将外面的东西,一一搬回储藏起来,并不加工改造;第三种人好比"蜜蜂酿蜜",他们采摄百花的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表情呆滞、目光游移的中年男子,他一边抹着不断冒出来的汗水,一边不住地说:“我的心态确实不好,也可以说我有病,虽然这是她给害的,但是,我却不能舍了她……”他的父亲是一个早年留学日本的牙科医师,妈妈是一个美丽的家庭妇女。在市区的西部,他们家拥有一幢复式的花园别墅。这里的一切都是漂亮又和谐的,只有人心总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娇小而美丽的母亲总是提心吊胆地看着父亲的脸色,冷漠、严峻的父亲又总是对妻、儿不屑一顾。他钟爱自己的医疗器械远胜于儿子。当年幼的儿子打碎了父亲的大玻璃罩以后,暴怒的父亲找来一根链条,把他锁在窗栏上以示惩罚。看着自己像只狗一般地被锁,他  相似文献   

11.
韦长安 《天风》2017,(8):48-48
母亲老了。一串钥匙,把我折腾得半天都没停下来。前年冬天,母亲骑电动车从乡下老家来到市区,看望一位患病的弟兄。那天他们一起唱诗、祷告、安慰、勉励,非常喜乐。中午时分,还打电话让我送去了午餐。下午两点,母亲要返回的时候,才发现电动车钥匙丢了。她在房间里仔细找了很多遍,始终不见踪影,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给我,帮她把电动车推走,重新换锁。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1,(5):46-46
2011年4月初,我们在河南商丘一个偏远村落走访项目时,顺便探访了一户单亲基督教家庭。这户家庭的母亲由于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小心跌入附近的水塘溺亡,父亲独自承担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儿子的重担。我们到达他家时,红红的基督教对联还贴在破旧的大门上;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与邻居家的砖瓦房形成巨大反差。看到我们到来,父亲赶忙找来两张小矮凳,招呼我们坐下。为了不把我们的衣服弄脏,他还特地用一条已经看不出颜色的毛巾反复在凳子上擦拭。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忍让     
世人的性格多有差异,母亲属于最能忍让的那种,在母亲的为人处事中,考虑更多的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利益,而非自己。记得小时候,我们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跑回来哭诉时,母亲总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想想你自己,或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件事,你觉得自己有没有错?”说实在的,这话听起来不中听,但事过一想又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话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4.
正家乡重男轻女的风俗很重。父亲是长子,生了姐姐后,爷爷奶奶就不许母亲进祠堂拜祭了。母亲怀上我以后,他们顶着家族的压力,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决定要"搏"一次。母亲怀我三个月时,父亲就出海了,他和家里交代,这是他最后一次出海,因为不管生男生女,他都是要下岗的。我出生那天,母亲的同事把我抱到她家,因为担心母亲知道是个女儿受不了打击,就谎称是个男孩,叫母亲安心休养;给在远  相似文献   

15.
赤子之心     
偶尔经过一所小学校,看见一位手提菜篮的母亲,正耐心地跟面前的胖儿子说话。忽然孩子把脚一跺,一扭头冲进了学校,慈母愣愣地望着校门,脸有戚戚焉。莫非这小家伙嫌母亲给的零用钱不够?或是母亲未为劣等的成绩签名? 不由使我想到禅师们强调,发自内心的善念也能使我们挣脱小我的躯壳,打破自我的执著,而直达真如之境。我曾在禅学书里读到一则故事:韩伯俞的母亲性情暴躁,他小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留言     
正在台湾,有一个60多岁的母亲,每天都给女儿打手机,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甜美活泼的声音,让母亲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没接手机,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而事实上,这个手机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18.
怕你心疼     
“好几个同学都说你做的咸菜好吃,嫌我带的太少,不够吃。瞧,这次他们把饭盒都塞给我了。”在县城上高中,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的姐姐一进屋就冲母亲嚷着,同时丁零当啷地把几个饭盒摆在桌上。  相似文献   

19.
这是苏叔阳在他的一本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后记中写的一句话.这话叫人心动!前些时,苏叔阳把他在病中住院期间写成的《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寄赠给我,并且告诉,这是一本专著(计划60万字)的提纲,经压缩改写成这本小册子,其实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纽扣     
一年初冬.俄国降了一场大雪,气温一下子降到了零下三十多度。军营里开始发放御寒的大衣,可是当战士们穿上大衣后,这才发现大衣上竞一个扣子都没有,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沙皇,沙皇得知此事后大为恼火,立即下令把监制军装的大臣找来问罪。大臣说:“这件事儿很奇怪,我曾多次到过军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