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利科的"怀疑的解释学"引出一个对解释学的怀疑问题的更加宽泛的思考,强调任何解释学都是对怀疑意识的克服,从近代到现代的西方解释学的发展都表明了这一点。当代的现象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被给予性",而不是某种先入为主的基础。现象学的被给予性是超越传统基础主义的,它同时也是对怀疑主义的超越,它的怀疑是笛卡尔似的。伽达默尔似乎不满于利科过于执着于怀疑的解释学与信心解释学的对峙和差别,而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即置怀疑的解释学于信心解释学之中,虽然他在本文中并没有明确使用"信心解释学"这个词。对于伽达默尔来说,从怀疑到信心,是通过辩证法来实现的,而他眼里的辩证法被解释学化了,并与现象学对接,它涵盖对话、解释学的应用、实践智慧和视域融合等因素,伽达默尔突出从中引发出来的"分享"概念,强调理解作为一种参与是"分享",而不是独占,它不是获取部分,而是获取整体,人类的文明、文化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类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相似文献   

2.
从词源上讲,“怀疑”(skepsis)一词来自动词skeptesthai,指“考察”、“检验”、“调查”、“寻求”、“思考”等等。“怀疑者”(skeptikos)原指“探究者”或“研究者”,是和“哲学家”在同等意义上被使用的。该词专门用来指称某种哲学运动,在希腊哲学史上还是比较晚的事情。生卒于公元前后的斐治仍然把该词作为“哲学家”的同义词,并没有特指某种哲学思潮。直到公元二世纪中后叶,《阿提卡之夜》的作者奥留斯·盖里马斯才第一次把“怀疑者”或“探究者”当作专有名称,指皮派主义者和以阿尔克西劳、卡地内亚德为领袖的第二期、第…  相似文献   

3.
当代怀疑论运动(包括CSICOP组织)历来关注的焦点在于超常现象的声称上,并对此类现象的解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怀疑论者同样需要应用怀疑的探索对宗教的声称———我称之为超自然声称———进行检验。在最近的几年里,我们已经从自然的观点解释了有关当前流行的不可思议现象的报告。我认为,怀疑的探索者们还需要对宗教的历史性声称再次进行检验。当然有人对于宗教声称进行科学检验的想法提出了道德上的异议,但是这种异议不应该妨碍对它们(宗教声称)的详查。况且,科学经常能够提供自然的道德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怀疑问题研究述要张明仓(武汉大学哲学系)在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怀疑心境的困扰、怀疑主义思潮的传播以及社会对合理怀疑的迫切需求往往异常突出,由此必然引发人们对怀疑问题的认真反思。现将研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怀疑的涵义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从N.康蒲·史密斯1905年写的关于《休漠的自然主义》一文发表后,对休漠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意义有两个对立的理论。一个理论康蒲.史密斯认为是许多英格兰和苏格兰哲学家,包括他在文中所攻击的目标托马斯·希尔·格林在内的人所采取的。这个理论是;“休漠没有任何一套确切的信念,他仅仅是将他从洛克和贝克莱继承来的诸原则发展出怀疑主义的结论。”这个结论用这许多哲学家中的第~位托马斯·黎德的话说就是:“在宇宙中既没有物质也没有心灵;除了印象和观念之外什么也没有。我们所说的物体只是一束感觉;我们所说的心灵只是一束思想、…  相似文献   

6.
谢炳国 《天风》2012,(5):64
3月19日《人口导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修改《婚姻法》关于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的规定,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对于热议,黄细花表示,降低法定婚龄男女都为18岁,这是法律应给予的一种公民权利,法定结婚年龄过高导致那些未达法定婚龄而想结婚的人,采取用假身份证、虚报年龄的办法领取结婚证,甚至干脆‘未婚同居’,但法律不承认事实婚姻,这无疑隐藏了诸多社会隐患。  相似文献   

7.
拒绝浮躁     
可以明白地说: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人浮躁,或者说,现代人有很多时候浮躁。这种浮躁的表现多种多样:一天到晚不安宁,一会儿想着要这样,一会儿想着要那样;看见有人下海经商,他不安宁;看见有人忙着炒股票,他不安宁;看见有人闯深圳,他不安宁;看见有人下海南,他也不安宁;看见别人学开车,他还是不安宁……  相似文献   

8.
拒绝有方     
拒绝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家有事求你,而你又不愿意效劳。怎么办呢?从自己角度出发当然是拒绝为好。可拒绝又会伤及对方自尊,假如不讲拒绝艺术的话,难免会埋下"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祸根。拒绝别人,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不是得罪别  相似文献   

9.
学会拒绝     
一个手头拮据的学子,决定用他所有积蓄的一半请他的姑妈共进晚餐。餐桌上,姑妈不停地问他“再来份蛋糕好吗”,“再来份水果怎么样”,他无法拒绝。直到花光了他所有的钱。最后,姑妈意味深长地说道:“要学会拒绝,我的孩子。要知道:你的姑妈平时的晚餐只喝一杯牛奶。”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学会了拒绝,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学会拒绝,就是要敢于拒绝。对于诸种不符合规章制度,违反纪律原则的要求,要大胆拒绝。特别是对一些合情但不合理,合理但不合法的要求,更不能存在模糊认识,打“擦边球”。古人云:“情理法三者,情字为先,理法为重。”当…  相似文献   

10.
拒绝沉默     
沉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不是羞怯或者天生木讷的话, 便是参透人生之后的一种智慧, 是经历风霜之后的一种成熟。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温柔, 一种绵绵的爱心,一种东方的冰清玉浩的美丽。有时候,沉默是一  相似文献   

11.
学会拒绝     
行走于世间,接纳或拒绝,爱或不爱,放弃或执著……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我拒绝麻木。虽然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热情化作云,但不能让感情磨出老茧,如果没有云让眼神放飞追逐,那么生还有什么乐趣。  相似文献   

12.
13.
不怕拒绝     
一生中,我们每个人不知要品尝多少次被人拒绝的滋味啊——当你带着热切的希望踏进考场,焦灼的等待之后,却是名落孙山;当你苦口婆心地向人家宣传、推荐一项新产品,听者只冷冷地回一句“走吧,没人买”;当你推敲了又推敲,终于写成一篇自以为很不错的文章,投寄了一家...  相似文献   

14.
拒绝平庸     
一位伟人曾于上个世纪的某一天,仰望高山入云,横亘天地,峥嵘巍峨,气象万千,不禁感喟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相似文献   

15.
叶枝青  王金福 《学海》2003,3(6):142-144
作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结果 ,休谟的怀疑主义是把经验论原则贯彻到底的最后阶段 ,是最完全最纯粹的唯心主义经验认识论哲学体系。休谟认为 ,人类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和观察基础之上 ,“思想中的一切材料都是由外部的或内部的感觉来的”① ,感觉经验是惟一的存在 ,感觉之外的任何客观物体和心灵实体是否存在都是不可知的 ,自我、外部世界和规律性全部是“虚构”的。休谟拒斥形而上学 ,他说“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来 ,例如神学书或经验哲学书 ,那么我们就可以问 ,其中 ,包含着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吗 ?没有 ,其中包含着关…  相似文献   

16.
拒绝诱惑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面对许多诱惑。尤瑟纳尔小说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英雄马尔戈被敌人捕获后,躺在地上装死想逃生。敌人为了检验他是否真死,用铁钉穿透他的手心,用火烧他的皮肉,他都忍住了,脸上没有纹丝表情。可是,当有个美丽的女孩在他面前跳起舞时,他终于忍不住绽开了笑容。“马尔戈微笑”说明了拒绝诱惑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拒绝冲动     
那是我念大二吋,平日少言寡语独往独来的我突然萌发了想恋爱的念头,这个念头是很前卫的,因为那时我们班还没有一个敢闯恋爱红灯的勇士,我的这个念头自然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 当然这个念头的涌动是缘于一个新异刺激体——比我低一届的英语系的一位漂亮女孩。在我常常独自在操场边的树林中或仰天凝眉或抚着大树畅  相似文献   

18.
拒绝捷径     
15岁那年,我中考,上我们那座城市的市一中是同学们追求的目标。在中考前几个月,学校里传来了一个消息。市委为了奖励对市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制定了一项优惠政策:凡连续3年被评为  相似文献   

19.
拒绝抑郁     
老天发着淫威,接连几天都下着雨。窗外灰蒙蒙的一片,雨如泪下,如诉如泣。正处于抑郁之中的人,就像是被摆进了餐馆的蒸笼,闷躁得让人窒息。 人在抑郁的时候,总会疑虑重重。每天会有数不尽的烦恼,每件小事都让人感到不悦。上班的时候,领导朝自己点了一下头,  相似文献   

20.
拒绝诱惑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房子里有一瓶蜜糖打翻,一群苍蝇闻到蜜糖的香味飞了过来。他们落在蜜糖上大吃来,当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想要飞走,这才发现脚已被蜜糖牢牢粘住,飞不起来了。苍蝇快要断气时后悔地说:“我们太傻了,为了一点密糖却把生命断送了。”“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要钱何干?”(梁实秋语)偏有认死理者,一头扎进金钱与名利之中,钻,钻,钻,耗尽了青春体力,死时才幡然悔悟:纵有金山千万座,死去带不走钱半文。正如《菜根谭》中所说:“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