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时候,家中来往的客人中,有一位来自老派有钱人家的遗老。即使不是过年过节的平日,只要他来家做客,如果遇到家里帮忙的人,他一律每个人打赏一个茶包,这是他日常的派头,所以他是我家很受欢迎的客人。这位遗老有天来家中闲聊时,讲了一件他家的事,我当时大概十岁,听了很生气,也很害怕。遗老说他的爸爸,是从少年时,被他的祖母一路喂鸦片烟长大的。我根本没想过,会有家长喂自己家的孩子吸鸦片,不但难以置信,而且觉得好黑暗。那时候当然只是小孩见识,想不明白。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3.
吴祖光先生是当代非常优秀的戏剧家,他的《风雪夜归人》等戏剧曾在文坛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他不仅才华出众,为人处世也足以成为我们的楷模。 吴祖光的妻子新凤霞长期患病,家中请过不少小保姆。一次,一个小保姆借探亲回家一去不返,事后因为她偷走吴老的一些外币  相似文献   

4.
正康辉,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他1993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进入央视工作以来,主持过《东方时空》《新闻早八点》《新闻30分》《晚间新闻报道》《新闻直播间》等多档节目,深得领导和同事们以及广大观众的认可和信任。他获得过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以及第四届"全国中青  相似文献   

5.
一直在海德格尔那里看到自己重要对立面的卢卡奇,曾多次同他的著作作对照。他把这样的对照纳入到诸如《是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或1949年的论文《论人道主义,海德格尔的复活》等主要论战性的著述中;他把这种对照也纳入到诸如《美学》或《社会存在本体论》这些哲学概论中。在其他当代哲学家中,没有哪一位哲学家能使卢卡奇产生一种对照的兴趣,这是一种批判的兴趣,当然正象难以捉摸的亲合性和排斥性的作用那样,把这种兴趣同他的思想结合起来。 海德格尔对于异化现象的探讨也处在这个兴趣的中心,他的探讨始于《存在与时间》中对人的某种著名描述。卢卡奇在《理性的毁灭》中和在《美学》中,在承认《存在与时间》中的某些篇章有启发性和有力的同时,对该书作者的方法和结论进行了严肃的批判,他确信,异化,正如海德格尔所想像的那样,是针对马克思以物化和商品拜物教为题所分析过的社会现象。此外,他毫不犹豫地论及这位哲学家身上的“反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他不是转向过去,而是(沿着克尔凯廓尔的足迹)转向近乎神学的存在的现实,因为常人无非是被清除掉社会的和经济的规定性的现代的日常生活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学会宣泄     
1997年6月14日《粤港信息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性格杀人》的报道,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报道介绍了这么一件惨案:上海沪民电机厂职工汤某由于长期以来夫妻不和,离婚不成,遂于3月14日凌晨在家中杀死妻子与女儿后自缢身  相似文献   

7.
人所共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历史学远远落后于现实社会的需要,从而确实产生了严重“危机”。那么史学怎样才能摆脱“危机”呢? 一、历史学发展的深厚根源在于社会需要综观古今中外史学大师及史学名著,其成功之处莫不在于符合社会需要。《中国史学家评传》所列的82位中国传统史学家中,有80%参加过政治斗争实践。如司马迁为朋友汉大将李陵抱不平,而惨受腐刑。唐朝杜佑著《通典》,是“征诸人事,将施有政。”其中90%以上进行过文学创作,1/5有相当贡献.如孔子删《诗》、《书》,王国维、郭沫若、吴晗、翦伯赞在  相似文献   

8.
谢炳国 《天风》2013,(1):59-59
据《福州晚报》报道:湖北省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因懒惰不愿意工作,长期宅在家里14年,不做事不做饭,连填饱肚子也懒,冬天几乎只是生吃蔬菜,平时只靠亲友的救济。在邻居眼中,他如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有一天,邻居察觉该男子好几天没动静,去他家查看时,发现他已经气绝身亡,分析他应该是饿死的。该名宅男是湖北刘湾村第一位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我的挚友吕大吉教授自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以下简称《新编》)最近出版,这是宗教学研究上的一件大事。我来为这部书写书评,本来是难以胜任的。因为我的学术工作偏重于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宗教史,虽然对于宗教理论也做过若干思考,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无法对这部他半生心血凝结成的理论巨著做出并非空泛而能言之有物的精当评论。不过我还是愿意写这篇评论,原因不仅在于我与他是知己朋友,了解他的研究工作,还在于我曾经参与过《新编》的前身《宗教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写作,对于从《通论》到《新编》的过程也有所了解,觉得有些话需要向…  相似文献   

10.
谢炳国 《天风》2017,(1):8-10
“以马内利”这四个字在圣经里出现过三次——《以赛亚书》7章14节、8章8节及《马太福音》1章23节。在耶稣降生700年以前,先知以赛亚就预言“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参赛7:14)。这当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上帝的救恩计划。  相似文献   

11.
李湖江 《法音》2022,(6):46-48
<正>赵朴初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以书法和诗词闻名于世,也曾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他的诗词作品先后有《滴水集》《片石集》和《赵朴初韵文集》。《滴水集》和《片石集》是赵朴初工作之余创作的诗词曲集,前者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于1961年,后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1978年。赵朴初逝世之后,其夫人陈邦织女士的堂弟陈邦炎,为纪念赵朴初而编辑了《赵朴初韵文集》,从各方收集赵朴初一生创作的大量诗词曲,  相似文献   

12.
看了《天风》刊登的做好探访工作的系列文章,对我们工作启发很大。王锡安的文章中提到探访是教会圣工重要组成部分,联想到我们教会这些年来的探访侍奉,前辈信徒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不仅时常到信徒家中看患病和软弱的信徒,还为他  相似文献   

13.
据1993年9月21日《健康报》载: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的冯正乾,去年生病卧床不起,便知道自己的病已难好转,谢绝继续治疗,从医院回到家中。9月4日立下遗嘱:将仅有的1000元积蓄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又将新买的尚未使用过的空调安装在老干部活动室,把一盘新象棋和大小4只健身球送江苏省老干部局俱乐部。连50年代国  相似文献   

14.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4,(2):35-36
《天风》编辑部: 我们原来是一个聚会点,在信徒家中聚会,有一个3人的三自管理组,我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买了4间瓦房作教堂,信徒也增加了很多。我们看了全国两会的《各地教会试行规章》,又看了《教牧与教牧工作》一书,知道应该成立堂委会来管理教务。  相似文献   

15.
正光阴冉冉,岁月如梭,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几十年来,中国的穆斯林社会一直没有忘记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回族大辞典》《中国回族名人辞典》等辞书在介绍他的辞条中均称其为"中国现代伊斯兰学者,翻译家";在其归真40周年的时候,《中国穆斯林》杂志推出了"陈克礼先生归真40周年纪念专辑",中国伊  相似文献   

16.
若霖 《天风》2011,(2):62-63
最近有一位信徒这样向我讲述他的困惑:信主快一年了,知道基督徒不能多喝酒,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自己常常要请客人吃饭喝酒。曾经尝试过有两周时间不去参加任何饭局,然后发现那个月自己的业务量骤减。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  相似文献   

17.
这是爱吗?     
康先生: 您好!我是一个高三的女生。以前我爱说爱笑,十分乐观。高二时,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给我写过几封信,谈过几次心之后,我就很信赖他,并和他保持很好的关系。现在,我非常担心,觉得我们之间潜伏着某种危机。我害怕这种危机爆发,害怕失去他。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是爱吗?我该如何摆脱目前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藏代,就是指在一定的场合,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巧妙地利用对方或自己前面提到过的某一词语来代替的说话方式。根据藏代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三类:判断式藏代、反应式藏代、后果式藏代。明代浮白主人的《笑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留客吃饭,家中只有一样豆腐作菜,便自言自语地说:“豆腐是我的性命,其他菜的味道都无法相比。”后来他到对方家作客,对方记住了他的偏爱,就在鱼肉中都放了豆腐。他一见鱼肉,便埋头“苦”吃,对方问:“老兄,你不是曾经说过豆腐是你的性命吗?今天怎么不吃豆腐了?”他回答说:“…  相似文献   

19.
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母亲唠叨我们的邻居 王伯伯。说他都是已过花甲的人了,做了一辈 子的农民,但从母亲记事起就从未见他笑过. 就好象他从生下来就不会笑似的。一年四季 总是一副愁眉苦脸不开心的样子。雨天他担 心庄稼淹死,晴天他又害怕庄稼被旱死;没有 儿子的时候害怕断了香火,有了儿子又担心 儿子讨不上老婆;没有钱的时候担心日子没 法过,有了钱之后又害怕钱惹祸……总之人 生对于他充满忧虑和愁绪,就没有一点欢快 和喜悦的事情。 听了王伯伯的故事后,也许我们都会觉 的非常可笑。但是,当我们走在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在餐厅吃…  相似文献   

20.
    
近若干年来,现代人对“家”的感情又从记忆的死角中复苏、并喷发出来。这躯体、这灵魂在这个喧嚣、庞杂的社会里太疲惫了,在即将摔倒、崩溃的瞬间,都想到了生育、养育他们的“家”;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和忧愁的“家”。崔健家中的野菊花、老爸和老妈,还有给他带来永远忧伤的一位姑娘。他恨这个、爱那个,唯独忘不了他的“家”。侯德建说过,实在太远,想不起他的家,就是太远,到半夜更想念他。他要一双永远磨不破的手,他要一个长满老茧的借口。给他一口气,他要拼命往前走,沿着一条大道,永不回头。已三十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