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伤害我!     
爱一个人,最深能达到什么程度?是将他据为己有?是为他赴汤蹈火?是为他交付生命?是愿他幸福快乐?是,这都是爱。但还不够,如果真爱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地承受他所带给你的伤害,并仍然爱他。关于爱,我想,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耶稣。是的,谁能比他爱的多?谁能比他爱的真?谁能比他爱的深?谁能比他爱的久?耶稣爱人,是怎么爱也爱不够。而他爱人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承受人类对他的伤害的过程。受难前夕,知道自己的身体明天就要被他深爱  相似文献   

2.
    
正很久以前,有一座孤岛,岛上住着所有的情感:快乐、忧伤、知识以及剩余的其他情感,其中也包括了爱。有一天,情感们得知,这座小岛将要沉没,他们都开始建造船只准备离开。除了一个:爱。 爱是唯一一个选择留下的,它固执地想坚守到最后一刻。 当整座岛屿几乎覆灭时,爱决定向他人求助。 财富驶着一艘豪华游轮经过爱的身旁,爱恳求道:"财富啊,你能带上我吗?" 财富回答说:"不,不行,我的船上装满了金银珠宝,没有空地留给你啦。"  相似文献   

3.
一位朋友跟我描述他眼中的幸福生活,他说要在五年内在市区中心买一套复式大房子,享受最繁华便捷的生活。今年要实现买车的计划,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到处旅游。我问他:“那你现在幸福吗?”他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说:“现在也是幸福的,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都健康,有称心的工作,平静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像猪一样生活关键词:拒绝思考、知足常乐、得过且过道具:方便面、快餐、麦兜家庭经典剧目:《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他爱自己,但不自恋;他追求幸福,但不刻意;他按部就班,享受今天。高高在上的理想能把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折磨得牢骚满腹生不如死,但他没有。他吃得饱,睡得香,不想出人头地,只求现实安稳,在职业和物欲上都满足于目前的所得。成功会伴随失败,收获会付出代价“做痛苦的哲学家还是快乐的猪”于他自然是后者,他不用反抗什么,哪怕生活就是一个烂泥淖也就此把它当作现实的天堂。不去想明天有几天,不去想永远有多远,不去想幸福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邂逅财富     
作为普通人,谁不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然而,当有一天财富骤然降临时,你会如何去面对呢?也许那时你失去的将是比财富更珍贵的东西。(一)那十七个罗汉在哪儿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够不上富裕,倒也和美、快乐。一天农夫在野地里偶然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高兴不已,可农夫却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农夫回答:"我在想,那十七个罗汉在哪儿?"得到了一个金罗汉,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看起来,真正…  相似文献   

6.
谁来帮助爱     
从前,有一个孤僻的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 他各种情感。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便纷纷准备船只,想尽快离开 小岛。只有爱决定留下来,她想坚持到最后一刻。时间又过了几天,小岛真的开始慢慢地 下沉。爱想请人帮忙离开,于是她来到海  相似文献   

7.
彭丽 《天风》2011,(6):62-62
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位好友去见上帝,请求上帝给他们每人一份同等的幸福,以便他们能有福同享,上帝答应了。然而,得了同等幸福的两个人,一个活得快乐无比,另一个却愁眉苦脸。过了不久后,那位活得愁眉苦脸的朋友去找上帝,责问他为什么给自己的是痛苦,给他朋友的却是快乐。上帝回答他说:"其实,我给你们的,每人都是一份同等的幸福。""只是你盛装幸福的瓶子大,不容易装满,而你朋友盛装幸福的瓶子小,当我把同等的幸福给你们时,你朋友的瓶子很快就装满了,  相似文献   

8.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马勒博士说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的确,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这不仅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的发展和改善,躯体疾病在逐渐减少,而且还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关心和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你好!我最近谈了一个朋友,相处有半年了,我很喜欢他,可我一直不敢确定他是否喜欢我。有时和他在一起很幸福,可有时我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时一吵架,我就觉得他不爱我了。我真得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是他真的不爱我,还是自己太多疑了。康先生,你说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爱着你的爱     
记得苏芮小姐曾用她那凝重悠远的心声向天下的有情人倾吐情愫:“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也许牵了手的手,今生来世一起安心地走,也许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空悲头……”因此,一旦遇到一位令你颂心的意中人,你若能学会如何去爱着他(她)的爱,梦着她(他)的梦,从此你就不再是被动地等他(她)来选择你,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幸福?是拥有靓车、豪宅?是拥有百万存款、漂亮的小蜜?还是坐上高官,挥手风云变幻?其实幸福快乐跟财富没有必  相似文献   

12.
“给,都给,全部都给。”这正是基督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不但那时做了,现在还在做“全部都给”的工作。他给我们的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法律式的缚束,而给我们的是他的爱。 基督的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泉源。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师保一圣神在不断地呼唤,引领我们去接受拥有此泉。此泉使我们能够战胜并且拥有一切的以及无所不能的法宝。谁若拥有并已会用此法宝,他将会拥有所有的一切。 这是因为:基督的爱是一种催生生命的伟大力量,它能催生出人的真正幸福与快乐。倘若你真的拥有并善用了它,你就会体验到生命的存在;你若拥有了…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一世纪有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上,刻着表述伊壁鸠鲁伦理思想的铭言:“死没有什么可怕,神没有什么可怕。能够忍受痛苦,就能得到幸福。”这几句铭言确实概括了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 伊壁鸠鲁继承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认为伦理学的目的是在理性指引下,求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在伊壁鸠鲁看来,幸福或快乐则是伦理学的出发点。他说:“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7页)因为伊壁鸠鲁从幸福的角度去考察道德,把快乐作为最高的善和判断道德行  相似文献   

15.
公正     
下面这个小故事,大约不少朋友都听说过,但我还是禁不住要重复它,因为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它太发人深省了。有一个乞丐,总是忿忿不平,埋怨天主不公正。天主对他说,我已经给了你一笔珍贵的财富,你不是拥有整齐、健康的五官和肢体吗!乞丐不解地说,这有什么稀奇呀,太平常了。天主就指着旁边一个衣着富丽的盲人对乞丐说,这个盲人富翁肯定乐意用百万银钱换你一双明亮的眼睛,你肯同他交换,从而拥有你渴望的财富吗?乞丐不肯,说眼睛太宝贵了。天主又说,那么用你身体其他部位或器官都可以换取财富,你愿意吗?乞丐想了想说,不,我决…  相似文献   

16.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17.
恒久的滋味     
正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  相似文献   

18.
我要感谢     
颜锦华 《天风》2005,(5):52-53
圣经上讲爱的种类有:夫妻情爱、父子慈爱、兄妹手足之爱、亲朋好友之爱、人间恻隐之爱与上帝的圣爱。人人对爱都有不同的感触,但有的却给人很大的震撼力。以前,有一个小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下了他和多病的母亲,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从此,他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饱尝了人间的痛苦。上学了,他交不起学费,是村干部的资助和阿姨的适当补贴,才如愿以偿。然而,他的母亲却由于严重的癫痫(羊角风)病  相似文献   

19.
古典功利主义者(classical utilitarians)一般把判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归结为该行为是否能实现最大化幸福,并同时将幸福等同于快乐。但同为古典功利主义者之一的密尔并没有直接将快乐最大化看作是判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他非常强调各种美德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他甚至模仿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审慎。他认为美德不仅有助于增进幸福,而且认为美德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密尔虽然强调美德的重要性,但他没有将美德与道德混同起来,而且他是通过其联想主义道德心理学(associationist moral psychology)来解释美德如何从一个工具性的善转变成为幸福的一部分的。  相似文献   

20.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歌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只要能够时刻这样想,赠人玫瑰,自己因而也满手余香,那他在生活中就不会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他必定是家中常高朋满座的那种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种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共同享受快乐,在你痛苦的时候可以分担你的痛苦的人。当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像你一样沉浸在幸福之中;当你遭遇困境厄运,他同你一样悲痛忧伤。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你时刻都会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立无助地生活,你时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你时刻都在另一颗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