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所刊夏伟东同志《略论道德的本质》一文(简称夏文)针对我的《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一文(刊于1986年2月3日《光明日报》)提出不同意见。对此我表示欢迎。但是夏文没有根据地指责我在把主体性问题引入道德领域时“以占领‘空场’为理由”,“把道德的规范性与约束性”“置之度外”,采用了一种“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的“方法论原则”。这种曲解原意,强加于人的讨论方法令人遗憾。因篇幅所限,我不想就夏文对我的指责进行辩护,只想就一些原则分歧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夏年喜同志在《演绎推理的前提真实、推理结论就一定真实可靠吗?》(本刊1991年第2期,以下简称夏文)中所谈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这是关于戾换的问题。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以下简称《金本》)在论及这个问题时,省用了“戾换”一词,而统名之为“换质位”。(参阅《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夏文所云第一种答案,认为从“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先换位,再换质,再换位,推不出非生物怎么样。但这不能证明先换质,也不能推出关于非生物的结论。因之第一种答案不完整。夏文所云第二种答案,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先换质,可以推出“有非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然而这一答案忽略了“古典逻辑中的换质位法,是假设了S,P,(?)和(?)分别表示的事物都是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忽必烈政治支持下,玄教得到极大发展。但是由于没有教理教义作品留下,因此,和同时期的全真教相比,玄教的研究成果极少。玄教和政治关系极为密切,其和社会关系也极为密切,其教众不仅承担了政治和宗教的社会行为,而且他们也是玄教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众群像式呈现是了解、研究玄教的重要特点。在这些教众中,张善式不仅佛道兼修,清苦自守,而且被玄教第三任大宗师夏文泳凌辱致死,他的行为和命运隐藏着玄教内部的矛盾以及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4.
契约与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契约与公平——兼与李风圣先生商榷夏文斌公平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涉及到人们经济利益的维系。从物质利益的分化和整合来透视社会公平的性质和变迁,构成了研究社会公平的基础。公平和效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被人们普遍关注,也正是因为社会转型,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从而引出了公平与不公平的话题。应当看到,公平是一个具有多极意义的价值范畴,效率只构成了观测公平的一个重要尺度,而不是唯一尺度。李风圣先生认为:“公平只相对于生产力的状况和效率的提高而言:能够促进效率的最大限度的提高,是公平的本质内涵;反之,不能促进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下刊登两篇文章都是对《天风》上有关文章的回应,可作为交通。对于实在困难的募捐,我们当然要以主内彼此相顾相助的精神对待。但对正要考虑建堂的教会,不能一有困难就发募捐信,弄得募捐信“满天飞”。一个堂很容易只看到本堂的困难,殊不知,还有困难更大的堂存在。大城市的教会经济上会宽裕一些。也只能做到日常开支外略有节余,无法应付众多的募捐信。在我们国家还穷的情况下,教会的经济不会很快富裕起来,用募捐的办法是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在教会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募捐。 田尘同道关于求“知”的观点,我们认为并不与夏广路同道的《不如不知》一文相矛盾,它可以作为对夏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我总是很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这种自卑似乎与生俱来。在我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初中的时候,惟一让我自豪的是我的成绩还比较好。现在上了重点高中,同学们的成绩都很好,而且大部分都是全面发展的那一类,而我却一无是处。我也越来越自卑了,我该如何找回自信呢? 四川小希  相似文献   

7.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8.
天堂地狱     
我的家乡在哪里?我的父母是谁?我都不清楚。我刚生到世上,就被人从妈妈怀里抱走了。听说我的爸爸在我出世以前就死了。孩子多,妈妈养活不了,就把我给了人。可是抱养我的人家很快对我失掉了兴趣,整天把我锁在屋里,不管我。四岁那年,我从炕上摔下来,掉进炉坑里,一下子爬不出来,半个右脚都烧烂了。我哭得声  相似文献   

9.
翻翻日记本,竟然没有他的影子了。我想,我现在可以平静地回望我对他的感情了。在这里还依旧叫他“文西”吧,跟以前在日记里写到的一样。确实是平淡了,虽然不可能彻底地遗忘——现在,如果不见到他,没有人跟我提起他,也没有什么情境足以引发我回到那种过去的感觉,我几乎是完全地忘记了他的存在。也许,我永远都无法忘却的是我的爱情。虽然他一直都没有对我给的爱情做主动的明确表态,但这份爱情的真心以及变迁的不经意,无论是他的令我骚动和温暖的暗示,还是他一直不主动的冷淡态度,都让我切心记住了这段岁月,我的曾经的爱情。我已经20岁了,在这…  相似文献   

10.
97年3月,我在陕西礼泉县赵镇胡寨村为一个教友打工,白天干活,晚上和教友们在圣堂里念经、参与弥撒。一天堂里来了一名陌生的妇女,她问我是不是教友,我说是的,她说那咱们是一家人。我是97年元月26日入教的,这是我首次听到这样的话。因为她和我都是教友,都是...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我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一家机械公司做销售策划。在这家公司里,我的年纪是最小的,但我的学历是最高的,我工作也很努力,所以老总裁非常赏识我,每次有重要的事情,他都会把我带在身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总裁是想培养我,同事们都说只要一有机会,老总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人世间,我是一个教书匠。我的身份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替了3次:高中毕业当教师,然后上大学;本科毕业当教师,然后又上大学;博士毕业当教师至今。幸运的是,在每个人生阶段都遇到"贵人"相助。这些"贵人"也都是教师。由于他们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我——又一个教书匠。我在专业上也交替了3次:从绘画到小提琴,从小提琴到作曲,从作曲到音乐学。同样值得庆幸的是,我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哪一行都  相似文献   

13.
雪峰 《天风》2012,(11):46-47
在以论述"喜乐"著称的《腓立比书》中,使徒保罗谈到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我靠主大大地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到十八九岁,我都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爸演戏的时候,我经常躲在一边看,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是忠实观众吧。"文革"结束了,艺术院校招生,我好像忽然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考艺术院校时,主考官让我演一个动作:从后面捂女孩的眼睛。我太紧张了,捂住她的眼睛,手就下不来了。那女孩只好把情人见面的戏变成了抓流  相似文献   

15.
正7岁那年,我父母离婚了,我跟着妈妈。单亲家庭的孩子小时候都有一项必修课——听父母说对方的坏话。我是听着爸爸的坏话长大的。离婚之后,妈妈、外公、外婆每天轮番上阵,在我耳边念叨一件事——你爸是个人渣。其实他们一点都没冤枉我爸,爸爸是个瘾君子,败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我和妈妈最后是被他逼走的,因为他卖了房子,我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爸爸卖了房子之后,准备去海南做生意翻身,结果赔得血本无归。爸爸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认为我和志伟的婚姻是无可挑剔的,郎才女貌,两人都是研究生毕业,他在电信公司工作,我在某研究所搞技术,薪水都较高。志伟很顾家,脾气又好,我真的享他不少福,结婚1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吵闹打架。 去年春天我们所来了一个叫曹俊的男人,他是  相似文献   

17.
毕业季有感     
孙年翠 《天风》2018,(8):16-17
只盼时间可以放慢脚步,唯愿金陵人到哪里都能为主发光来金陵协和神学院(以下简称"金陵")的那一年我才21岁,转眼7年过去了,我感觉在那里度过了最好的青春年华。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勤恳的农民。我上幼儿园那年,父亲得了很重的病,医院都束手无策了。  相似文献   

18.
朋友:你说我这是怎么了,每天心里都不痛快。照理说几十年的奋斗,如今已功成名就,别人都羡慕得眼红,以为我过的挺好,可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烦恼。我:这是怎么说的?朋友:我自己也说不出是为什么。如今不缺钱不缺名儿,儿女大了,吃不缺穿不愁,按理说应该很幸福了,可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我:是不是有什么秘密藏在心里,就是那种挺时髦的难言之隐?朋友:开什么玩笑,咱们都是多年的老同学了,有什么话不能告诉你。我:你还是有心事,一个人好好的怎么会每天都不愉快。朋友:也说不上是心事,就是有些事我看不惯,可又撇不…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中学生的自述——我的精神快要崩溃了,每时每刻,我都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崩溃的边缘。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可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天天见大家都生活得欢欢乐乐、无忧无虑的,而我几乎没有一分钟不在自我折磨。我承认,在孤独的时候,我曾经想过许多事情:想过×××女同学对我很好,她虽有男朋友,但却对我依然是情意绵  相似文献   

20.
马老师: 你好!我是一个中专生,一个多烦恼的人。我本来是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家里也很支持我读高中。但是,我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就读了中专。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有一番打算的,心里有一个很大的目标。但是慢慢地就觉得自己太不适合在这里读中专了。中专的同学大部分都很无聊,我曾经劝自己和同学相处,但我真的很难和他们相处,总觉得他们伤害我的心。以我的能力和成绩,在中学一直当班干部,但在这里什么都没当上。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