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难推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二难”,就是能够使人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在论辩中,二难推理运用得好,可以置对方于二难的境地,可以使自己摆脱对方设置的二难圈套。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效果呢? 首先,要能够巧妙设置二难推理,令对方左右为难。一名妇女带着女儿在河边玩耍。突然,鳄鱼叼着了她的女儿。妇女要求鳄鱼放了她女儿。鳄鱼说:“你如果能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放了你的女儿。”心思是隐性的、难以捉摸的,鳄鱼可谓狡辩。妇女只有让鳄鱼处于两难,才能救回女儿。她说:“我猜你想吃掉我女儿。”鳄鱼乖乖地放了她的女儿。因为如果鳄鱼说“猜对了”,则根据猜对就要放人的约定,应该放了女孩;如果它说“没猜对”,则它就是不想吃掉她女儿,也应该放了女孩。所以无论鳄鱼怎样回答,都  相似文献   

2.
你想在人际交往中独树一帜吗?你想在社会交际中左右逢源吗?那么,请掌握———一、主动向对方打招呼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对于陌生人来说,你先开口向对方打招呼,就等于你将其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以谦恭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一定能叩开交际的大门。如果你能用自信诚实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睛,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报姓名时略加说明记忆术中有一种被称作“记忆联合”的方法,这是一种把一件事与其他事连在一起的记忆方法,初次见面的人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他人对你的印象。比如你姓张,便可说:“我姓张,张飞的张,不…  相似文献   

3.
圣凯 《佛教文化》1997,(6):39-39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有许多想不通的事物,对于我们这些出家人,也会有许多的疑惑。出家这么多年,也习惯了那些充满好奇与怀疑的眼光。我是一个凡夫,我有许多烦恼习气,我不想装作圣人,作为人,总有那么一点寂寞。有一点,也是无可怀疑的,寂寞来临,会使人陷入一种不知所措的境地,那种感觉会使平时“呼风唤雨”的你感到英雄气短之时。许多人给我来信,倾诉那种深深的寂寞之痛苦,我也只能告诉他一些世间的办法:看看旧传,翻翻相册,到外面去走走……。其实,万法唯心所现,寂寞也只不过是。C灵上的一种感觉,如果我们能以一种享…  相似文献   

4.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的请求、关怀、非你所愿。怎么办?断然拒绝,拂人家的好意,冷人家的心,自然有些不尽人情;如果违心地顺同,又让自己受窘,肿了自己的脸,也似不划算。所以在你真的陷入此境地时,便要学会委婉。当亚历山大大帝对犬儒派哲学家斯多葛欲施加恩惠,问斯多葛有何要求尽管提出来时,斯多葛不乏幽默且委婉的说:“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当时斯多葛正在晒太阳,他并不期求能得到亚历山大的恩惠。故而,他用智慧拒绝了大帝。有一人行将去世,一个贵人在他弥留之际喋喋不休,以表现他的关爱。当他问濒临死亡者还有什么要求时,走到生命尽头的人说:“希望能让我安安静静地离开人世。”这  相似文献   

5.
在交谈或论辩中,只提出两种可能性,对方无论选择哪一种,得出的结果都于他不利,迫使其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往往形成一种智慧与荒谬相互交融或相互对立的趣味,这种幽默技巧便是二难推理。  首先,能帮助我们赢得交际的主动。  在泰国,有个叫西特努赛的人在皇宫里做官。一天,上朝之前,他对大伙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心,你们心里想什么,我全知道。不信咱们打赌!”官员们虽然知道西特努赛足智多谋,但绝不相信他会聪明到这种地步。他们想让他在皇帝面前出丑,于是一致同意每人以一两银子为赌注,与他打赌。皇帝也认为…  相似文献   

6.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日常的交际和应答中,有时会遇到令人尴尬的话题,它或许来自对手的有意寻衅,或许来自朋友的“说者无心”,和善意调侃,应答不好,很可能会使自己难堪。而岔道法,一种在对答中有意转换对方语句的含义,将其引入于自己有利的含义中去的方法,不仅可使你摆脱困境,而且能使你显得智慧,机敏。历史上不乏这类例子。  相似文献   

8.
一只小鸟渴了,它看见田野里有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就飞了过去,可是嘴巴够不着。聪明的小鸟衔来了一些石子放到瓶里,于是瓶里水涨上去,小鸟喝到了水。与此同理,劝说他人,也是将“热心”、“道理”等一块块“石子(有利于说服的因素)”,送到对方的“瓶”里,到了一定程度,对方就被你说服了。1.赞美“闪光点” 劝说他人时,首先褒奖对方的优点,使对方得到一种心理满足。等他兴高采烈的时候,你再讲出你的意见,他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劝说。某售货员上门推销化妆品,女主人说:“这些化妆品我都有了,暂时还不需要。”这位售货员说:“…  相似文献   

9.
一个初涉世事的年轻人,怎样才能充分显示你的老练、成熟,尽快赢得同事及上司的重视与信任,以最大限度地层示你的才能和潜力呢? 下面介绍十几种具体、细微但却有效的言行方法。如果你能加以把握并恰当得体地运用,将会使你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成功。 “言”的方法 1.说话发言时先说重点——显示你头脑清晰。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人在与人交谈、倾听对方发言时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排斥、不耐烦心理,只不过由于各种环境、条件、理智方面的制约才使人似乎在耐心倾听。因此,说话者,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想引起对方重视,先归纳出谈话的重点极为重要。比如:“今天我要讲的主要意思是……”或者“我的看法基本上有两点……”等。这样,由于一开始就给听者几个重点,听者既可看出你对该问题是有见解,也可注意地听你讲话,只要不悖主题,即使你后面的话有些不清,也会不易被注意。实际上,这是借助听者的能力加强发言者份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交际中,难免遇到对方有意的诘难,如果用普通思维方式回应很容易陷入对方设下的陷井.“原弹”回击之法向您推荐了多种具体回应技巧,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让人拍案叫绝的同时不得不佩服阿凡提等人的机智.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当代家庭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说:“把手机放下,快去写作业。”孩子说:“不要,让我再玩一会。”父母便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究竟是放任孩子继续玩,还是冒着争吵的风险夺走孩子手里的手机?在各式各样电子设备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随处可见青少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的现象。这些设备为他们提供了高效的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途径,却也在另一方面凭借其高度的娱乐性和成瘾性,成为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在他们看来,青少年玩手机会占用大量学习、  相似文献   

1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们的生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已经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的一些中学生也在一步步地陷入“交网友”的“迷网”中。“交网友”似乎已成为中学生心灵世界的一道风景线,对于中学生来说“交网友”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各个网站的聊天室,风靡全国的OICQ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的交友天堂。在那里你能看到无数动听而有诱惑力的  相似文献   

13.
黄凤想 《天风》2009,(2):48-49
“人际关系是一种艺术”,与同工相处更是一门学问。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相处,就有什么样的关系,心态很重要,当我们诚心欣赏对方,学会肯定对方、接纳对方,既能显出自己的品格,又能多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4.
应答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需要回答别人的提问.有些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问题因其刁难古怪而令人发窘,这时,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或许,它会将你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一、转嫁疑问转嫁疑问是指在言语交际中,闪避正面应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把疑问转嫁给第三者,自己坐收其利.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日本记者在问及我国发展核武器情况时追问道:“听说中国要爆炸第三颗原子弹,你能告诉我具体时间吗?”陈毅说:“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看公报好了.”原子弹何时爆炸,这本是中国的军事秘密,对这样明显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陈毅同志用顺水推舟、转嫁疑问的办法进行了巧妙回答,既坚持了原则,又使话语妙趣横生.二、不妨幽默一次  相似文献   

15.
在判断中,“(?)P”作为负判断的否定,等值于判断“P”;在概念中,“(?)P”作为负概念的否定,是否也是概念“P”呢?这是我讲授《形式逻辑》的第二个二难。(第一个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一期)。因为不管(?)P是P.还是(?)P不是P,都会使人陷入二难的境地。先看(?)P不是P: 在概念中,(?)P若不是P,就会和一些教材的论述相矛盾。苏天辅著《形式逻辑》列出戾换法的公式是:SAP→SEP→PES→PAS→SIP→SOP 在这里,结论“SOP”本来应该是“SOP”,而结论的谓项变成了“P”,显然,苏天辅老师认为,在概念中,“(?)P”就是“P”;  相似文献   

16.
一、回避,闪开对方的言语攻势,妙转话题,退让之中巧隐“不”。《孙子兵法》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即没有正面交锋,就使对方败下阵去,这是好中最好的,在很多时候,回避,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争辩,从而心平气和,从容出策。利用回避让对方认识到所提要求不合情理,拒绝就显得顺理成章了。(1)将话题引到看似无关的方面上去。语言专家吕叔湘曾应邀作过一次学术报告,席间突然有人要求吕老谈谈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这个问题太大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但吕老并没有不耐烦地一口回绝,而是幽默地说:“你不让我回家吃饭了,是不是?…  相似文献   

17.
从心里流出的歌总是美丽的,用心来吟唱的歌总是迷人的:它能使人热血沸腾,它能使人潸然泪下,它能使人悠然神往,它能使人永志不忘。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姑娘曾问他“你真的爱我?”“真的。”“愿意为我牺牲一切吗?”“愿意。”“那么,请把你妈妈的心挖来。”小伙子听了果然“紧跟照办”,把妈妈杀了,他捧起那颗心直奔姑娘,突然,急切的小伙子跌倒了,也就在  相似文献   

18.
走进论辩世界.如同走进一个百花园中,这里有许多奇异的花朵。悖论,便是这里面的一朵奇葩。悖论的特点是:你治着一条无懈可击的推理思路往前走.看似步步得意,结果猛然发现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矛盾之中。《韩非子》中有一则《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而悖论制造者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若何”的尴尬境地之中。以下便是几则关于悖论的小故事。庄子悖论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庄子属于反对论辩的一派。他的学说提僵天人一体,物我两志。既然一切东西钢是相对的.人们z间的争执还有什么意思防Y他说:‘’假使我和作辩…  相似文献   

19.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自己有某种意图要向对方表达,但在当时的情景条件下,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反倒使自己的意图不为对方认识、理解和接受,从而影响交际的进行。这时你不妨运用“预伏”的方法。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赴苏联访问。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我国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护送毛泽东乘火车到边境满洲里。这天,列车上播送了一条有关美国总统的消息,毛泽东在注意倾听。听罢,李克农突然问毛泽东:“主席,你知不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毛泽东一愣,十分不解地反问:“是干什么?”李克农微笑…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烦恼(包括不幸的事情),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所说:“某些忧愁和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隔绝于这个现实的世界。”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与坎坷,有的人能勇敢地接受现实,坚强生活,其秘诀处方就是3个字——想得开”。确实,当一个人对万事万物都能真正“想得开”的时候,他也就实施了心理保健,获得了健康长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并不能进入“想得开”的境地。有的人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和打击,便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有的人见别人取得成就,就嫉妒万分,耿耿于怀;还有的人屈服于疾病的压力,失去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